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老阵地上做好新文章

苏、浙、沪民进专家共话新农村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在建设新农村文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文化领域发展的参政党,民进正力图在这个老“阵地”上做出新文章。

4月24日至25日,在杭州华北饭店召开的苏浙沪民进参政议政工作联席会议上,三省(市)民进文化领域的专家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专家们指出,苏浙沪三省(市)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是有显著成绩的,文化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化载体逐步创新;多元化办文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文化市场得到培育和发展。但毋庸讳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综合三省(市)的专题调研情况分析,目前苏浙沪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如下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之一:文化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

    中央和省级政府出台的许多文化经济政策在不少地方未能真正落实。很多地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财力增加而增长。文化设施建设仍相对落后。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预算或投入偏少。事业建设和购书、业务、活动经费、日常办公费等,都不能保证。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不足更加明显,比如江苏的苏北地区,浙江的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山区、海岛等,因财政困难,无力支持文化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被变卖或被挤占现象严重,一些乡镇文化活动场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之二:单调贫乏的农民文化生活

    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这是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民文化生活提高不快,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文化生活品味不高,除了“看电视”,农民的业余生活以“串门聊天”或“打牌、搓麻将”为主。

    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农村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农村文化阵地的“空壳”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地方的文化站、图书馆(室)、电影院等或者严重缺乏,或内部设备陈旧,特别是图书馆由于购书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导致藏书稀少或陈旧;二是由于对农民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偏离需求,群众真正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多,群众参与率低,供给的有效性不高。据浙江省委宣传部最新调查,对“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17.8%的群众认为“形式老套、内容空洞、没有吸引力”,21.2%的群众认为“形式不错,但内容不够丰富”,37%的群众则“没有参加过”,只有13.6%的群众认为“形式好”。

    之三:沉渣泛起的不良文化与扭曲的“新”文化并存

    文化生活的贫瘠,导致了精神的空虚。一些地方赌博、迷信活动猖獗。“文化站不如寺庙建得好,锣鼓声不如麻将声高,文艺骨干变成了和尚去念经”的现象并不鲜见。

    一些乡镇或县级领导,满脑子是经济指标,却缺少对文化的投入、扶持、引导,致使一些农村文化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文化观念却滞后。因而出现了一些扭曲的“文化”,比如“水文化”(洗浴中心)等低级庸俗的娱乐文化。某地有17个洗浴中心,其中有4个是电影院、剧院改造的,“黄、赌、毒”等不良“文化”在“水文化”的幌子掩护下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民间清唱组”表演内容低俗,有些甚至是国家早就明令禁止的。但这种格调不高的演出却吸引了不少村民。

    之四:队伍不力与机制老化

    农村文化站普遍以块(乡镇)为主管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无法调配,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农村文化站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取消了文化助理,改专业为兼职,造成闲时有人问,忙时无人管的局面;有的乡镇给文化站“断奶”或50%开支,使文化管理和专业人员纷纷跳槽,农村文化队伍专业骨干力量流失。

    乡镇文化工作缺少切实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

    专家支招新农村文化建设

    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文化不是政府能“大为”,尤其是独立作为的领域。比如民风的转变,能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完成吗?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及制订与文化建设有关的规划上。同时,政府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着力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农村文化建设上,政府要把增强农民的满意感、增进社会资本、增强文化与基本政治制度适配性作为目标。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要切实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和管理中的党政不分现象,按照政策和事务分开的原则,具体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事务活动,主要由政府主管,党主要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积极发挥民间社团组织对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参与作用,鼓励文化领域中的民间社团多参与管理和建设活动,大力发展各种特色的文化民间社团组织;政府集中精力建设和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设施,文化产业市场的建设和培育交由社会力量进行,包括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社会监管等,政府则主要负责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等。

    ——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高级管理咨询师    施蔷生

    政府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建设环境。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文化监管作用,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音像、网吧等文化市场的管理,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曲部编辑部主任    朱国芳

 

    农村文化应让农民唱主角

    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农民们迫切希望,文化下乡能够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目前,一些地方的民办文化建设已日趋活跃,但对民办文化的扶持、引导力度还需加强。要进一步研究和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拓宽思路、鼓励倡导,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形成机制、推动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组织建立农村中的文化骨干队伍,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扮演和发挥好组织者、领头人的角色和作用。

    ——民进浙江省委会

    应该贴近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以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闲、庙会等时间和场合,组织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

    要实施农村特色文化战略。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刺绣、风筝、绘画、泥人、陶瓷、雕刻、编织以及戏曲、杂技、花灯、龙舟、会船、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各级文化部门要大力鼓励,促进其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农村文化特色村和文艺骨干。

    ——江苏    朱国芳

 

    发展引导农村休闲文化

    农村的休闲文化是日益兴盛的重要文化活动内容,也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因此,只有加强科学引导,丰富和创新休闲文化形式和内容。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城乡人口来往,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大众休闲文化要扬弃低级世俗趣味,追求健康创新的审美感受。如现在农村活动室仅以棋牌活动为主,赌博性的麻将成风,如何正确树立科学的棋牌观念,把赌博的麻将引导到科学的麻将文化上来,这是要破解休闲文化中摆脱低俗的难题。

    ——上海    施蔷生

    搞农村文化建设,要农民自己感兴趣。要通过把文化转化成社会资本,来培养农民的兴趣。现在提倡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就很好。在城里人和农村人的交流互动中,不但会将城市文明习惯带到农村去,也会把城里的观念和技术带到农村去。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需要政府引导。

    ——浙江     

 

    〉〉〉相关链接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亲临苏浙沪民进参政议政工作联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农村建设万万不可忽视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总纲,可能需要20年,甚至50年的时间,要从长计议,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城修公路,更要注重人们文化思想素质的提升,要把先进文化送入农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送入农村的千家万户,要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农村文化更有生命力。

    民进中央副秘书长、参政议政部部长虞音应邀参加会议,她对苏浙沪民进参政议政工作联席会议的形式作了充分的肯定,她说,苏浙沪三地的参政议政工作不论从人才还是观念上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联席会议形成的“一制度三机制”提高了我会参政议政工作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对中央也是很宝贵的经验。

     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就三地参政议政信息资料库、参政议政人才库的建设进展、共享方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经验等开展了广泛和热烈的交流,并就联合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课题调研、建立苏浙沪参政议政人才、信息、资料库达成了共识。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