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刻不容缓
1、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做大市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动力。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于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显性和内生自给的,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需求的互动不如传统产业那么直接和透明,其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引导和培育。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多是从高科技产业扶持序列出发,落脚点主要是生产企业,忽视了市场需求培育这个重要环节。从实践层面看,加强市场培育,构建一个需求导向型的经济社会,对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必要,只有需求市场容量有效增长了,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2、从扩大需求的政策导向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是实现消费、投资、外贸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方面,在较高收入阶段,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有赖于更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有效供给,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基础。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7%,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一指标值。建立一套需求导向型的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可以更为有效地拉动市场需求。
3、从减少贸易摩擦的实际看,促进消费是避免遭受反补贴调查的策略选择。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是生产导向型的,易遭受反补贴调查,也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比如,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正式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针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为避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一开始就陷入国际贸易摩擦的泥潭,避免遭受反补贴调查,必须从培育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出发来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4、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通过培育市场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以美国光伏产业为例。美国各州已陆续出台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干净电表制、生产税返还、投资税折扣、配额制和税收优惠等五类经济政策。仅以投资税为例,美国光伏发电企业最多可获得30%的税收减免。比如,继“硅谷”之后,加州从州长到州议会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在努力将该州打造成“光谷”,计划从2007年至2016年向光电事业投入33.51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在2016年年底之前为家庭和企业安装3000兆瓦光伏发电设备。在“光谷”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州消费者可以获得折扣、税收抵免、安装等各项服务在内的政府补贴。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加州光伏产业的发展,当然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二、从“六个一”着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
1、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即成立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构。从国际经验看,政策的协调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美国联邦层面针对光伏产业发展构建了各部门参与的协调体系,联邦各职能部门联袂参与优惠政策制定和实施,财政部向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税收减免计划,农业部向农村提供农业效率计划,内政部向印第安人土地提供不同的新能源开发和普及计划,劳动部向工业人才领域提供新能源技能培训和就业计划等。建议我国也成立一个类似的工作协调机构,由政府多个部门组成,明确职责,主要是协调和制定重点领域内的产品政府采购机制和产品应用风险补偿机制等。
2、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一是加强新兴战略性产业研发支持力度,建议对那些具有重大溢出效应的技术创新项目给予大额财政补助和支持。二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倾斜,并给予税收优惠,如制定生产税返还、投资税折扣、配额制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三是加强消费环节的补贴和扶持力度。以新能源中的光伏产业为例,建议出台对光伏发电的鼓励消费政策,如享受产品折扣、税收抵免、安装等各项服务在内的政府补贴。同时建立新能源上网的保障性收购制度,通过从需求到生产的传导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3、发挥一个推动作用。政府采购对于新产品市场推广具有显著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仅能够直接增加产品的市场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从而促进市场对新产品的拓展力度。建议:一是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认同和使用。二是每年筛选一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明细,如在药品集中采购、政府项目推广等诸多领域加强扶持。三是通过媒体宣传引导居民建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升消费品质,进行消费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4、加强一些配套建设。也就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消费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意见,鼓励和督促各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消费环节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5、建设一个公共平台。也就是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一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促进资源要素集中。二要依托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开发性、服务性平台,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物流等服务。三要支持大专院校、职业教育学校等,根据新兴产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升级提供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
6、借力一大新兴产业。“十二五”时期高铁相关产业恰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已将高铁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原则,注重自主创新、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益,政府将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技术创新、经营环境等方面加大高铁相关产业支持力度,实现高速铁路新的更大发展。建议借力高铁这一新兴产业,提升相关产业链集群发展,改善现有交通格局,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