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 推动需求 抓住重点促进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3-01-03 来源:
阅读点击:3163
徐博侯委员代表民进浙江省委会在浙江省政协八届三次常委会上的发言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早些时候在参观“数字化产业最新成果小型展览会”时指出,世纪之交必须发展信息产业。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信息产业的知识。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国信息产业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省作为一个沿海经济发达,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的省份,发展信息产业有较好的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将信息产业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前些日子,民进浙江省委会组织召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民进成员中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士对我省发展信息产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若干意见建议,我在此简要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推动社会对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十分重要。
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没有社会需求的支撑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一个产业要得到快速的发展,总是要千方百计先把社会需求拉动起来,需求上去了,才有可能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产业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1、促进电信业改革,降低通讯和信息服务费用,扩大信息需求。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获取信息将是信息消费的主要方式,计算机和网络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依托。我国现有的电信网络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我们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消费必然将它作为主要渠道。但众所周知,我国电信业的行业垄断十分严重,通讯费用居高不下,通过电信网络连接计算机互联网,费用相当高。如果要经常大量使用信息,其费用之高,不要说个人,就是一般的单位也不堪重负。同时上网的信息服务企业租用线路费用也十分昂贵,约占这些企业经营费用的80%,而在国外,这一比例一般是5%左右。可以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均收入还很低的国家,电信费用,上网的费用过于高昂,已经成为扩大信息需求的巨大障碍,遏制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我省本着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目的,采取措施,大幅度地降低通讯费用,降低信息使用的成本。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只有使用信息的费用降下来了,才能有效地促进对信息的需求,才能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降低通讯费用的方法只能是对电信业进行改革,打破行业垄断。通讯网络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必须由国家所有,国家管理,而电信部门(企业)应和其他信息服务企业一样平等地租用国有通讯网络,应该进行平等竞争。而通讯网络作为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应实施低价(微利)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大幅度降低通讯和信息使用的费用才有可能。通讯费用降低的结果是使人人都用得起信息,扩大了社会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使信息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2、我省各级国家机关应带头实现信息化,通过网络处理政务,不仅能提高办公效率,增加政务透明度,还可以为社会提供信息化的良好示范。而国家机关信息化的进程实际上也为信息产业提供了一块庞大的需求。
    3、政府应引导、促进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加快信息化进程。我省的大多数有实力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例如财务管理信息化)已逐步实现,现在重点应转向以外部市场信息化(例如电子商务)为中心,政府应鼓励并敦促这些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省是一个市场大省,当今世界,发达的市场必然要与发达的信息服务结合在一起,目前我省已有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开展了网上电子商务服务,但大多数专业市场还与先进的信息服务无缘,我省市场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上档次,在信息化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我省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强烈,但他们往往不知道这些需求如何实现,这些企业往往不了解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差别,沟通和培训十分重要。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组织的培训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
    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整个社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情况如何,也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省应加强社会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为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人才,提高社会对信息的利用水平。应该看到,我省高等学校对学生(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教育程度还很不够,高校学生计算机课程时间短,学生上机实践机会少,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实际受到的计算机培训时间平均只有半个多月,学生动手能力差,对信息资源利用的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我们做不到象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房间都有连上英特网的电脑终端,学生随时都可以上网操作,这不现实,但应该努力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开放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在我省城市中小学,这几年电脑教育的设施投入、硬件建设方面步子较快,杭州市几乎所有学校都拥有相应的设施,关键是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软件、教育方法上还要进一步重视和改进。
    我省社会性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发展很快,但存在思路方面的失误,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应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公务员计算机知识普及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省级公务员的电脑培训课程还停留在以计算机原理和DOS等基础知识为主,造成公务员电脑实际使用能力和信息利用的水平很低。建议有关部门重新研究社会性计算机培训的思路,重点应放在计算机的应用而不是原理的掌握上。
    三、要法规先行,加强对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和引导,信息服务要注意标准化问题。
    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法规先行,标准先行,我省各地目前对信息化的热情很高,但往往对规模、资金、投入、硬件设施等十分关注而对相应的软件配套,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等问题缺少规划,以至可能延误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我省在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地方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法规建设的问题,通过政策立法,加强各种信息业务管理,实现业务管理法制化,使信息产业发展和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有法可依。上海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制定了循序渐进,逐渐完善的立法规划,目前已制定了《上海公共电脑屋管理办法》、《上海市计算机公众信息服务业管理办法》等一批法规、条例,使许多以前无法管理的现在都有章可循了。制定法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市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参与信息产业,使资源得以合理地配置。
    在信息服务方面,要注意标准化问题。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各部门条块分割问题到现在还十分严重,在信息服务上,我省科技、社科、经济几大块不仅分属不同,而且在输入标准上都有互相分割,互不协调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统一标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四、我省各级领导要增强对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重视知识价值的观念,为信息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观念和舆论环境。
    五、我省具有发展软件业的优势,浙江应把软件业作为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
    发展信息产业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我省人力、智力资源较为丰富,市场繁荣,环境良好的特色,我省应把发展软件业作为发展信息产业的重中之重。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我省软件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保证各种经济成分的高新企业在较好的软硬环境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2、鼓励、引导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引导软件企业增强实力,开拓市场,创造打响浙江品牌。
    3、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要重视培养、吸引、留住人才的工作。
    4、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版等非法活动。
    5、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保障对软件产业的投入。资金困难是软件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软件企业在启动时由于存在担保条件和开发风险等问题。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落实率很低,建议我省可采取类似
    北京市的办法,筹措一笔专门促进软件企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担保资金。担保资金的来源可以政府拨款支持、社会捐赠和定向募集。也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广泛采取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早些时候在参观“数字化产业最新成果小型展览会”时指出,世纪之交必须发展信息产业。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信息产业的知识。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国信息产业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省作为一个沿海经济发达,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的省份,发展信息产业有较好的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将信息产业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前些日子,民进浙江省委会组织召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民进成员中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士对我省发展信息产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若干意见建议,我在此简要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推动社会对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十分重要。
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没有社会需求的支撑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一个产业要得到快速的发展,总是要千方百计先把社会需求拉动起来,需求上去了,才有可能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产业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1、促进电信业改革,降低通讯和信息服务费用,扩大信息需求。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获取信息将是信息消费的主要方式,计算机和网络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依托。我国现有的电信网络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我们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消费必然将它作为主要渠道。但众所周知,我国电信业的行业垄断十分严重,通讯费用居高不下,通过电信网络连接计算机互联网,费用相当高。如果要经常大量使用信息,其费用之高,不要说个人,就是一般的单位也不堪重负。同时上网的信息服务企业租用线路费用也十分昂贵,约占这些企业经营费用的80%,而在国外,这一比例一般是5%左右。可以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均收入还很低的国家,电信费用,上网的费用过于高昂,已经成为扩大信息需求的巨大障碍,遏制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我省本着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目的,采取措施,大幅度地降低通讯费用,降低信息使用的成本。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只有使用信息的费用降下来了,才能有效地促进对信息的需求,才能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降低通讯费用的方法只能是对电信业进行改革,打破行业垄断。通讯网络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必须由国家所有,国家管理,而电信部门(企业)应和其他信息服务企业一样平等地租用国有通讯网络,应该进行平等竞争。而通讯网络作为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应实施低价(微利)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大幅度降低通讯和信息使用的费用才有可能。通讯费用降低的结果是使人人都用得起信息,扩大了社会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使信息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2、我省各级国家机关应带头实现信息化,通过网络处理政务,不仅能提高办公效率,增加政务透明度,还可以为社会提供信息化的良好示范。而国家机关信息化的进程实际上也为信息产业提供了一块庞大的需求。
    3、政府应引导、促进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加快信息化进程。我省的大多数有实力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例如财务管理信息化)已逐步实现,现在重点应转向以外部市场信息化(例如电子商务)为中心,政府应鼓励并敦促这些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省是一个市场大省,当今世界,发达的市场必然要与发达的信息服务结合在一起,目前我省已有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开展了网上电子商务服务,但大多数专业市场还与先进的信息服务无缘,我省市场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上档次,在信息化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我省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强烈,但他们往往不知道这些需求如何实现,这些企业往往不了解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差别,沟通和培训十分重要。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组织的培训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
    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整个社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情况如何,也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省应加强社会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为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人才,提高社会对信息的利用水平。应该看到,我省高等学校对学生(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教育程度还很不够,高校学生计算机课程时间短,学生上机实践机会少,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实际受到的计算机培训时间平均只有半个多月,学生动手能力差,对信息资源利用的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我们做不到象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房间都有连上英特网的电脑终端,学生随时都可以上网操作,这不现实,但应该努力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开放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在我省城市中小学,这几年电脑教育的设施投入、硬件建设方面步子较快,杭州市几乎所有学校都拥有相应的设施,关键是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软件、教育方法上还要进一步重视和改进。
    我省社会性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发展很快,但存在思路方面的失误,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应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公务员计算机知识普及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省级公务员的电脑培训课程还停留在以计算机原理和DOS等基础知识为主,造成公务员电脑实际使用能力和信息利用的水平很低。建议有关部门重新研究社会性计算机培训的思路,重点应放在计算机的应用而不是原理的掌握上。
    三、要法规先行,加强对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和引导,信息服务要注意标准化问题。
    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法规先行,标准先行,我省各地目前对信息化的热情很高,但往往对规模、资金、投入、硬件设施等十分关注而对相应的软件配套,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等问题缺少规划,以至可能延误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我省在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地方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法规建设的问题,通过政策立法,加强各种信息业务管理,实现业务管理法制化,使信息产业发展和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有法可依。上海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制定了循序渐进,逐渐完善的立法规划,目前已制定了《上海公共电脑屋管理办法》、《上海市计算机公众信息服务业管理办法》等一批法规、条例,使许多以前无法管理的现在都有章可循了。制定法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市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参与信息产业,使资源得以合理地配置。
    在信息服务方面,要注意标准化问题。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各部门条块分割问题到现在还十分严重,在信息服务上,我省科技、社科、经济几大块不仅分属不同,而且在输入标准上都有互相分割,互不协调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统一标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四、我省各级领导要增强对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重视知识价值的观念,为信息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观念和舆论环境。
    五、我省具有发展软件业的优势,浙江应把软件业作为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
    发展信息产业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我省人力、智力资源较为丰富,市场繁荣,环境良好的特色,我省应把发展软件业作为发展信息产业的重中之重。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我省软件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保证各种经济成分的高新企业在较好的软硬环境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2、鼓励、引导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引导软件企业增强实力,开拓市场,创造打响浙江品牌。
    3、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要重视培养、吸引、留住人才的工作。
    4、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版等非法活动。
    5、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保障对软件产业的投入。资金困难是软件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软件企业在启动时由于存在担保条件和开发风险等问题。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落实率很低,建议我省可采取类似
    北京市的办法,筹措一笔专门促进软件企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担保资金。担保资金的来源可以政府拨款支持、社会捐赠和定向募集。也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广泛采取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