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将构建完善德育体系,制定实施《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养成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高校要切实加强“两课”建设,努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市综合教育改革以“减负”为切入点。中小学要进一步规范教材选用行为,清理整顿各种面向学生的教辅材料,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考试数,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制止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的做法。各级政府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教育部门不得以规定以外的考试、考查检查和评估学校教育质量。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配置上缩小城乡、学校、学段间的差距,特别要显著改善郊区困难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大市区对口支援农村力度,鼓励和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招生改革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小学、初中招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选拔考试,并实行公示制。高中阶段招生要推进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逐步扩大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入学比例。实验性、示范性等优质高中学校招生,试行部分招生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给所有初中学校的办法,切实缓解过度的择校竞争。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要建立可供选择的多元模式,推行综合评价、多元选择、自主招生的选拔办法。在高职、高专和民办高校试行合格高中毕业生申请入学制度。
本市加快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探索城区、园区、校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新机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1至2所全新体制和机制的高校。实施以攀登学术高峰为特色的“登峰计划”和以特色学科发展为中心的“奔腾计划”,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记者 徐敏)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