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杭州玛瑙寺连横纪念馆有感
谭启晓
玛瑙寺创建于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从孤山迁至现址。1929年之后毁损严重,1958年后成为民居;2004年至2005年,在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中得以修缮,才有今天花木扶疏、别具特色的庭园风貌。连横纪念馆就设在这依山而筑的古寺之中。纪念馆共设有1个序厅和7个展厅,包括台湾自然环境厅、台湾历史文化厅、台湾原住民文化厅、台湾人物志厅、台湾传统工艺厅、台湾现代工艺厅
在连横事迹厅进门处的醒目位置,放置着
台湾历史文化厅全面介绍了台湾的历史,用充分的事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一进展厅,40多幅用幻灯展示的1570年到2008年间由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编绘的中国、台湾地图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随后,史前时期、荷兰人殖民统治时期、清政府统辖时期、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时期等不同阶段的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和建设状况以生动的图片、详实的说明一一向人们展示。
台湾人物志厅则陈列了17世纪以来对台湾文学、教育、民族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有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清光绪年间在台湾建省时的首任巡抚刘铭传,他被誉为“台湾现代化之父”,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基隆——新竹)就是在他创议下建造的(公元1893年正式通车)。
纪念馆的各个展厅,都以丰富、详实的内容以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使人流连忘返。在开幕后的三个月内,我先后参观了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在参观连横纪念馆之前,我对台湾的了解并不多,存在不少盲区。正如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在开馆仪式中所说的那样:“连横纪念馆是一间教室。人们来到这里,缅
确实,纪念馆的每一个展厅都贯穿了这么一条红线: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尤其在台湾自然环境厅和台湾历史文化厅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这割舍不了的血脉渊源。
在几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台湾与福建省是连在一起的陆地,被称为东山路桥;旧石器时代,人类由华南循着陆桥抵达台湾,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后因造山运动,福建省和台湾之间的陆地陷了下去,成为海峡,台湾则变成了孤岛。公元230年,东吴孙权遣军夷洲(即现台湾),为中国经营台湾之始;公元1621年,明代颜思齐、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等人在北港登陆台湾;公元1624年至1662年间,荷兰和西班牙轮番占领台湾;公元1646年,郑成功在小金门起兵,建立“反清复明”阵营;公元1661年,郑成功进攻热兰遮城;公元1662年荷兰人投降自台湾撤出;公元1684年,清政府统辖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公元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担任首任巡抚……一张详细的台湾历史年表足以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通过参观连横纪念馆,我知道了许多台湾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对台湾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我说“全面了解台湾从这里开始”一点都不假,连横纪念馆确实是一个了解台湾历史和文化、两岸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扩大交流、增进共识的重要平台。据说,在大陆全面介绍台湾的情况,杭州玛瑙寺连横纪念馆还是第一家。今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为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目标又发表了6点重要意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相信去参观连横纪念馆又会有一番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