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实实在在的陶祥洛

沈东华 莫雪梅

  一提起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医二院前副院长陶祥洛,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他那永恒的诚挚微笑,你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谦虚、平易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是位癌症患者,却把全部的爱倾注给了别人。5月24日,他带领省民进医疗队,刚从宁海归来,脸上带着倦容,可还是微笑着接待了我们。走进他的家里,实在是清贫得可以,除了几件简陋、陈旧家俱,剩下的就是他惜之如命的书籍了。在他的书架上,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支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的奖牌熠熠生辉。
  

  1957年,他与导师朱焱一起,在浙医二院创办了全省第一个神经外科。从此,他的大半辈子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脑外科这一崇高而又忙碌的事业。不论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忙碌。常常,当他刚刚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异地回到医院,一下车,便又上了另一辆车去履行又一项神圣使命,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一次赴龙泉的会诊。小年夜,人们正忙着吟唱大团圆的序曲,而陶祥洛却冒着凛冽的寒风,坐车颠簸十几个小时,独自奔赴龙泉与死神争夺一位脑外伤病人的生命,这次较量持续时间长达七小时,又赢了!彻夜未眠的他,为了照顾司机思家之情,又匆匆踏上归途,回到杭州正好赶上了年夜饭。“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份神圣的使命感驱使陶祥洛在繁忙的医疗空隙挤出时间精心辅导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培养一茬又一茬进修生。浙二医院成立护士学校后,他还兼任校长……繁重的工作使他感到快乐而充实。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学生大多成了护士长,他带的进修生,成了各地医院的脑外科的专家,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因为他的无私奉献和精湛的医术,1990年,省卫生厅授予他省级“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称号。
  

  行了三十多年的医,救了多少病人,他心中无数。对他而言,救死扶伤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自然是份内之事。而对病人而言,他是救命恩人,自然会用这样的或那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一次,陶院长收到了一位病人辗转几人之手送来的两斤茶叶,问明情况后,他立刻退给了那位经手人,大家都劝他:“几斤茶叶,又值不了多少钱”。不善言谈的陶院长只是坚辞,大家觉得他有些迂。但是在“迂”中体现了他不图回报的精神,他觉得:只要自己是为大家所需要的,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最大的享受。自83年开始,陶院长连任全国政协六、七、八届委员,仍以一名民进会员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带头参加医务咨询活动。“三八”节,他为妇女咨询;“六一”节,他为儿童义诊;“教师节”,他为教育工作者服务;渔村、工厂、军营,他坚实的足迹遍布浙江大地。
  
  1989年,他受民进中央的委托,带领专家医疗队赴贵州毕节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白天为病人诊治,晚上开讲座、办专题培训班,他将毕生的研究成果和盘托出;为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一份《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扶持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和毕节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利国利民》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份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贵州人民,贵州人民政府授予他智力支边“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而他微笑着说:“这是集体荣誉,我是代表集体领奖。”这位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脑外科专家,由于常年辛劳而积劳成疾,1990年11月15日,在一次开颅手术中,因膀胱癌病发而昏倒在手术台旁,91年5月,因胃癌而第二次动了大手术。病魔阻止不住他为病人奉献的脚步,他以实实在在的成就谱写了生命辉煌乐章!今年4月12日,陶祥洛在准备膀胱癌手术治疗之前,召集省民进医委会的委员们,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87扶贫攻坚计划”。他说:“我们应当发挥智力优势,为贫困县的人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于是一个去贫困县进行医疗咨询的计划渐渐明晰、成熟。4月20日下午,我捧着鲜花来到陶院长的病榻前,他微笑着,伸出双手来,望着他那张清癯的脸庞,我感到他是一位慈祥的长辈,那么和蔼可亲。我强忍住眼泪,感到有一股生命之火从他的双手传出,顿时温暖了全身:这双手赛过绣花女灵巧的手,因为它时常在人体最精密的大脑中织补;这双手胜过“力拔山兮”的楚霸王的手,因为它常与人们最惧怕的死神争夺生命;这双手超过神话传说中点铁成金的手,因为它写就了令医学界惊叹的论文。
  当我说起5月份将去宁海进行专家医卫咨询时,他说:“要把我的名字写上。这次活动早就商定的,不能不讲信用。”当我劝慰他时,他充满自信地告诉我:后天动手术,五月份我一定能去!我的双眼湿润了,我确实感到他是个一点一划、实实在在的人,在他的人格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建功立业、讲求信用、见利思义的默默奉献的品格,他用辛勤劳动的双手,写出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1992年10月,陶祥洛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