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绍兴市委会 章玉安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历史赋予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责任,民主党派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方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而不辱历史使命。
作为政党组织,民主党派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其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派成员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使之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幻之中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则是新形势下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具有长效意义的根本性建设。
重视思想建设,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和政治优势,也是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的实践中形成的优势。正是依靠这一优势,民主党派在各个历史时期能够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共同经受考验,共同前进。但是,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方面存在“虚、空、软”的通病,特别是在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方面极显不足,远未能适应新时期形势的需要。其主要表现为:
(一)虚张声势多,具体落实少。开大会,作报告,下文件,发号召,无不强调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心不可谓不大,声势不可谓不壮,但就是缺少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真正能够具体落实的更少,给人以可做可不做、多做少做一个样的感觉。
(二)过场形式多,实际效果少。报告会、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等等,都不失为思想建设的好形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组织者的兴趣和关注的重点在于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的效果,会议开完就了,媒体作了报道就大功告成,至于与会者反应如何,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则很少虑及。
(三)空泛宣传多,有的放矢少。作报告千人一调,这里可用,那里也可用,“放之四海而皆准”:写文章千篇一律,今年可用,明年也可用,“若干年一贯制”。不痛不痒,似有若无,缺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面的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
(四)临时应付多,主动进取少。思想教育活动往往是在逢有重大活动、重要事件或形势变化,根据上级布置而进行的“奉命之作”,多为临时性的“一阵子”工作,缺乏通盘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尤其缺乏为党派自身建设所必需的长期坚持而常做常新的思想建设活动。
(五)传统方式多,出新形式少。开展思想工作的渠道单一,形式陈旧,一般不外乎开会、听报告、学文件、座谈讨论、聚餐等老传统,缺少具有时代感的新鲜形式和现代化手段。以至于西方的某些不良思想意识从因特网渗透进来,并且已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却还在那里用落后的手段来抵御。
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如何继续发挥其政治优势,如何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加强思想建设,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上述种种弊端,尤其需要在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把握主动性上有所作为。着重要抓好五个结合点:
一、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
思想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党派成员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因而思想建设应贯穿于党派的组织建设全过程。在发展党派新成员时,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素质,更要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切实把好德才兼备这一关。加入组织后,还要对他们进行以多党合作理论基础和党派的党(会)史、党(会)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不仅组织上入党(会),而且思想上入党(会)。此外,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也都有一个贯穿思想建设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新成员成倍增长,已成为主体成员。他们大多是在不甚了解民主党派的历史和民主党派今天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性质、地位、任务的情况下,怀着各种意愿和想法加入民主党派的。因此,十分需要让他们很好地学习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学习民主党派的章程和历史,了解民主党派与中共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帮助他们扩大政治胸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历程,从而自觉地增强政党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思想建设与参政议政相结合。
民主党派致力思想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参政议政的水平高低。这是因为先进的思想理论一旦融会成为党派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行为准则,必将对实践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结合履行参政党职能进行思想建设,可以让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加深了解我国和世界民主政治进程,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性、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增强作为参政党成员的光荣感和历史使命感,更自觉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同时,通过参政议政实践,集思广益,拓展视野,也有利于他们在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政党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促进思想建设工作创新。
三、思想建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目前民主党派成员中年轻知识分子占多数,其中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大多知识层次较高,政治参与意识较强,思想十分活跃,但是也存在政治素养和理论根底的不足。特别是由于缺乏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与中共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政治经历和实践磨炼,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知不深,对如何履行参政党职能缺乏应有的知识准备和实践历练,对民主政治进程缺乏客观的历史的认识,往往操之过急,在组织协调、驾驭全局等方面也甚少实践经验。针对这一现状,除了加强必要的理论培训和思想教育以外,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在社会实践中受到自我教育,得到实际锻炼,从中提高思想认识,增长才干。
四、思想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同具体实际的紧密联系之中,在于同群众利益的紧密联系之中。因此,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绝不能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而必须“以人为本”,一要联系人的思想实际,二要解决人的实际问题,做到“入脑”“入心”。现在民主党派成员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富于开拓精神。他们关注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但往往不满足于了解问题的一般答案,而是要求有深层次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剖析。这就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听听报告,读读文件,进行简单灌输所能奏效的,而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创新,善于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实际,不断充实思想建设的新内涵,创造出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式新途径,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希望得到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其次,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讲道理,还要办实事。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深入基层,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做到察民情,听民声,排民忧,暖民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形成合力。这也是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切入点”,其效果远非“假大空”的说教可比。
五、思想建设与日常组织活动相结合。
日常组织活动是思想建设的载体。实践表明,一个组织生活健全,经常开展活动的党派组织,其整体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凝聚力战斗力较强,出现问题较少。这是因为健全的组织生活和经常性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不断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精神生活丰富充实,思想认识与时俱进;还因为这样的群体内人际关系和谐,充满真诚和互助,人们心情舒畅,一些疑难问题往往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及时解决,即或出现思想问题也易于得到宣泄和化解。
应当看到,由于民主党派成员分散在各行各业各部门,他们在组织上虽属于党派的某一基层组织,但在人事关系、行政管理上另有所属,在物质利益分配、技术职务晋升、业务工作安排等方面也由其所属单位决定,而不受党派制约。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对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和党派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处于松散软弱状态,有的甚至长时间不过组织生活,不开展活动,凝聚力弱化,人心涣散,使思想建设失去载体,思想情况难以把握。从这一意义上说,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一个重点,恰恰是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薄弱基层支部建设上,通过健全组织生活,开展经常性、多样性的组织活动,让正确的思想掌握先机,占据优势。
60年前,毛泽东主席曾对民主党派为什么要致力于思想理论建设阐明了两个精辟的论点:一是建立民主党派“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二是有利于今后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合作。今天,历史的进程把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推进到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民主党派唯有继续致力思想理论建设,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方法新途径,把民主党派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牢牢地把握“自己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