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文苑艺林) 杭州名人墓葬之最

谭启晓

 

在杭州几千年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演出过自己的正剧、喜剧、悲剧,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明月高悬,永远照耀着杭州历史的星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光芒愈加耀眼夺目。杭州也埋葬着许多历史的名人,他们像耀眼明亮的星星,串连起历史发展的轨迹,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丰富着杭州的历史舞台,创造着杭州的地方文化。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关心、调查和寻访这些名人墓葬,目前正在着手与别人一起编撰一本“杭州名人的墓葬”。杭州名人墓葬约有七、八十座之多,若一一加以介绍,一方面篇幅不允许,再则也没有这个必要,我想在这里把有特色的墓葬作一归类,列举墓葬各方面之最,以飨读者。

一、最有文物价值的坟墓———岳飞墓

岳飞(公元1103—1142年)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作战勇敢,屡败金兵。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正当岳飞在抗金作战中取得主动,要与部下“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时,却被皇帝赵构以12道金牌从前线催回,并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后来遗骨葬在栖霞岭下。1961年国务院将岳飞坟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最宏伟的墓地———龚隹育墓

龚隹育(公元1622—1685年)杭州仁和县人,清初有作为的官吏之一,官至太常寺卿、光禄寺卿,曾任户部主事、兵部郎中、山东按察使、江南布政使等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拥戴。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龚隹育病卒于京师,赠一品。

龚隹育墓位于六和塔东北月轮山山麓,座东北,朝西南,整个墓道气魄宏伟。墓道上有石牌坊、华表、石人、石马、事迹亭,墓道总长62.7米,依山势砌成7个平台,总共有171个台阶,总面积约960平方米。

三、最大的墓群———马叙伦及祖宗墓地

马叙伦(公元1885—1970年)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国语言文字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早期为同盟会会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第一任民进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历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国家图书馆馆长、教育部次长、北大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教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说文解字之书疏证”等。

1970年5月4日病逝后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其后人于2002年将部分骨灰移至杭州与原配夫人王瑛同葬马家墓地。该墓地座落在西湖区转塘乡大诸桥村茫坞馒头山,占地1.96亩,是马叙伦在1937年选定的,墓地上有马家始祖马应凤等六代同堂。

【作者注:2005年是民进中央第一位主席马叙伦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自2002年民进中央领导专程来杭州拜谒马老墓地后,我一直想去马老的墓地瞻仰。前不久,我因去九溪活动之便,只身去寻访马老的墓地,几乎走遍了大诸桥附近的几个山头,也问了不少当地人,就是找不到马老的墓地。当我失望地朝返程公交站走时,随便问了一个在茶地上打药的农民,她告诉我要去马家墓地,必须要请管马家墓地的坟亲带路,自己是不太好找的。我喜出望外,朝着她所指的方向,找到了坟亲王加祥师傅。当他得知我要去瞻仰马叙伦的墓地时,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满口答应为我带路。一到墓地,我为其墓群之大而惊讶,在一个墓地上,六世同堂,这在杭州极其难得,更何况还是名人。我抄录了所有墓碑上的资料,并拍摄了很多相片。在这位民进创始人诞辰120年之际,谨表缅怀。】

四、最大的坟墓单体

———胡雪岩墓

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安徽绩溪人。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为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死后葬于杭州,墓在20世纪50年代遭破坏,80年代,胡庆余堂老药工赵玉成经多次寻访,终于在西湖区龙坞镇鸬鹚岭白栎弯(今属薄兰湾农场)的原址上找到墓碑。90年代,冯根生出资原样重修。墓座北朝南(偏东30°),墓周围长36米,直径约有十多米,高4米。

五、外省人,也未在杭州做过官,死后却一定要埋葬在西湖边三台山下的晚清洋务大臣陈夔龙墓

陈夔龙(公元1857—1948年)贵州贵阳人,历任清总理衙门章京、顺天府尹、太仆寺卿、河南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清末,陈以病告假,退隐上海,1948年8月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埋葬在他所敬仰的老师俞曲园墓旁边。陈墓始建于1905年,原墓规模宏大,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被毁。2004年重建修复后的陈夔龙墓呈半圆形状,从前牌坊到后牌坊再到墓体,依山势逐渐升高,显得很有气势。

六、具有西洋形式的墓体———秋瑾烈士墓

秋瑾(公元1875—1907年)浙江绍兴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夏天东渡日本求学,接受新思想,立志要推翻清朝的统治。1905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6年初回国,全力投入革命活动,并担任了同盟会浙江的主盟人。1906年冬,秋瑾等人在浙江举行起义未果,被清军逮捕。1907年7月15日凌晨被害于绍兴轩亭口。因烈士生前有“如果不幸牺牲,愿埋骨西泠,与岳飞坟为伴”的愿望,辛亥革命后,在西泠桥畔的凤林寺前(今杭州饭店前)建了一个“风雨亭”以志纪念。上书有冯玉祥将军的敬题楹联:“丹心应结平权果,碧血长开革命花”,20世纪60年代初,将坟墓迁至南天竺鸡笼山。在辛亥革命成功70周年之际,又将秋瑾的坟墓迁回西泠桥畔。新墓墓基高2米,上端立汉白玉石雕秋瑾烈士像(高2.7米),墓基正面嵌有孙中山先生当年挽悼烈士题字“巾帼英雄”。墓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深受杭州人民尊敬和传颂的平民女子坟墓———苏小小墓

苏小小,南齐时(公元479—502年)钱塘名伎(妓),才貌出众,身世和爱情故事凄婉动人,曾作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至今脍炙人口。传说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历代“题咏殆遍”,为其所撰之名篇佳作也不可胜数。“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杯黄土永埋香”、“金粉六朝香粉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等传为湖山佳话。20世纪60年代墓毁,2004年恢复。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