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民进组提案】关于建设毕昇(印刷)博物馆的建议

中共十七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博物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和其文化作用的发挥。目前我省有各类题材的博物馆,但大多以展现历史文化为主题,唯独没有以反映科技发明为主线的博物馆,建设毕昇博物馆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它既有文化价值,更有科技价值,特别是在倡导科技创新的今天,宏扬古人的科学发明创造精神,激发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科技浙江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建设毕昇(印刷)博物馆,是承载展示古代中国印刷术对世界文明所作巨大贡献的要求。

印刷和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划时代发明。北宋年间在杭州做印刷工人的毕昇发明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由此而诞生,而活字印刷的发明才为印刷的机械化、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的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了近400年。但西方人一直认为,古登堡发明现代机械印刷机和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没有必然传承关系。在东方,韩国学者却在声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韩国学者敢于宣称“起源国”在于有“活字实物”、“印刷物文物”两手证据。一手证据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下称《直指》)。韩国驻华使馆官方网站称:20016月,《直指》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20059月韩国政府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州为《直指》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另外一手是他们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昇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毕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直指》作为韩国金属活字的“孤证”,受到了超越国宝的尊崇,宣传攻势十分了得,前总统金大中亲自参加了古印刷博物馆的活动,清州市和庆州市有“直指路”、“直指桥”等等。为了打造这个金字招牌,韩国前后动用了数以亿计的金钱——仅仅是2000年的清州国际印刷出版展览会和清州古印刷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典,韩国政府便投入150亿韩元举办。在世界最大的印刷博物馆德国古登堡印刷博物馆,在东方印刷史的展区,日本和韩国设有专馆,有醒目的标志。特别是韩国馆,还有演示古代印刷术的复杂模型,有韩国拍摄的展示古代印刷术电视片。中国展区的展品十年未得到更新,展示技术和展品都比较落后。

世界各国的印刷术,可以说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或是在中国印刷术的影响下发生发展起来的。毕昇发明的印刷术是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鉴于目前人们对印刷术的认知,建设毕昇(印刷)博物馆,有其客观的要求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以毕昇名命的印刷博物馆,不但有特殊的纪念意义,还能宣传和扩大浙江的影响。

浙江对全国、对世界的贡献,我们通常说是丝茶青瓷,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活字印刷。浙江从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的出版和印刷中心之一。杭州是古代的印刷和出版中心,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地。目前我省瑞安的平阳坑镇东源村仍有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800年前的工艺,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如出一辙,其工艺流程有采访(开丁)、誊清(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折谱、草订(打孔、下纸捻)、切谱(裁边)、装线、封面、装订等16道工序。字模用的是棠梨木,刻出来的字是老宋体,印刷用的是宣纸,装订是线装,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意盎然,体现着一种庄严和敬畏。东源人至今还用一首祖传的158字的检字口诀,从几万个反字的字模中找到需要的字,该口诀囊括了汉字的绝大部分部首。目前在东源,掌握木活字印刷的人没几个,会雕会印能做全套的也不过十几个人。浙江一直是古代造纸基地。至今,在离温州市区几十公里外的大山里隐藏着一处用古老方法造纸的千年古村落,这就是素有“西雁荡”美誉的泽雅。泽雅石桥村南斗的四连碓造纸作坊被誉为古代造纸的“活化石”,明代先人为了捣纸料时能反复利用水利资源,顺流而下建成四座水碓房,因而命名为四连碓。目前,泽雅的传统造纸仍然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维持着一定的产销规模,是中国目前保留的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有中国造纸术活化石之誉。富阳、临安等地的大山村庄中传统造纸术也仍有保留。富阳荣宝斋已成为古籍线装图书的重要出版地之一。这些目前尚存的活字印刷村和造纸村是我省建立毕印刷博物馆的有利条件。

三、建设毕昇(印刷)博物馆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

目前浙江尚存的活字印刷村和造纸村是建立毕昇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特别是国外观众,他们更看重实物和遗存。一种一千年来一直流传,并且还活着的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和消亡,仅此一点,就有必要由一个博物馆来全面地复制出这个遗存。反过来,博物馆建立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几个村子,这样就非常有利于保存这种文化遗存。当然,毕昇博物馆的建造,也可以打破传统博物馆建设思路,可作一馆多点的模式,即在杭州建造一座主馆,再将散落在全省各地的印刷、造纸遗产串联起来,形成一线串多珠的效果。毕昇(印刷)博物馆既可重新选址建造,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旧厂房。展品,特别是印刷机可以向全国和全世界征集。十多年来,印刷业已经告别了铅与火,老式的印刷机都在迅速淘汰,现在不抓紧时间征集,恐怕再晚五年十年,就基本上找不到旧的机器了。利用旧厂房,征集旧机器,所用的成本不会太高。

同时鉴于浙江发达的藏书业,可以将毕印刷博物馆向私家藏书博物馆延伸。将文澜阁、天一阁、嘉业堂等全国著名的藏书楼作为展示和陈列对象。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藏书博物馆,在浙江建设中国藏书博物馆本来也应该是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的一项任务。如此一举两得,相得益彰,也是一件好事。

基于以上的基础,建议尽快建设毕昇(印刷)博物馆。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