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功勋会员、全国优秀教师王松泉
王亦庄 梁远洪 陈玉方
1987年,就在王松泉成为全省最年轻的高级讲师不久,民进绍兴市委会领导陶永铭、郑保华陪同民进省委会领导来到了他的家里。当了解到中国民主促进会里那些让他景仰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时,王松泉感动了。1988年初,顺理成章,他成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一员。今年1月,他高兴地迎来了入会20周年。知情人明白,这20年来,他不但从一名民进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会员乃至功勋会员,还在他连任四届民进绍兴文理学院支部主任期间,带领全体会员通过“五好规范”、“四化建设”、“三维结构”、“二型组织”、“一体互动”等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带出了一个“全国先进集体”。他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为我省民进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功勋会员,王松泉老师令人折服的何止这些……
被誉为“奇葩”的“全国优秀教师”
凡是优秀的民进会员,岗位工作肯定引人瞩目,因为这是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底气。2003年,浙江电视台在“文化丛林”《书缘》节目中播出王蒙的专题后,紧接着就播送了反映王松泉成长经历的专题《教育界的“奇葩”王松泉》。
有人说,被称之为“奇葩”的王松泉头上有着许多光环,除了民进“全国先进集体”和“省先进集体”支部主任、绍兴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等外,还有教授,硕导,终身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曾宪梓奖获得者,省聘专家,优秀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高校语文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知名语文教育家等等。然而,王松泉的说法却出人意料,他说:这些光环全是假象,它好比人家要我所当的演员,我是一个许多方面不如大家的极其平凡的人。你说我是教授么,那么,我也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的教授。
谁会相信初中毕业能当教授?记得2000年,一家国家级的刊物因慕名特地向王松泉约稿,王松泉就谦虚地写了一篇《我是一个初中毕业的教授》,结果,国内好些媒体转载了,校内不少老师甚至将转载这篇文章的《绍兴文理学院报》纷纷带回家,当作教育子女成才的生动教材。
王松泉小时候因为成绩优异,几次跳级后被保送由他自己挑选的高中,但在摘取全市高中数学竞赛第一名的桂冠后,却终因家境困难而辍学。老师一再动员他复学,说他必能考上清华、北大,他却提前参加了工作,16岁当了民办中学教师,17岁当了主持工作的副校长,边工作边自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抢先以同等学历考上了成教高师。学了四年,眼看就要毕业,但因“文革”爆发,成教被迫中止,直至“文革”结束,才补得一张证明般的函授大专毕业证书。此后又考上成教本科,却嫌速度太慢,提前自学完所有课程,毅然放弃本科文凭而考入当时国家教委第一期硕士课程研修班。然而,虽学完全部主要课程,还担任了科研班长,但无奈仍没有正式的文凭和学位。至今王松泉手上最正宗的文凭,就是那张初中毕业证书。
可是,这样一个地道的初中毕业生,在当今特别讲究学历、学位的年代里,居然于加入民进的同一年,被请进了高等学校。王松泉深知,要想在高校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要教学过硬,二要科研出众,三要管理有方。作为一名民进会员,王松泉的努力竟没有落空。
王松泉的教学艺术远近闻名。在民意测验中,学生对他的评价几乎全优,每次都被学生评为“十佳教师”。听过他讲课的老师则说:“王教授能把枯燥乏味的教学论课程讲得如此引人入胜,掌声不断,真令人钦佩!这样的教学艺术,本身就是教学理论的生动体现。”省一级重点中学春晖中学的一位老师说:“王松泉教授以其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地道出了许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的道理,他一流的教学艺术,名不虚传,令我叹为观止。”
王松泉还成为全国同一课程系统中主编全国高校通用教材最多的学者,许多高校长期以来都使用着他主编的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至今已达7部之多,而且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全校教师中,他最早受聘担任部属高校的研究生导师。1999年,他荣获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本科优秀教师奖;2001年,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他获得绍兴文理学院首届“教学名师”终身荣誉。
王松泉真可谓著作等身,至今,他在《新华文摘》、《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发表论文数百篇。已出版的专著就有《语文教学探步》、《语文教育研究》、《阅读教育学》、《阅读教材论》、《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语文教育板书学》等11种,主编的论著多达40余种。他的论著总字数已逾千万,其成果被千余种论著引用,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专著一等奖、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政府优秀重点学科奖、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成果一等奖、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等50余次。学校所获的科研奖项,有许多是由他实现的“零的突破”。
正因为如此,在素以苛刻著称的浙江高校职评中,11年前,他竟破格被评为教授,后来又被省人民政府聘任为哲学社会科学专家。2007年初,绍兴文理学院正式立项,作为人文社科重点课题,拨款进行“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这是绍兴高校有史以来立项研究本校教师教育思想的首例。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也正式立项,组织研究“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对绍地语文教师的影响”。
令人称奇的是,正宗学历只有初中毕业的王松泉,搞教学,他建成了全校首门省级精品课程,成了全国高校同一课程中主编全国通用教材最多的教师,还获得了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而且至今仍是全国所有学科教学论教材中的唯一一等奖;搞科研,他创建了全校第一门省级重点学科,又是全国同一学科中至今唯一的优秀省级重点学科,成了“影响中国20世纪教育大著”的作者,当选为全国高校语文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以致学校和当地政府立项进行“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搞管理,当中文系主任,他建成了一个被省专家组誉为“超过老北大和老杭大”的优秀中文系,为学校争得了学位授予权;当民进支部主任,他建成了“全国先进集体”、“省先进集体”;没想到因威望之高,他退休后还硬被推选为所住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一不小心又使这个小区成了“市级优秀小区”,而且是全绍兴大市6个县市区中当年仅有的3个优秀小区之一。这是怎么回事?有人说,他是个奇才,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因而才被电视台誉为一朵“奇葩”。尤其因为他为学校实现了一连串“零的突破”,不断带给人们出乎意料的惊喜,以致越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学报常务副主编高利华教授等说:“王老师真是个传奇式的人才,干什么都是一流的!”
可是王松泉却说:这有什么值得称奇的,我在加入民进的同时进入高校,作为党派成员,我不能给民进丢脸,我的心愿就是为民进增光。
无愧于“功勋会员”的荣誉称号
2006年10月,在民进绍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王松泉被披上了“功勋会员”的红绶带。2007年,王松泉领导的民进支部又被评为“省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省优秀会员”。
其实,早在入会之初,他就在民进省、市委会的一些会上说过:民进会员应当成为“参政议政的智囊,社会服务的先锋,和谐团结的模范,本职工作的强手”。这四句话后来还成为民进绍兴市委会大力提倡的对会员的要求。有人说,这是王松泉对民进的最早一份贡献。而他在民进省委会多次会议上的精彩言论,在市政协大会上多次振聋发聩的发言,更为扩大绍兴民进的影响、树立绍兴民进的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农民红学家胡世庆在市政协听了王松泉的大会发言后说,民进汇聚了这样的人才,真令人钦羡。不久,他也加入了民进。
王松泉依靠党委和民进市委会,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将一批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到民进组织之中,形成了一个志同道合、团结战斗的和谐群体,贡献可谓莫大。至今,他们支部已为社会各界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干部,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曾经担任过支部副主任的5名会员都成了民进市委会委员,其中2名担任了市委会副主委,2名当选为省委会委员;会员之中还产生了7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其中政协常委3名,专门委员会正副主任2名,省政协委员1名,省人大代表1名;担任处级以上行政领导的会员有9名,占支部会员的40%,其中包括高校副校长1名,二级学院院长等正职6名,市文化局副局长1名。由于一个又一个会员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市委会、省委会、政府、人大、政协和高校等领导岗位,因此,他们支部被一些人戏称为绍兴民进的“黄埔军校”。这里面,可想而知,渗透着王松泉这位“伯乐”的多少苦心。
可是当有人说起这里有着他的功劳时,他却说:这是学校党委和民进市委会关心、培养的结果,也是这些人才本身优秀的缘故。然而,许多会员在谈到为什么入会时,都会告诉你,那是王松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他们。现任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常委、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华小洋教授就动情地说:“好些党派都希望我能加入他们的组织,我却被王松泉老师的杰出形象所吸引,加入了民进。”经过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入会的杨一琼则撰文说:“我加入民进是因为民进会员优秀,王松泉先生道德文章、为人处世、教学风采有口皆碑,蜚声海外。一天,我聆听了先生的一场精彩绝伦的报告,风趣幽默使人畅怀,博大精深令人钦佩,坦率真诚让人感动……我敢说,那是我有生以来听到过的最出色、最精彩的报告。就在听完报告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和美丽的向往:民进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组织,我一定要加入这个大家庭。”
王松泉无愧于“功勋会员”的荣誉称号,在参政议政中更是个名不虚传的“智囊”。多年来,他为市委会出谋划策,酝酿了不少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的思路与内容。作为政协委员、教育大组的召集人和教文卫体委员会成员,他充分利用政协会议和视察等活动,通过提案、调研报告和发言,为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在校内,他也因参政议政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得到党委的器重。
有人说,作为一个民进会员,他能担任学校中最强的中文系的主任,本身就是功勋之一。何况他当领导有“三大法宝”,一般人做不到他这样好,那就是廉、诚、硬。一些会员和教师说,王松泉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这“三大法宝”。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须到头”。王松泉是个“功夫到头”的成功者,但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开拓者姿态。在完成这次专访的时候,我们忽然想起了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送给他的一副藏名联:“冬去长碧碧,春来更潺潺”,进而联想到把他比作在民进中央“双先会”上他胸前的那朵艳丽的红花,把他所领导的支部比作一丛永远青翠的绿叶。我们说,松茂,泉更流;花红,叶更绿。不料王松泉却笑笑说:不对,这朵大红花是集体的,我才是一片绿叶。我的任务是把支部内的一个个优秀人才映衬得更加鲜活、更为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