——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连建伟访谈
肖 雨
打开网络“google”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连建伟”,电脑屏幕上出现了百余条相关条目,细细浏览,一条消息高频率地跳入眼帘:连建伟等12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严厉铲除“公贿”现象。
于是,对连建伟的采访便围绕这个备受传媒关注的提案进行。
【背景链接】
2004年3月初的首都北京。全国“两会”正在隆重召开。北京城乃至全国,都回响着肩负重任的代表、委员们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的声音。在众多的提案建议中,一份来自医卫界政协委员的提案被许多敏锐的新闻记者“捕捉”到了,这份引起关注的提案题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 必须严厉铲除“公贿”现象》,它出自于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民进浙江省委副主委连建伟之手,并得到了同组11位委员的附议。提案直指敏感的社会问题——“公贿”,尖锐地指出:“公贿”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侵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铲除“公贿”。一时间,该提案连同它的发起人连建伟被众多媒体竞相报道:3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两会直播室”专程将连建伟请到了直播现场,对他进行了长达十多分钟的访谈;《中国青年报》、《人民画报》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连建伟等12名委员联名提案的消息;随后,《新华网》、《大众网》等众多媒体及一些地方媒体也纷纷转载。媒体称之为“十分及时,切中时弊”。一个在此前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的词——“公贿”,因了这份提案,而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访谈实录】
肖:您所提的“公贿”,它的含义是什么?
连:所谓“公贿”,即是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用公款对用得着的、掌握一定权力的单位与个人进行“感情投资”,送礼行贿。
“公贿”者,往往走的是“私事公办”的歪路。“私事”即是为自己捞好处。“公办”就是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名义作幌子。行贿者用的是公家的钱,故每每出手大方,有的虚开发票冲抵,有的用白条子报帐,有的私设“小金库”作弊。再加上,“公贿”往往以各种貌似合法的面目出现,诸如请吃喝、送贺礼、发“纪念品”、付“咨询费”、“劳务费”等等,这使得“公贿”更具隐蔽性。行贿者可以“空手套白狼”,获利颇大而风险极小。
“公贿”者,尽管其出发点有的说是为了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所谓“利益”,其实质,均是为了行贿者的自身利益。“公贿”侵害的是国有资本,腐蚀的是国家工作人员,污染的是社会风气。
肖:您是一位医学专家,在“两会”上却提出了关于“公贿”的问题,而且切中时弊,一针见血。许多人都觉得意外。您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
连:我虽然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但我也是一名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是党派的职责,了解社情、反映民意,更是政协委员应尽的义务。因此,虽然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医学的研究和教学上,但关注社情民意也是我始终不敢放松的一根弦。
近些年,由于身兼多重社会职务,对社会现实的接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耳闻目睹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公贿”现象,它不仅已涉及股票上市、工程项目承包、银行贷款、土地审批、物品采购等经济交往的诸多领域,在貌似“清水衙门”的高校与科研院所,诸如申报升格大学、申报博士授予单位与博士点、院士评审、科研课题与成果评审、职称评审及各种优秀、合格评估中,也往往用公款行贿送礼。而且“公贿”现象有愈演愈烈的倾向。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最近公布的信息表明,在经济犯罪案件中,“公贿”案件不仅占很大比例,而且呈上升趋势。2003年国家审计署在对全国3.6万名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违规资金671亿元,其中有不少就是“公贿”收入。
医生不能坐视病人之痛而无动于衷,作为一个全国政协委员,我也不能坐视社会之疾而袖手旁观。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平时注意留意各种报刊资料中反映的情况,我认为“公贿”直接影响党政机关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其对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害切不可小视,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于是,就有了这份提案的出台。
肖: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您开出的药方,治愈了许许多多的疑难杂症。那么,对于“公贿”问题,您开出的又是怎样一剂“良方”呢?
连:要消除和减少腐败现象,必须是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从制度入手,加强源头治理,要严格财务制度,特别要建立健全财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要严格管理好预算外资金收入,严禁设立“小金库”,切断“公贿”财路;要加大对“公贿”行为的查处力度,既要有党纪、政纪和法律制裁,还有必要再施以经济制裁,要坚决改变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还要强化审计监督,对单位、部门均应进行年度审计。干部就任前和离任时都要进行审计。要做到审计监督公开化,使审计工作吸引群众的目光,赢得群众的支持,有助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议政回音】
《切实抓好反腐倡廉 必须严厉铲除“公贿”现象》提案引起了承办单位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国家审计署的高度重视。
5月24日,中纪委办公厅专程来电,称赞提案“切中时弊”,同时,在对提案的书面答复中说:“对于你们提到的利用公款送礼行贿的问题,我们认为很有针对性,值得重视。同时,你们提出要加大对这类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责任,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也是十分正确的。”
5月26日,受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委托,经济责任审计司张广春处长又专程来杭,与连建伟进行了长谈。
6月8日,国家审计署对提案进行了书面答复,对提案中涉及的问题一一进行答复,在谈到审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问题时,答复说: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要积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到2007年,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
连建伟2003年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次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尽管在全国政协的议政讲坛上,他还只能算是个“新兵”,但他出手不凡,首次与会,他递交的材料《发展我国传统医药亟待解决的4大问题》即入选作为大会发言材料,该发言以他从事中医事业三十余年的实践和思考,剖析了中医药发展存在的4大问题,并提出了5条建议。该发言因充满真知灼见而受到广泛好评,《人民政协报》、《医院领导决策参考》等报刊均予以全文刊登;此外,他还就“克隆人”研究问题提出提案,呼吁立法严禁。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他更是硕果累累,以他为第一提案人的提案就达5件,除关于“公贿”问题的提案外,还有关于“加大对跨省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遏制学术腐败,搞好科技进步奖评审”、“建议提高公费研究生生活待遇”、“加强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建设”等提案,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科技教育发展的殷殷之情,凝聚于笔端。
一个颇负声望的医学专家,一个勤勉尽职的政协委员,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二者统一在了连建伟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