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洁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之奠基的教育队伍更是人才济济,陈佩莉就是其中一颗闪亮之星。
陈佩莉现为临海市教研室教研员。23年从教生涯中,她曾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访问学者、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计划”培养人选、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台州市青少年英才、台州市优秀教师、临海市首届科技新秀、临海市首届教学能手、临海市“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能手等等。
她始终坚信:“心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走近她,可以强烈感受到新一代教育人的风采。
心怀感恩,三尺讲台铸辉煌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热爱生活,热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你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这是陈佩莉的信念,亦是她的写照。
1986年,年仅18岁的陈佩莉迈出她教育生涯的第一步。虽然只是一个镇小,硬件条件并不好,但她心中却充满了感激,感激校领导在那个师范生上山下乡的年代,亲临师范学校了解毕业生情况并破格录取了她,让她能够学有所用。因着这份感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把课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天道酬勤,短短几年,她迅速成长,在各类教学评比中频频亮相,崭露头角。
赛绩卓著的同时,执教业绩亦是斐然。她的首届毕业生曾囊括原临海涌泉区戴徐奖学金语数联赛前5名,毕业考成绩居全区第一;2001届毕业生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习作在全国级获奖20多人次,省、市级获奖及发表30多人次,其本人先后5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辅导师奖。
骄人成绩的取得,绝非传统填鸭式的题海战术所能达成,它归功于多年摸索践行的素质教育。正如她的三位学生(张冬青、翁海燕、冯其义,陈佩莉的首届学生,现均为教师)所言:素质教育的热起是近些年的事,但
早在临海师范读书期间,她就是个多面手,播音、唱歌、书法、文学皆有所长。全面的素质令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在多年实践中,她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实”为基,根据文本特征,吸纳不同时期各类教学思想,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尤其注重创设情境,讲求师生互动,实施开放式教学。
90年代初,陈佩莉为改变学生课外作业高耗低效的现状,积极着手作业改革。她先后开展了“小学生课外作业效率提高的研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小学生作业形式的研究”等,创设了“活页作业”、“选择作业”、“自留作业”、“合作作业”等新型作业形式,极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作业效率。该研究成果被评为台州市优秀课题,并在全市加以推广,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广泛欢迎。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非智力因素极大程度上左右了学习效率。陈佩莉提倡通过开发EQ(情商)来促进学习,并积极身体力行。她时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和学生一起唱歌、游戏,组织学生出外写生、写作、野炊,担任临海小学寄宿生班班主任的六年中,经常到学生宿舍体验生活,和学生们同吃同住,给学校提合理化建议,无私地帮助学生共同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尽管她过度疲劳而两次晕倒在学校,可是频繁的交流合作消弥了传统师生之间的陌生和疏离,代之以平等、信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活跃、高效的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觉得很值!2000年教师节,15位首届毕业生买了蛋糕专程到她家祝贺;正任教的毕业班学生瞒着她自发组织了一场晚会,专门为她谱写并演唱了歌曲《老师,节日快乐》。至今,仍有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时常到她家谈工作、生活、感情,令同行们羡慕不已。
陈佩莉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尝试,不仅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效显著,而且与时下盛行的“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她是从教18载,自觉自发推行素质教育,耕耘不辍。
谈起这些辉煌的成绩,陈佩莉说的最多的还是“感谢”——感谢领导的关心、学校的培养、同事的帮助、家长的支持,感谢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护……其实她最该感谢的是自己,是她那颗感恩的心——是它赋予她强大的前进动力,促其收获,助其感受温暖,领悟幸福。
肩负使命,五载教改竭心力
“当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脉搏时,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充实还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幸福。”正是这份从心底柔软处闪电般传来的幸福感,给予陈佩莉坚持的勇气和力量,促使她在教育道路持续探索前行,从不停息。
2005年,陈佩莉以其多年杰出的表现调任临海市教研室教研员。在大多数人眼里,相较于一线教师,教研员显然是个肥缺——与原有工作的连贯性便于熟悉、适应,不用起早贪黑、餐无定时,没有考试压力和学生问题。然而,对于一名优秀的教研员而言,这个岗位不仅有着教育工作惯有的隐性、辛苦的特点,甚至比一线工作更为琐碎、复杂。教育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不仅意味着身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自我的定位、思考的深度和高度、评价的方式方法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课前认真细致地摸底,课内专注科学地研究,课后真诚客观地评价处处考验着教研员的素养。
陈佩莉深知,作为学科的骨干和教研课改的带头人,教研员必须搞好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带领本学科健康科学地发展。有感于肩负的使命,任职后她立即着手调查全市各个乡镇的教育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经常一大早开车下乡听课,上午三节,下午三节,再利用课余空闲和教师们交流意见,晚上赶回市区撰写调研报告。整整一年,她完成了临海市教育现状的调研,并就提高教师素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有几次累倒上医院,她却依旧不停歇,也不曾有丝毫懈怠。
在调研中她了解到:很多一线教师工作繁杂,难以保证自身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如何才能让教师学习、工作两不误呢?23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给了她坚实的研究基础。她深知:每一位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熟悉,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一学习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把故事中蕴藏的教育智慧通过叙事表现,那么就可以从中得出带有生命气息、闪烁个性光芒的教育结论。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兴趣、自信和能力,还能给教改带来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想法一经形成,她立马付诸实施——主动主持省级课题《基于教学叙事的小学语文校本研训的实践研究》,组织人力调查、研究、讨论、修订。最终这个课题荣获台州市教研成果一等奖,并上报省教研室评奖。
在她看来:“教育工作就是平凡而琐碎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获得。”
胸有大爱,四方调研传民意
“虽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有一颗真心,向着孩子们,
2004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05年,陈佩莉当选为台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并于2008年当选为浙江省人大代表。她又一次圆满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作为民进会员、省人大代表,政治生命的丰富令她律己更严。她深知肩负的责任,并始终带着热情履行职责。
在繁忙的教研工作之余,陈佩莉关注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广泛调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寻求解决之途。在每年的“两会”上,都能听到她传递民情、表达民意的声音。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她深知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在自觉探索的同时,也努力呼吁社会的关注,她的建议时常见诸报端,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她倡议全社会共同来完成新一轮教改,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改变过去由学校单打独斗的状况,家庭、学校、社会应树立“大教育”观念,要统一理念,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尽心尽责。她还在会上探讨了当前农村教育中突出的农村教师素质问题,呼吁政府重视农村教师的质和量,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投入,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素质教育。她的发言得到与会代表们的支持,并为多家媒体转载。
除了素来关注的教育、文化领域外,她还积极拓宽调研范围,提出《关于严厉打击盗窃犯罪,打造平安台州的建议》、《设立“阅读日”,改进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素质》、《关于加速推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建议》等建议案,内容涉及和谐社会建设、农业发展、港口建设、车站建设等等方面。
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同时,她亦不忘为民进事业添砖加瓦。2008年,她执笔的《关于政府要重视提升市民素质共创文明和谐台州的建议》被选为民进台州市委会团体提案,提交市政协大会。她还代表台州市委会参加省委会举行的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暨“创业创新、爱岗敬业”演讲会,她的敬业精神、丰硕成果和声情并茂的演绎赢得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
这些年,陈佩莉以她的勤奋和智慧不断地超越自我,一次又一次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在学识、思想日臻新境界的同时,献身教育、反哺社会的拳拳之心一如既往。她大声宣告:“心的方向就是幸福的方向,为了神圣的教育,为了心中的理想,我可以一直努力,哪怕皱纹爬满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