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素质参政党

民进嘉兴市委会 陆其祥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各民主党派团结和带领所联系界别的知识分子,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顾六十多年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参政党的建设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其次,参政党的建设必须以所联系界别的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为“本”,实现各民主党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以党派成员为本,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才能切实履行职能,真切反映民意,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

目前,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完善制度建设上的一些内容,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是进一步提高参政党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一、当前部分成员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发展标准,很多人还认识不清,部分同志参加党派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有些成员的思想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思想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有些民主党派成员的几个“自以为”。

(一)自以为与共产党员标准有距离才加入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们很多党派成员自认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不具备这个资格,所以决定加入民主党派。而民主党派相对条件要低一点,比如根据《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的规定,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科技等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承认并愿意遵守本会章程的,都可以申请加入。同时规定的条件是本会会员必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岗敬业,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如果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谦虚一点,这是好事,但如果自认为不到这个标准,而可以放宽一下,降低自我要求,则是大错特错。

(二)自以为加入民主党派就是为了多交朋友,办事方便

民主党派是政党,不是群众团体,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主要任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每个党派成员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以自己的阅历、知识和真知灼见,为执政党建言献策,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但是,有些党派成员,对党派的性质和任务认识不清,把党派混同于群众团体或民间组织,以为加入党派就能多认识各方面的朋友,给自己的就医或者儿女的就学带来方便。抱着功利性加入民主党派,必然导致把主要心思放在拉关系、套近乎上,而置自己的政治角色于不顾,把自己的参政职能置之脑后。

(三)自以为民主党派成员是监督执政党,自己可以不受约束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要求执政党和参政党“互相监督”。共产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不久,就明确提出要接受监督,这是富有远见卓识的。它不仅表明共产党头脑清醒,自警意识强,也是共产党有信心、有力量和成熟的表现。但是我们有些党派同志,对别人横鼻子竖眼,对自己却自由放任。如果执政党对自己善意提醒,则表现出大为不满。互相监督,既包括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也包括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章程中还没有明确规范的监督机制,从中央到地方组织都没有设置监督检查机构,这是参政党建设有待完善的一个方面。

(四)自以为是某一领域权威,觉得组织应该以我为荣

参政党成员的发展方向是高层次、有代表性的人士,这是由参政党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所决定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二方面的倾向。一种认为在本职岗位上有突出贡献就是合格的党派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做得越突出,对党派的贡献也就越大,即便实际上对党派工作一点也没做。还有一种认为只要人热心,能积极参政议政,就是个好的参政党成员,而忽略了努力提高自己的参政水平。这二种认识都是偏面的,但有一定的市场。也有些党派成员,自以为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权威,觉得组织应该以我为荣。也有些基层党派领导认为,尽管这些“权威”没有参政议政能力或不愿意参政议政,但他们有知名度,可以作为党派的招牌,给党派组织挣了脸面。

所有这些,表明参政党成员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瑕疵。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必须严格把握新成员的发展标准,完善新成员的发展程序,进一步提高党派成员的思想认识。

二、如何提高新成员发展标准,完善发展程序

(一)严格新成员发展标准是提高参政党素质的前提

成员标准是指发展党派成员的衡量标准和规范党派成员行为的根本准则,也是对参政党成员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要求。作为参政党,应该吸收哪一部分成员参加,具体有什么要求?我们认为,新时期参政党的职责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政党成员的标准应该包括自身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社会服务水平这三个方面。

1、自身素质方面

自身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发展新成员不能光看业务能力和技术职称,更需要考察他有没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热忱的参政意识。我们民进的优良传统是“以党为师,立会为公”,这就为我们建设新时期高素质参政党的标准指明了方向。“以党为师,立会为公”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几代人的共同价值理念。因此,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作为参政党成员发展的自身素质标准,参政党作为一个政党也同样要发挥其先进性和代表性。

2、参政议政能力方面

我们注意到,近年的全国“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提出“无参政议政能力的名人不能当代表委员”的建议,参政党各级组织在发展成员时也应该有这种标准。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第一要务。无论哪一个民主党派要成为大有作为的参政党,就必须要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参政议政效果。参政党成员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能力,决定着整个党派的生命与活力。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要有政党意识,要求全体成员对本党派政治地位和历史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3、社会服务水平方面

社会服务是体现民主党派自身特点和发挥自身优势,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体现民主党派进步性,树立参政党良好形象的重要载体。民主党派成员要有水平才能体现、才能发挥。这个水平,一方面是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表现,另一方面是有水平要用,即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社会服务,深入实际,获取信息,更好地参政议政。因此,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参政党成员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政党成员标准的这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以共产党员的政治标准为标准,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在某一方面有代表性。

(二)完善新成员发展程序是提高参政党素质的关键

为了体现各参政党的政党特色,基本掌握70%为特色界别以内发展,30%在特色界别以外发展。在特色界别内发展成员时,所在党派成员平时工作生活中接触较多,有所耳闻,有所了解;特色界别以外部分则往往只有个别同志了解一点,介绍一下,容易造成发展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党派成员时,必须“以党为师”,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积极分子培养制度

参政党是个政党,只有积极要求加入的同志我们才需要培养,对于一些对参政党认识不到位的,我们要多加宣传,而对于没有意识,根本不打算加入的,即使是某一领域的权威,我们也不应“拉大旗扯虎皮”。

建立积极分子的培养制度,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起点,是保证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由于参政党成员都分布在各地区、各部门,没有共产党组织这么完善,因此,实际工作中,各共产党组织应加强党派工作的宣传,如果有苗子应积极加以引导。

积极分子需经过至少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经组织考察、考核,所在单位共产党组织和群众民主评议后,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群众满意度高、已具备发展条件的,经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再列为发展对象。

2、建立预备期制度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新党员要有一年的预备期。这是为了对党员更好地进行教育和考察,保证党员的政治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一个人在入党前,党组织虽然已经对他做了多方面的考察了解和必要的思想教育,但是,入党后,他能不能履行党员义务,服从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考察。有了预备期的规定,党组织就可以在预备期内进一步考察其是否符合党员条件。预备期满以后,党组织就有更充分的根据决定其是否可以转为正式党员。

参政党的特点,毕竟不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互相认知不深,更加迫切需要这一个过程来纯洁我们的队伍,建设高素质参政党,既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要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建立预备期制度是必要的。在预备期内,可以吸收参加党派活动,有计划地交给预备成员一些参政议政的研究课题,在培养预备成员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考察该同志的参政热情和参政能力。

新时期、新阶段,惟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为师”,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参政党,才能不辱使命,不负厚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