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茶香满磐安

记省科技兴农“十佳”创业新星徐松青会员

吴瑞成

 

    徐松青是磐安县农业局特产站站长,磐安县十届人大、金华市五届人大代表。他出生于磐安农民家庭,在边远山村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山村农民的疾苦象烙印般刻在他的心上。要为改变山村落后面貌竭尽自己的心力,这是他早已有之的愿望。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又主动要求回家乡工作,以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于山村、山民,报效社会。

    实现良种化

    “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民干”是徐松青在基层工作的行动准则。

徐松青兼任磐安县大旗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理公司下属213亩的县级无性茶树良种示范基地。为了推广良种,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他积极和有关乡镇的领导沟通,挑选一些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农民,组织他们到基地学习,观摩,通过茶叶科技示范户的现身说法,改变他们的固有观念。回来以后,徐松青和站里的同志一起趁热打铁,帮助农民调运茶苗,并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栽种,讲解茶园管理技术,并将自己的多年研究成果《茶树优良品种筛选》、《磐安生态龙井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印成资料赠送,隔三差五下去检查指导。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全县新发展良种茶4000多亩,2003年磐安被省农业厅评为“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茶树良种化率达到了29.81%。

    推广机械化

    为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需要,跳出农机技术推广单纯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框框,徐松青潜心尝试让农机技术为当地特色产业服务,推进名茶加工的机械化进程。

    2002年3月,他联合县特产站在尖山镇举办了磐安县首届名茶机械炒制演示会。来自衢州、富阳、新昌等地的12家知名茶机制造企业到会现场操作,中国茶科所、省农机局等部门的专家以及购销大户进行现场评审,打开了茶机推广的新局面。

为了规范龙井茶机生产秩序,促进茶农安全生产,提高机制名优茶质量。2004年3月,他又牵头会同县农机管理站在尖山镇举办了龙井茶机械炒制评比现场会。现已有6家企业的茶机产品获得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证,9家企业通过标准备案,获准生产茶机。目前,全县已拥有名优茶机械6000多台,机制名优茶产值达3000多万元。名优茶炒制机械和技术的大力推广,使磐安县的龙井茶加工方式实现了质的突变,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形成产业化

    2003年,磐安被列入《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中试示范》项目基地县。两年来,徐松青作为项目带头人,根据项目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组建实施小组、确定实施区域、落实示范点,并加强培训,示范,推广农业防治技术,使用有机肥、叶面肥和频振式杀虫灯及无公害农药,使项目示范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94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为了做大磐安的茶叶品牌,提高生态龙井茶知名度,把磐安茶叶推向国内外市场。徐松青带领站里一班人,首先从站属公司的“山旗”牌生态龙井茶入手,实行全程监控。他还组织县大伟茶行、县羊山尖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省农业博览会和2004’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县大伟茶行的“大伟”牌生态龙井、县羊山尖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的“羊山尖”牌云峰茶分别获得好名次。在各类博览会上,“磐安生态龙井茶”名声大震。目前,磐安古茶场的挖掘,更是为磐安的茶文化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农鼓与呼

    由于徐松青的突出贡献,2003年他当选为县十届人大代表,2005年当选为金华市五届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他切实履行职责,竭力为山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鼓与呼。他撰写的《关于要求建立农业支柱产业风险基金》和《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科学利用山坡地》两议案,被评为优秀议案。在参加县人大“三农”问题专题审议中,他作的《关于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发言,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年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中吸纳了他的建议。

 

    如今,磐安茶叶总产值已逾亿元。在茶叶主产区,茶农人均收入1500元,占茶农年收入的50%以上,茶叶已真正成为磐安农民的“摇钱树”。这些成绩,让为之付出汗水的徐松青感到欣慰,也深感今后任重而道远。磐安茶叶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今后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有很多,但作为一名年轻的农业技术干部,只要这片土地还需要他,只要这些茶农还需要他,徐松青就会一直努力工作下去,让磐安满溢茶香。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