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从《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想起

蓝献华

我一直以为,中国的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重,美国的中小学生是没有课外作业的。看了《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一文,才知我此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后来,通过更多的咨询材料了解到,中美中小学生课外作业的区别,不是有与没有的区别,而是内容和形式的区别。看来,有必要对中美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作点比较。

与美国中小学生的课外作业比较,中国学生的课外作业有以下特点:(1)单题量小。完成一道作业只要几分钟,多的几十分钟,所以,老师一般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2)对应性强。作业是当天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老师当天教什么,学生相应练什么。学生完成作业无需进图书馆查阅资料,更无需借用“社会资源”。(3)学科性强。作业学科分界清晰,分工明确,学科壁垒明显。(4)功利性强。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学生学会解题、应对考试,估计不考的题不做,要考的题就大量地重复地做。(5)技术性强。作业是对学生进行学科微观领域里的“技术”(如解题方法和策略)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小聪明”的。(6)指定的、模仿的、标准的。做什么作业老师定,怎么做照例题,做得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看“标准”。

与中国学生的课外作业比较,美国学生的课外作业有以下特点:(1)单题量大。完成一道作业要化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2)涉及面广。学生要在自主查阅大量图书资料,收集大量的社会咨询材料后,才能完成作业。(3)学科性弱。教师布置的作业常常是难以确定是哪个学科的,所应用的知识更多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的。(4)功利性弱。学生所做的作业内容将来可能是不考试的,或是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实行考试的。(5)技术性弱。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方法,开拓视野,提高学生“智慧”水平的。(6)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作业做什么学生有较大选择空间,怎么做没有固定模式,自已探究,作业的形式多样,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

从中美中小学生课外作业的不同,可以看出两国教育文化的不同,两国教育优劣的不同。中国学生课外作业训练会给学生带来以下优势:(1)考试水平高。因为考试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出单题量大的题,而单题量小的题目,中国学生训练有素;考试一般分学科,而学科内知识的应用中国学生显然比较娴熟;由于中国功利文化浓厚,对考试本身深有研究,学生耳濡目染,掌握了高超的考试技术。所以,中国的孩子频频显示出了考试的才能,让美国人大为折服。(2)“双基”扎实。由于中国学生课外作业训练重学科、重技术,知识记忆量大,掌握了大量“是什么”的知识,基本技能熟练(如:历史年代熟记,口算心算一流,钢琴指法娴熟)。

美国的学生课外作业训练会给学生带来以下优势:(1)创造力强。学生习得的知识和体验远远超过课堂教学和教师传授的范围,学生掌握了大量“怎么做”的知识,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被激发起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动力基础。(2)现代技能强。搜寻信息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中美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各有利弊,彼此都有点“极端”。中国的优势正是美国的劣势,中国的劣势正是美国的优势,所以,应该相互借鉴。从社会发展的眼光看,美国学生习得的“品质”对未来更重要,在课外作业的“改革”方面,中国应该更多地向美国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减少“传统”作业,增加一些“美国式”的课外作业,改善学生的“品质”,从而更自信地迎接未来。

 

附件:

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我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的历史,我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就这么点东西,横趟!”

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叹号。一看美国老师留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公民权利”研究论文

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

面对这个作业,我深感惭愧。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著、多位美国著名总统的大部头传记、全部总统的列传,还有难以计数的文章。可是,这个中学生的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

为了帮女儿适应这种学习,老爸必须应付这个挑战。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

这对我们父女俩都是第一次!

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都让我先晕半小时。在这些“研究写作”中,我感觉补上了许多知识漏洞,并且这些获得的知识,都在写作中与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孪生”关系,难忘。

现在我列举两个作业题目,各位一看便知道这些作业的分量了!

关于南北战争: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女儿不仅没有在美国教育中“减负”,而且经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一次竟只睡了一个小时——因为遇到了一次匪夷所思的作业。

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这意味着她已经开始不大需要“老爸拐棍”),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我又一次惭愧:因为两岁时便离开了我的祖父,直到他去世再没见过,我甚至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我无法完成这个作业……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作业”。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没有生卒年份,只有男性姓名。幸亏女儿的爷爷奶奶健在,八十老翁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咸丰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2000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总其成。当我看到这从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当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女儿这个乐呀!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