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是一项整体改革

66,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发布,纲要提出了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由此提出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其中,“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成为媒体关注的亮点。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事业单位的行政化和“官本位”问题,一再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明确态度和方向。这种方向之所以受到媒体与社会高度关注,也在于取消科研机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目前仍然处于知易行难的状态,多年来未见明显成效。这种以“官本位”为主要特征的行政化管理,不仅使学术界、教育界本身在行政意志的渗透和干预下,管理和运行被人为扭曲,丧失应有的独立与自由,更使整个社会的人才发展和创新精神受到钳制,乃至由此引发诸多腐败和学术诚信、医疗伦理等问题。它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越来越不能为改革所回避。

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改变行政化管理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事业单位和人才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这既是事业单位解除不当束缚、真正确立自身社会功能和荣誉的需要,也是“全能政府”走向“小政府、大社会”必由之路。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只是外在体现,从根本上说,这种改革是要将加之在事业单位之上的行政渗透和不当干预层层剥离,顺应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活力。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