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日前表示,组织好今年教师节活动,对于全党全社会和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求隆重庆祝。
此前发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部分第十七章也强调,“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今年教师节,教育部表示要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其中包括: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依法保障教师待遇,落实绩效工资等各项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全员培训暑期项目,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等。
教育部官网首次挂过节不收礼倡议
每到教师节,“送礼”这个话题都要被推上风口浪尖。
倡议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做廉洁从教的模范”。在最后一部分中,提出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自觉抵制请客送礼等庸俗风气,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等内容。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挂出不收礼的倡议书。
教师:不喜欢被“收买” 难以拒绝干脆躲避
作为热议话题的主角,老师们普遍表示,“教师节大礼”让自己很为难,而且压力巨大,不喜欢被“收买”的感觉。
据《南方日报》报道,很多老师都表示,曾经在教师节收过礼物。对于出于感恩、答谢、体谅工作的小礼物,大多都可以接受;但对一些贵重的,特别是“背后有求”的礼物,老师们感到负担沉重。
“我收礼是要看人的。”一位当了十多年班主任的小学老师表示,如果家长送礼是有事相求,坚决不收。“不喜欢‘交易’的感觉。”这位班主任表示:“说真的,来条短信、写张卡片就很感动了。”
随着教师节和中秋节的日渐临近,
为了躲避家长电话的“追杀”,
反思:教师节不能背离尊师本义
几乎每年教师节,针对家长是否应该在教
《新华每日电讯》称,要解决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除了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坚守道德底线,自觉抵御诱惑,更别主动索要外,相关教育监管部门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对节礼歪风予以遏止。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声音似乎更多地集中在回归教师节倡导尊师重教的本质。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称,教师节的意义在于“尊师重教”,教师节来临之际,除了向教师表达敬意外,应该更多地探讨教育问题,不能因为有些教师收礼,就对整个教师群体进行“污名化”报道和评论;不能因为城里一些教师收礼,就忽略了农村教师的安贫乐道。
《重庆晨报》则表示,实际上,教师节是家长、孩子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