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文
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及人民汇率、出口退税率、贷款利率、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的轮番冲击,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面临的危机呢?借鉴先进典型企业的经验,我将它归纳为“抠、抢、创、变、走、升、联、靠”八个字。
“抠”即开源节流,在控制成本上下功夫。奥康集团是一家以鞋业为主,涉足房开、商贸开发、生物制药等领域,拥有10多亿资产的大型企业,可是走进奥康集团总部大楼,各办公室双管日光灯已改为单管日光灯;墙壁上贴着“别急着走哦,电脑空调灯都关了吗?”的温馨提示,打印机上也贴上了“非正式文件禁止使用新纸张”的标签;餐厅中,挂起了有每位员工签名的“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横幅……
生产上,奥康08年陆续新设了成本处、技术转移部等机构,并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从每个流程入手,制定新的生产标准,严格控制成本、降低损耗。
比如生产鞋帮时,剪掉7毫米的里皮,这样的细节处理,不仅便于贴合,每双鞋还节省成本0.35元;鞋底刷胶,经反复标准测试后,每双刷胶必须控制在20至25克,节省幅度超过20%。据估算,通过“七毫米鞋皮”、“五克鞋胶”等活动,生产一双鞋可节省成本1%左右,一年下来,每年“抠”出的生产成本,有望超过1000万。同时,精益生产还大大提高工人工作效率,原来需要生产15天的一批订单,现在只要5天,生产周期也缩短近三分之二。
“抢”即争抢先机,以速度赢得市场。通力减速机有限公司与所有温州中小企业一样,面临原材料上涨、美元贬值,资金紧张等众多困难,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内部成本控制,尽量减小成本上升的压力,08年1-8月,该公司实现总产值1.7亿元,上缴税费907万元,分别比07年同比增39%和42%。
“通力”以生产减速机起家,并逐渐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在减速机领域发展最得意的时候,公司董事长项建忠意识到,无论如何,减速机还属于传统机械制造业,而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虽然从制造上来讲,是减速机的升级,但技术要求有很大区别,市场也是全新的。2007年,我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0亿兆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机会重在把握,项建忠毅然将重点从“减速”转向“增速”。通力找到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合作开发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产能化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将以技术入股。目前,该公司在瑞安经济开发区飞云新区占地50亩、一期总投资1.5亿元的兆瓦风力发电齿轮箱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该项目包括前面提到的两台单台价值超过1000万元的设备,总设备投资达到1.02亿元。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生产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冶金、矿山用重齿轮箱项目,现在的装备制造水平也可以大幅提升。
“创”即致力创新,赢得新发展。致力创新,转型升级是温州民企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通往“罗马”的过程中,华仪集团和海螺集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手抓传统企业、一手开拓新兴领域的相似路径。
“企业要转型升级,一定要下定决心,加大科技投入。”华仪集团董事长陈道荣用事实为自己的这句话做了注解。2002年,做高压电器、接地开关起家的华仪集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大胆进军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开始坚决的企业转型之路。2004年,华仪在洞头大门岛兴建风力发电厂。2006年,华仪与德国公司 合作开发风机。2008年,在花了4.5亿元研发资金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风机在华仪成功下线,目前已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为这家生产高压电器的企业在08年多增了8亿元的产值。
从一把雨伞起家,到拥有3个高科技生物企业,海螺集团董事长邵奇星完成了漂亮的转型。他说: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科技发展,使企业从被动应战走向了主动迎战。在近年发展中,海螺不仅积极走重组整合之路,提高了制伞、调味品两个老行当的竞争力,更把企业新的增长点瞄准了高科技产业。通过用产权换技术,用股权换人才等一系列大胆举措,海螺先后组建浙江海康生物制品公司等3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生产人血白蛋白、植酸酶、指纹锁等高科技产品。
面对处于困惑中的温州企业,要处理好产业“舍”与“得”的关系,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赢得新的发展。
“变”即随机应变,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如森马集团,在经济形势趋冷,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不断调整企业的商务模式,把原来的配货制改为定货制,大手笔增聘设计师,增设实验室,积极开发新产品。从而激发了企业销售终端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也提升了品牌价值。2008年1-9月,该集团旗下两大品牌实现终端销售38亿多元,同比增长52%。若大的世界“西边不亮东边亮”。欧美市场萎缩,就努力开拓亚非拉市场。08年以来,温州民间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纷纷组团到亚非拉地区进行商务考察。据温州海关统计,08年前三季度,温州市对俄罗斯、东盟等地区的出口增幅分别为34.64%和39.63%,大大高于出口欧美地区的增幅。面对传统产业市场高度竞争,优势渐渐减弱的现实,温州许多中小企业积极开拓新的领域,发展高科技产业。
“走”即走出去战略。温州中小企业在走出温州,走向全国中得到了发展壮大;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探索中积累经验,并有了可喜的收获。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外贸形势严峻,但也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机遇。如温州康奈集团自2001在巴黎开出首家专卖店,接连在纽约、米兰、威尼斯、巴塞罗那、柏林等城市开出了300多家专卖店,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境外开设1000到2000家专卖店。2006年至2007年,温州就有153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公司。温州人先后在俄罗斯、荷兰、芬兰等众多国家建立了15个境外“中国商品城”,已有400多家温州民营企业进场经营;在俄罗斯、美国、越南建立了3个境外工业园区,并准备在非洲建立工业园。敏锐的温州商人开始瞄上了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如温州正泰集团将在西班牙加利亚投资1.2亿欧元,建设一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温州乐清通领科技集团在美国亚特兰大独立投资1亿美元,建立一个占地约1300亩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温州人在海外还进入到矿产开发和房地产投资领域。在非洲津巴布韦,温州商人控股的中非能源公司拿到了达文代尔地区25000公顷铭铁矿20年的开采权;温州敢博投资公司,在墨西哥正在开发一处铜矿,据说这是温州目前最大的境外矿产投资项目,计划将铜矿石运到中国内地进行深加工,成品主要投放国内市场。
“升”即产业提升。温州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生长的也多为中低档产品,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低,加之产业集群优势,所以在国际市场主要以低价营销为竞争优势,物美价廉。但是利润也相当微薄。温州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深深感受到靠低价竞争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提升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灵活善变的温州民营企业开始借梯上楼提升自己。如温州著名西服企业夏梦,通过与世界著名服饰企业杰尼克亚公司合作,迅速提升了“夏梦”品牌,每套西服价格从原来的3000多元飙升到10000多元;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合资,组建了“通用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产品采用联合品牌,通用与正泰的商标图形一同出现,瞄准国际高端市场,展开与西门子、ABB、施耐德等国际电器巨头竞争;天正集团上海公司则选择与ABB公司合作,奥康公司与意大利GEOX鞋业合作;最典型的要数温州哈杉鞋业收购意大利著名的WILSO制鞋公司90%股份,从而使哈杉迅速成为一个从事男女鞋生产、销售的国际公司;温州飞雕电器收购了意大利ELIOS公司90%的股份,拥有了“ELIOS”的品牌和渠道,飞雕产品从而可以“堂堂正正”长驱直入欧美市场。
“联”即整合联合,通过整合联合,增强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换向器是个小产品,更是个小行业,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没有换向器行业协会。人们通常把它归类到电机产品中,也有人认为应归纳到汽摩配产品中,还有人说是电器产品。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电机、汽车、摩托车却都少不了这个小东西。2005年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电机换向器行业的年销售产值仅约70亿元,国内约20亿元,瑞安占12亿元,而安固集团就有3亿元,可称为“亚洲老大”。
由于换向器是个小产品,入行门槛低,一些工人学了几年后就自立门户,瑞安飞云江边的礁石村就有换向器生产企业60多家,80%以上的企业销售产值不足1000万元。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一些小企业偷工减料,影响了行业的声誉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安固集团通过对产业链整合,降低劳动力损耗,抗击成本上升的压力。
安固大规模的整合有两次。一次是1990年,安固集团总裁陈永■出面整合了礁石村的相关企业,成立瑞安安固电器有限公司。一次是2006年,安固组建了无区域集团。其中,安固电器有限公司为母公司,鹰潭安固铜材料有限公司(上游企业)、顺昌精密机电有限公司(配套企业)、华瑞电器有限公司、安达电器有限公司(上游企业)、恒丰机电有限公司、瑞安市安固电器有限公司、博宇电器有限公司等7家为子公司。集团注册资金1亿多元。
07年,铜价大幅上扬,最高铜价每吨超过8万元,平均涨幅高达1.5倍,不少瑞安换向器企业因此倒闭。安固正因为通过产业链的整合,降低了劳动力损耗,提升了品牌形象,增强了产品的定价权,并有效控制上游(原材料)企业,安然度过难关。
“靠”即找靠山,傍大款(大企业)。温州打火机行业经受CR、反顷销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温州打火机企业由鼎盛时期的1000多家,现在只有几十家在开工生产。但浙江特灵轻工有限公司从2005年500人的规模如今发展到1200多人规模,产值也比当初翻了几番。其奥秘就是找到了靠山,傍上了大款(大采购商)。
温州打火机外贸传统的模式是:华侨侨贸、外贸公司下单、国际采购商直接下单。产品的议价权完全掌握在采购商手上,打火机企业充当的只是加工厂的角色,只能赚取很少的加工费,是整个链条中利润最小的,人民币汇率突破1:7后,企业就很难支撑了。在这种形势下,“特灵轻工”积极寻找“靠山”。一直以来,通过买香烟赠送打火机是烟草商的营销手段之一,而且作用越来越大,打火机的采购量也逐步加大,于是“特灵”找上了世界三大烟草巨头中的英国菲利浦莫理斯烟草公司、英美烟草亚洲总部及日本烟草公司,邀请这些巨头考察“特灵”,与这些巨头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在特灵采购。2006年,特灵的产值翻番,2007年增长147%,2008到7月份增长也超过50%,“特灵”对抗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能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