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让教师荣誉回归一线教师

 

 

    教师荣誉的主体应该是一线教师,但事实是:教师荣誉成了校长、书记、副校长等人的专利。许多校长特别是“名校长”集十几项、几十项荣誉于一身,但一线教师却默默无闻。荣誉权成了校长的新霸权。

    即使有教师被评上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级别往往都比较低,比如校级、县级。而往市级、省级、国家级去,比如特级教师、春蚕奖等,一线教师真正能评上的就很少见了。省级以上荣誉也有“分工”,特级教师是校长的专利,春蚕奖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的专利。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一线教师要参评各项荣誉,首先要通过校长这一关。如果校长自己想评,一线教师就连机会都没有了。

    2、从人情事理上讲,校长、书记、副校长等地位特殊,平日里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接触机会多,领导也需要校长们去开展工作,有的校长又善于跑关系,在评选时,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会对校长们予以优先考虑。

    3、一线教师埋头教学,校长们善于社会活动,抛头露面机会多,一线教师的学术知名度、业务影响力往往比不上校长的综合知名度、综合影响力。

    4、被评者的已得荣誉是评选的重要依据,已得荣誉越多越容易评上,这就造成荣誉多者更多、集几十项荣誉于一身的现象。

    5、评选过程表格化,教育行政领导往往凭着“一张表格定人”,评选过程简单化。

    为此,建议:

    一、设立专门的“校长荣誉”,让校长、副校长、书记不与一线教师争荣誉,让教师荣誉回归一线教师,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对参评者的身份进行核实,对校级行政领导进行比例限制,确保一定比例的荣誉属于一线教师或一线教育工作者。这个制度在有的省份已经展开。

    三、重结果,但更重过程,评选过程要深入基层,对教师的专业才能和业务绩效进行现场考核,避免“一张表格定人”。

    四、已得荣誉不能成为评选的依据,以避免荣誉过于集中的现象。

    五、完善“评选后”制度,建立评选后跟踪、管理、评价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发挥荣誉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