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绍兴市委会马亚振
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民主党派真诚拥护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从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和成员构成上来看,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如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学界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组成。民进领导人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许嘉璐等都是教育界、文化界著名人士,同时也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吸纳界别外的代表人士,党派成员来源多样化,界别特征逐渐淡化,各党派成员构成趋同化,是新时期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以民进上虞总支为例,56名会员中,2000年以后入会的17名,占会员总数的30.3%,这17名会员中,教育科技文化界8人,占47%,经济界、政府部门、政法系统、非公企业等单位9人,占53%,其中非公企业2人,政府部门3人,政法系统2人,其他事业单位2人。对于吸纳界别外优秀人士加入组织,各民主党派都相当重视,特别对那些科技界的知名人士、非公企业的代表、在政府担任一定职务的无党派干部,各民主党派都想争取他们加入到自己的组织中来,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现象。
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中的界别特征弱化,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国后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分工曾相对明确,一般都以发展协商商定的对象范围为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原来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都逐渐“消亡”,而民主党派作为他们的政党还存在,必然要吸纳其他的成员才能生存下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新兴阶层不断涌现,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正在逐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政治诉求也在同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1998年以后,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地位得到明确,党派的工作重点从“学习改造”转移到“参政议政”上来。各民主党派对参政议政课题的选择,已经不满足局限于自己的“领域”,而是逐渐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于一部分社会新兴阶层的加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从民进上虞总支2004年以来参政议政的内容看,5年中,总支共向上虞市政协大会提交集体提案25件,其中反映教育、文化体育方面的4件,反映城市建设和管理、交通、环保、农业农村、企业经济等方面的21件。参政议政领域的拓宽,对扩大民主党派的影响力,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水平,无疑是有好处的。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民主党派的界别特征弱化,党派成员构成多样化,这对体现民主党派自身特色,加强党派的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政治作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发展渠道的多样化,使成员价值趋向呈现多元化。与老一代民主党派成员间“志同道合”及其领导人的崇高威望相比,新时期新阶层的民主党派成员,大都有个人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往往很难用一种思想进行统一,也不会轻易服从某种权威,而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商品化,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追求将个人待遇与对社会的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有部分成员则抱着较强的功利目的加入民主党派,认为加入党派后多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和一个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多了一层社会保护膜和社会关系网,或借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攫取稀缺的从政机会。还有一些人则仅仅是想在民主党派这样的专家团队中学习或交友。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趋向,有可能消解党派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界别特征的淡化,使各民主党派的“个性特征”趋于模糊。由于现实的改变,象民革、民建这样一些原来对成员身份限制相对严格的党派,现在已无法按照原来的要求发展新成员,如民革以前发展对象主要是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现在也只能是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后裔,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观念上与老一辈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又如民建,以前的发展对象主要为工商业者,现在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商业者,组织发展就要吸收各类经济界人士,包括新生的非公经济人士。特别是民盟、民进、九三学社这三个民主党派,发展对象越来越呈现交叉融合趋向,例如大家都到高校去找“高帽子”,到找经济界人士去“挖皮夹子”,到政府部门去寻“印把子”,对组织成员的发展较多地考虑“实用性”需要。假如一个民主党派没有了自己的“个性”特点,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三是发展领域的拓宽,使民主党派的代表性有所削弱。自各民主党派成立之始,都团结、代表着某一阶层的民主人士,如中国民主促进会本是以中小学教师为其成员的主体。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比例却在下降,以上虞总支为例,现有56名会员中,已经没有一名在职小学、初中教师。因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职称相对较低,他们中的优秀分子一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少数想加入民进组织的,又因为各方面的“硬件”比不上大学、高中教师、高科技人才和公务员,入会就相对较难。所以,在参政议政中,很少有代表中小学教师利益、反映中小学教师诉求的提案建议出现,近5年,上虞总支有10件集体提案被列为重点、一类提案,但涉及教育的只有1件。由于民主党派的界别代表性发挥得不尽人意,所以界别的影响力就不大,在上届绍兴市人大代表选举中,本市仅有的4名民主党派教师代表作为候选人参选,结果全部落选。为数不多的教育界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更是受到了有关教育行政领导的“关照”:提案建议最好不要涉及教育界的事,别给领导添麻烦。本应代表教育界别的民进组织和会员,很少真正言及教育改革的重要话题,反而是教育界以外的人在关心着教育,但行外人说行内话,往往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
时代在前进,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党派的时代特征,更好发挥党派的政治作用。既尊重历史又体现时代性的既与时俱进,又彰显特色,这是新时期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面对党派成员构成的多元化,党派界别特征的模糊化,笔者以为,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和自身建设中特别应该着重把握好以下三对关系。
1、在组织发展中,把握好30%和70%的关系。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和发挥其优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在发展组织成员时,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党派界别特色,以利于党派优势的发挥。如果党派成员的主要领导人和骨干会员与本界别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民主党派的“个性”就会消失殆尽;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百分之三
2、在参政议政中,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充分整合民主党派内部的资源和优势,注重发挥界别特色,在老阵地上有新作为,在新领域上顺势开拓;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必然会对那些被政府、社会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特别关注,如发展经济、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等。对于这样的课题,党派必然会更多的依赖那些“界别”外会员。但是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还是不应该忘了“老本行”。以民进为例,对于教育文化科技发展方面的内容,理应予以更多关注。教育改革搞了这么多年,结果不如人意,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本身在改革中没有话语权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更为可悲的是,教师往往一次又一次地成为被改革的“对象”。代表这个阶层的民主党派要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声音”发出,才能无愧于组织的“宗旨”,无愧于所代表的这个阶层。
3、在会员教育中,把握好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关系。在对新会员的教育与培训中,要特别加强对民主党派的光荣传统、代表性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方面的教育,使民进党派的秀良传统和老一辈领导人的高尚品德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在价值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尽量保持一点相对纯粹的东西,是非常可贵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和鼓励党派成员开拓视野,关心国是。作为一个民主党派成员,除了执着于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外,更要关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这样,参政议政时才会“有话可说,有据可证,有理可讲”。特别是对一些党派骨干会员,民主党派组织要不断地给他们输送参政议政的“营养”,搭建参政议政的舞台,努力把这些某一领域的单一型“专家”培育成复合型的“政治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