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松青
我第一次出国,去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些感想,在回国之前的晚上一口气写了六千多字,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国人要反思
每当我看到他们三人以上就自觉排队的现象,看到他们在红绿灯面前井然有序的情况,就会想起国内交通路口的场景。在悉尼这个城市,车辆比我们杭州多,平均1.3个人拥有一辆小车,人口有600万,但从来没有在交通路口看到有警察在维护秩序。由此不得不感叹他们是个讲规则的民族,而我们是一个不讲规则的民族。
在国内,老实已经成为贬义词,并且很多人以打破规则为荣。出国之前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小伙在美国找了一个女朋友,有一次在晚上过红绿灯的时候,亮着红灯,但他左看右看没有车,就走过去了,没想到这下惨了,女朋友和他说bye bye了,因为他女朋友想:这个人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干的。为此他吸取了教训,回国之后特守规矩,后来找了一个中国女朋友,晚上出去逛马路,又遇到红灯了,尽管前后没车,这回为了表现自己,紧紧地拉着女朋友的手,坚定地站在那里等着绿灯亮起,没想到女朋友又和他说bye bye了,原因是:这个呆子,太老实了!这次我们出国也有同样的例子:我们同行中的一位企业老总明知到新西兰不能带入水果,因为有害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但他故意把两只苹果装在夹克衫口袋里,在入关检验的时候和检查人员套近乎,居然带进去了!他很高兴。他说,出来嘛,本来就是玩玩的嘛,我是想试试看带不带得进来。然后很得意,在同伴面前夸耀。
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守规则无用、破规则聪明"、"守规则者失败、破规则者成功"的社会里。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运行成本就很高;你路上没人别想办事,有人什么事都好办;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就成为人们生存的日常需要,人脉资源成为发展事业最重要的条件,有人说有一大帮朋友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是的,我们的社会资源在无人守规则的情况之下被浪费了。光每年在交通路口维护秩序的警力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说我们在其他方面的浪费了,比如我们律师,得化有限的精力去钻研关系学,攻关学。在无规则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也很难被有效地贯彻实施,因为在熟人面前很容易被变通,无奈之下政策就只能搞一刀切,一刀切的后果是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如此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民族文化之下,治国确实不易。
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很强,我们需要学习
在唐人街遇到一位1986年移民澳大利亚的上海人,我和他交谈了半个多小时,看得出他很爱国,也爱共产党,并以祖国的强大为荣。但是,他说他不想回上海,不愿意回去,哪怕一天都不愿意,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习惯上海人的行为习惯,比如拥挤,都用胳膊拨人,老外却相反,在和你身体接触之前总是先说:"excuse me, sorry…"。最忍受不了的是一出关的时候就遇到公务人员冰冷的眼神,但在澳洲,一进关,相迎的是微笑;"Good morning""Welcome to Australia!""Next, pleasc"他边说边模仿各自的动作和神态。我补充说老外的公务员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很强,我们的公务员一直以来都是以管理社会自居的,要完全改变过来还需要时间。直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县长、镇长还会公然宣称他所任职的地方就是他的地盘!实际上就是帝王思想和领地做派。
人人平等不仅是法制目标,更是一种文化追求
在澳洲,白领和蓝领的薪酬是不分上下的,有些蓝领工种的薪酬超过白领。蓝领拿的是周薪,白领拿的是月薪。新西兰接待我们的一位导游是国内技术移民过去的,在国内读了硕士,在新西兰也读了硕士,专业是软件开发,做了几年对口的工作后,他放弃了,选择了做导游,这在国内恐怕是不可思议的。退休后的薪金,不管是公务员、白领、蓝领,全都一个标准!医疗保险、教育等等都是一样的待遇,没有人有特权。在澳洲,你在公园里散步,剪草的工人一般都会主动和你打招呼。但在国内,假如环卫工人和你打招呼,估计你还会担心有人看见吧?据我所知,有些农村考出来的白领还忌讳兜他的老底呢?这是一种文化!我们的儒家文化老祖宗孔子告诉我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特权思想在国人的脑子里是打上深深烙印的。中国的历代帝王将相直到现在的达官贵人,大多出身于贫困阶层,但一旦通过个人奋斗成功以后,就很少有替他出身的那个阶层说话的,我对这个现象的原因思考了很久,我的结论还是孔子的思想在作怪:因为他们成功了,他们就是应该治人的。所以我们会很热烈的讨论一位教授因肝癌导致的"过劳死",而不会去关注一位因连续数十小时加班而死在电动缝纫机上的女工。
搞好治安真是个大工程
我们访问了新西兰汉密尔顿的市政府官员,是主管青少年犯罪与控制的。从她们那里得知,他们那里最多的犯罪活动是酒后开车闯祸(充其量是过失犯罪);近几年最严重的一次犯罪行为是一位少年往高速公路上扔了一块石头,一辆车的驾驶员因此丧命;她们最多的工作是半夜巡逻,目标是搜索夜不归宿的未成年孩子,然后把他们送回家;她们研究的最多的是每次犯罪背后的原因;她们最不担心的是妓院以及与性有关的影视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就让我来分析一下这最后一个让我们谈虎色变的问题吧。首先,在新西兰,妓院是合法的,一些在国内就成绩不好的中国留学生到了那里之后,导游介绍说他们常常去妓院和赌场,所以性的需求无须通过非法途径解决。其次,在新西兰,不管男女,只要满16周岁就可以结婚,所以合乎道德的性需求完全可以通过婚姻解决。非婚子女也不会受到歧视。最后,作为基督徒要严格守住的摩西十诫之一"不可淫乱",这是他们内心强大的制动力。我们会强烈谴责一位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工厂的民工,而不会去追究民工放火的原因。其实,每次犯罪背后的原因都是复杂的,假如我们象剖析马加爵为什么会杀人那样去剖析其他犯罪的原因(众多的杀人犯罪,相比之下,马案的原因是最不值得剖析的),恐怕我们对控制和预防犯罪会有更多办法。
新西兰没有空军
要不要有空军,新西兰经过全民公决,决定不要,好!现在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谁想用枪炮打开别国的国门恐怕不复存在了。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资源具有稀缺性",一个国家的财富永远是有限的,是稀缺的,要把它用在刀口上。其实第一个引进市场经济理论的国人严复只用了八个字,告诉了我们国富民强的路径,那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由此我想到金大侠早年在香港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我们要裤子,不要核弹!"也许是针对当年陈毅的豪言壮语:"我们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由此及彼,我始终对某些现象保持思考的独立,我并没有象国人那样为神五、神六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为什么不把钱投入到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小的纳米、基因、超导技术上去呢?我们拥有那么多军队,每年消耗那么多资源,还有那么多青年把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贡献给了国家,但是到了转业的时候又遭歧视。人力、物力都被浪费了。邓小平的百万大裁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走出了第一步,然后这第二步、第三步是不是该由我们这个时代来完成呢?
新西兰的毛利人是幸运的
西方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以后,就大量拥入,征服印第安人主要的不是枪炮,而是人们带去的细菌,一种感冒细菌都可以象SARS细菌一样导致他们灭绝,因为他们体内没有相关抗体。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也惨遭了同样的命运,但新西兰的毛利人却顽强地活了下来,现在他们占有了新西兰人口的15%,有60多万。我们游览了毛利文化村,知道他们是在1500年前飘流到这里的,10只木船出发,4只独木舟到达。公元1769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发现了这块地方,在登陆时遭到了毛利人的激烈抗击。当时毛利人还生活在石器时代,还不知道铁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纺织技术,更没有文字,他们用亚麻和动物的羽毛遮羞和保暖。后来,英国人帮助他们创立了自己的语言,采取怀柔政策,选拔他们的优秀子女免费送到英国学习,保护他们的土地和其他利益。到1840年,毛利各酋长联合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协议:主权属于英国,毛利人的权利和英国人一样!所以至今为止,毛利人和英国人一样享有子女免费受教育的权利、养老的权利等等。不象马来西亚,至今那里的华裔仍然不具有和当地人一样的选举权、受教育权等等。毛利人一下子从石器时代跨越到了技术时代。据说,毛利人和我们台湾的高山族是同宗的,因为他们的语言有40%是一样的,而且现代DNA技术鉴定,结果非常相近。为我们的兄弟民族庆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