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载国 王亦红
这位老人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至今已有53年会龄,是宁波民进化石级的元老,他身后藏着多少民进的往事?
这位老人已经93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他又有什么养生秘法?
这位老人就是邵伯衡老先生。当叶加金老师把我带到邵老面前时,除了敬畏,还有更多的疑问在我脑海里盘旋。
余姚民进是在我家筹备成立的
见到邵老,我最想了解的是民进余姚支部成立时的情况。提到这个,邵老也很兴奋。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余姚只有我和陈钧铨两位民进会员,当时我们的组织关系都还挂靠在民进省委会。经我们推荐,张一平和叶加金于1987年加入民进,但会员人数仍不足以成立民进支部。”
“88年上半年,民进宁波总支的同志找到我,要求我们成立民进余姚支部。后来,余姚统战部的同志也来到我家,对我说,‘九三学社和农工党都已经成立余姚支部了,你们民进能不能成为余姚第三个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呢?’”
“经过进一步的酝酿,我们认为成立民进余姚支部的条件已经成熟。88年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我把民进宁波市委会的陆冰扬、应启才、陈强锋以及新会员张一平、叶加金等人约到我家,就在我家的院子里商讨成立民进余姚支部的事。”
“88年12月17日,经民进宁波市委会和余姚统战部的批准,民进余姚支部正式宣告成立。那一年我已经73岁,不适合再担任领导职务。大伙推举另一位老会员陈钧铨担任民进余姚支部的第一任主任。”
“民进余姚支部成立之后,余姚文化教育界的许多精英都积极要求加入民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会员总数就达到二十多位。”
当我告诉邵老现在民进余姚支部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五十,并有许多民进会员在市府、政协等各级机关任实职时,老人显得非常激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可真大啊,你们遇上了民主政治发展的大好时机啦!千万记得坚持党的领导,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托付。”
我的教龄有67年
起初,邵老不太愿意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经不住我们一再地发问,老人终于絮絮叨叨地讲起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大致经历。
邵伯衡老人出生于1915年8月,由于家庭困难,只读了不到5年的书。1929年马渚镇的一所村小缺老师,他这个小学还没毕业的14岁少年就充数去当老师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邵伯衡并没有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来追求。他一面当小学教师,一面自修国文、历史、地理、民法、宪法等科目,想通过当时全国统一的学历考试——高等鉴证考试。当邵伯衡的能力已经足以通过鉴证考试时,这项全国文凭考试却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废止了。此后几十年的从教生涯里,邵伯衡最高学历一栏一直填的是“小学肄业”。
抗战结束后,在一位同乡的邀请下,邵伯衡来到上海一所小学担任教导主任。1954年,邵伯衡被调到淮海中学教语文。1955年7月,经淮海中学历史老师吴标元介绍,邵伯衡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淮海中学,这位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没有的乡下人从初一开始,同他所教的学生一样每年升一级,一直教到高二。由于原来在乡下自学时打下的深厚基础和那几年的刻苦努力,邵伯衡的语文教学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样也得到了同行和上级领导的认同。
1959年,上海开始设立重点高中,南洋模范中学是其中名气较大的一所,邵伯衡被时任徐汇区教委主任的祝敏钦点到南洋模范学校出任语文教研组长。“我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乡下人能成为全国重点中学的教研组长,这意味了什么,不只肯定了我个人的能力,更体现了我们党的包融并蓄。这些年,人们都赞叹老北大有兼收并蓄精神,会聘请梁叔溟等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来担任教授。其实共产党和老北大同样具有兼收并蓄的精神。党培养了我,还如此信任我,我真得从心底里感激党。”说到这里,邵老几乎老泪纵横了。
1975年,邵伯衡退休回到家乡余姚。余姚教研室看中了邵老的才华和学术影响,聘请他担任语文教研员,一干就是七年。后来,邵老又被县体委、县工商联等单位聘请担任重要工作。
1989年,已经七十四岁高龄的邵伯衡老人还与张一平老师等一起创办了姚江学院。邵老亲自出任语文教师,直到1996年。
回顾自己的一生,邵老说有两件事让他感到骄傲。一是67年的教龄在中学教育界恐怕可以算是一个纪录;二是以小学肄业的文凭出任全国重点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也能算作一个奇迹。
他跑得比火车快
其实,在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之前,邵伯衡在体育界也很有名望,这得益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苦练。
在斗门小学教书时,邵伯衡规定自己不管晴雨,每天必须完成八千米的长跑。当时学校没有操场,更没有跑道,他每天就沿着铁轨旁的炭石路跑。天长日久,跑这条线路的火车司机也被邵伯衡的毅力给征服了。那时的火车很少,铁路并不繁忙,管理也比较松弛。火车司机每到这一路段时就会放慢车速,边开车边跟在铁路边跑路的邵伯衡拉家常。由于每当八千米路程快要跑完时,邵伯衡都要来一段冲刺。于是铁路周边的居民就经常看到这样神奇的一幕:有一个青年每天和火车赛跑,而且他每次都能把火车甩在身后。“他跑得比火车快”这一传闻也就在马渚迅速流传开来。
除了长跑,邵伯衡还有一项绝技让乡里乡亲称奇。那就是他能连举三十把一百二十斤的石担(一种相当于杠铃的体育训练器具),并且能单臂举起一百斤的石担。当时一些天天习武的壮汉也很少有这样的力量。
正因为有长跑和举石担这两项绝活,邵伯衡曾让一些乡下小毛贼闻风丧胆。据说,当时马渚有一所小学经常被毛贼光顾,后来这所学校就把邵伯衡调去任教,结果那几年里学校一样东西都没丢过。
到上海后,邵伯衡的力量和速度在教师队伍里也几乎是无人能及的。50岁时,邵老师的800米成绩还能达到2分09秒。在区里的教师运动会中,他这个中老年组冠军的中长跑成绩竟然超过了青年组冠军。
听完了邵老师的种种传奇之后,我再次抬起眼来仔细打量眼前这位瘦小的老者。93岁的高龄,头发早已全白,牙齿也掉了一半,可他的眼神依然敏锐,他还能看清报纸上最小的文字。为了证明他还不算太老,邵老在我们临走前还给我们表演了几次蹲坐起立。72岁的叶加金老人看了觉得不过瘾,将自己的腿拎上窗台,想让邵老跟着他一起压几次腿。邵老终于讨饶了:“五年前还行,现在不行喽。”
是啊,在时光面前,人只能服输。但你又不得不承认,是时光让往事更值得去回味,是时光让一些老者更添魅力。
家有一老,赛过一宝。诚哉斯言!
(作者系民进余姚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