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勇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时下,各路公仆们均又在忙于手头的年终总结,都在认真回顾一年来的政绩与不足以及来年决心如何改正不足,并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再创新政绩云云。这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但笔者认为,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政绩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不言而喻,得民心的政绩,应该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原则。那些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也就是解决群众最最关心、最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困难,也就是为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业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反之,在那些追求政绩的动机不是出自公心而是囿于私利,尤其是在那些贪求政绩者的眼里,政绩不再是为人民造福,而是成了为私人邀功请赏的凭藉和台阶。
身为公仆,拿了人民群众含辛茹苦获得的纳税钱,就一定要出政绩,而且要多出政绩。但应该看到,有些政绩可以靠短时期地突出彰现来取得,而更多政绩的树立则要有相当长的努力过程,也就是说,需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俯首为民,造福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出“政绩”,才能出人民拥护的政绩。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例如:南方一个市要扩建国际机场,为此已经耗资3亿多,后因客源严重不足,在勉强营运一年后,被迫关闭;西南某县年财政收入才六七十万元的小镇,却耗资500万元,建起了“天安门”城墙样式的办公楼群,而被征地的农民,至今未拿到补偿款……
事业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贪图享受出不了政绩,走捷径也出不了政绩。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追求为民的政绩,必须抱定为民造福的信念,把人民是否得到实惠,群众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尺,切实做到为民着想,为民谋利,为民办事。同时,要树立“为民”思想,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自觉做到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走,只有做到“亲民”,了解人民所想、所急,才能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然而,有些公仆忽略了“为民”这一核心,一味追求“为己政绩”,“昧上政绩”。靠一“富”遮百丑,或是心揣“工程政绩观”,认为工程起来了,政绩才能看得见摸得着,因此不管需要不需要,可能不可能,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观赏工程”——为了个人政绩,不惜以牺牲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的“邀功政绩”、“畸形政绩”。
古人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从某种角度上说,这就是古人的政绩,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政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政绩。
政绩和政绩观都有大小远近之分,作为一介草民,期盼着公仆们通过对一年来工作的总结,对自己的政绩有清醒的认识,争取来年更加务求实效,不图虚名,从而扎扎实实地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才是真正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