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进温州市委主委马骅 银 羽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笔者特地拜望了1937年加入中共的民进会员——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马骅。马老虽然病体尚未完全康复,但却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要他谈谈早年从事革命工作的历史时,马老露出了为难的神情。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应做的事。 马骅同志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早在1935年中学时期,他就受到党的影响,联络进步学生组织“野火读书会”,主编《野火壁披》诗刊。“一二·九”学生爱国革命运动爆发时,他和胡景(温州解放后第一任市委书记)等人带领学生队伍在国民党温州地区专员公署门前示威游行,赢得市民沿街欢迎。他们的行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恐慌和嫉恨。一天军警包围了学校,逮捕了胡景,马骅闻讯跑到上海。学籍被开除了,一时又找不到党,他只得寄读在上海一所私立学校。尽管眼前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革命的意志并不动摇,不久,他又汇入上海爱国运动的洪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集会和游行,参加鲁迅先生殡仪,接受严峻斗争的考验。1937年8月21日是马骅一生中最激动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生命便和党的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抗战爆发后,他带领永嘉(温州旧称)战时青年服务团活跃在田头、乡间、戏台,不停地编戏、演戏,以唤起广大群众爱国抗日的热情。他手中的笔成了打击敌人的犀利武器。他出版的第一个诗集《叛乱的法西斯》,象一把烈火点燃了黑暗的长夜。1940年12月,马骅身着新四军军装,毅然奔赴沙场。在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驻地,他奋笔疾书,写下了《渡运河》、《月亮照在江南》、《我们渡过长江》等许多战斗生活的诗篇。1941年秋,淮海区党委领导曹荻秋同志批准他回家带家眷,可是当他回到沦陷区温州后却因叛徒夏巨珍出卖而被捕。出狱后,他写了组诗《黑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品质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正当他为失去和党的联系而焦急之时,《浙江日报》(在永康方岩出版)负责人严北溟邀请他去主编副刊。在丽水碧湖,浙南地下党也秘密来信与他取得了联系。温州解放后,马骅按照上级组织的意见,办报、办新华书店,担任温中副校长,地区文联主席,后又被调往杭大任教。他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然而,在那极左年代,尤其是在“十年浩劫”期间,他却被加上“叛徒、胡风分子、漏网右派”等莫须有的罪名,挨整、挨批、挨斗……尽管如此,马骅同志对党始终不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马老重又焕发出革命的青春,教书育人,辛勤笔耕,先后出版了散文诗集《大爱者的祝福》、《梦的摇篮》,他的诗作还被选入香港和台湾出版的多种诗集。他被推选为中国作协浙江省分会理事,省写作学会会长。1983年,民进浙江省委来温州发展组织,马骅同志参加了民进,并担任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几年来,他为温州民进组织的巩固和发展,为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马骅同志已经跟着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历程,如今,他正在继续努力,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奋斗不息。 马骅现为民进温州市委会名誉主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