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最终体现为该地区的企业竞争力。企业集团是以产权、行政、契约等不同方式结合的包含多个独立企业的有机整体,它能通过高效整合产业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升级。浙江经济的优势在于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和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在发达的产业集群和民营企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集团,为浙江经济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良好运行构建高效的产业组织模式。
一、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
企业集团已经成为浙江优势民营企业广泛采取的组织形式,浙江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入榜企业最多的省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国内外的优势大型企业集团相比,仍有不足之处。
1、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取得的成绩
(1)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发展迅速,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浙江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全国大型民营企业排名中居于领先地位。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调研得出的2010年全国最大民营企业500家名单中,浙江占据180席,占比为36%。入榜的180家浙江民营企业中,有156家为企业集团,占比达86.67%,企业集团逐渐成为浙江优势民营企业主导的组织形式。
(2)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已经基本建立现代管理体制。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大都建立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科学管理体制。职业经理人队伍已经广泛地走上了高级管理岗位,有些甚至进入企业的领导层和决策圈子。企业内部规范的治理机制初步建立,多元的股权结构开始形成,董事会和一些专业委员会开始在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虽然一些企业的核心领导仍局限在家族范围内,但总体上可以认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
(3)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已经具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战略。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浙江民营企业中,虽然多数企业进入了多元化扩张经营的阶段,但均有相对明确的主业。其中有少数企业专注于主业,把所从事的行业做精做强,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些企业则是通过多元化战略的探索后,回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上来。无论多元化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在浙江民营企业集团中均可以找到许多成功的例子,这充分反映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已经步入到为长期发展寻求战略布局的阶段。
2、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存在的不足
(1)总体规模偏小。浙江民营企业集团虽然具有数量优势,但总体规模偏小,严重影响到浙江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进入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80家浙江民营企业,2009年的营业收入平均值为78.5亿元,明显低于全国的94.7亿元。
(2)行业分布结构不甚合理。浙江民营企业集团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180家浙江大型民营企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企业占比91.1%,属于第三产业的占比8.9%,没有企业属于第一产业。这种高度集中的行业分布,一方面反映出民营企业集团可进入的行业面过窄或其他行业的准入门槛过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尚没有能力进行产业链整合,促进价值链的升级。
(3)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长远性不足,发展前景堪忧。虽然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已经意识到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但发展战略制订与执行的科学性仍显不足,短期的投机意识还比较明显。如近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许多民营企业丢掉了主业,把用于产品生产和研发的资金纷纷投入到房地产领域,偏离了促进主业产业链升级的战略方向。这样的投机选择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短期的高额回报,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则当今全球制造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旦错过某个关键的研发战略期,缺少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将长期落后于竞争对手,只能作为市场的追随者;二则企业的战略方向随机性太大,难以形成企业的优势经营领域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经营完全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抵御风险的能力难以增强。
二、提升浙江民营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放宽民营企业集团的投资领域。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浙江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加紧制定《浙江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向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等相关领域,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使浙江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
2、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增大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规模。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认真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结合浙江产业结构特点,对于国内外市场产品供应已基本饱和,过度竞争的行业,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继续深化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的改制重组,发展出一批成为股权机构多元化、地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集团企业。
3、引导浙江民营企业集团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的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38.1:43.3:18.7变成2009年的5.1∶51.9∶43,浙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正处在从二三一模式向三二一模式转变的节点上,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在第二产业高度集中的行业结构分布明显与这一趋势不符,这将使其失去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上发展的先机。各地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进军现代服务产业,使其成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同时也增强浙江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实力。
4、帮组民营企业集团制订科学的战略规划,提高产业链整合能力。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优势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民营企业集团的战略方向应该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战略相一致。“十二五”期间,浙江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环节是产业转型和价值链升级,民营企业集团应该以相关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作为今后的主导战略选择,通过集团的规模效应合理配置行业优势资源,进行产业链整合,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谋求在国际国内产品和原料市场上的定价权。
5、加大税收、财政支持力度,增强民营企业集团的研发实力。在贯彻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规范操作,取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做法。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民营企业集团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研发模式,使民营企业集团成为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增加技术储备,搞好技术人才培训。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6、改善人力资源环境,帮助民营企业集团吸引高端人才。优秀高端人才是民营企业集团在研发、战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提升的保障。在民营企业集团的人才引进方面,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在职称评定、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鼓励民营企业集团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育工作,对企业自行培养出的高端人才予以奖励、补贴。探索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鼓励省内高端人才在企事业单位间的合理流动。进一步改善浙江的人力资源环境,增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