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化作春泥更护花

     ———退休教师王亚萍热心社区文化建设二、三事

王亚贞

在宁波南门街道柳锦社区,说起退休教师、民进会员王亚萍热心社区文化建设,创办“青少年希望书室”一事,人们总是由衷称赞:“年逾古稀的老人能如此奉献爱心,难能可贵啊!”

出资尽力 创办“希望书室”

王老师退休前在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图书管理工作,退休后,不甘就此赋闲的她,仍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奉献余热。

近年来,随着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蔚然成风,社区教育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看到了这一点后,王老师萌生了在社区开设图书室的想法。她想:社区图书室能在开拓近距离教育中发挥优势,是居民身边不设围墙的学校。主意打定后,她取得了有关部门的支持,柳锦居委会无偿提供了场地,市图书馆和东恩中学为图书室配备书架,而她自己,则拿出了自己的所有藏书。去年8月1日,图书室正式开放了。

小小图书室牵动了众人心,民进宁波市委会机关和东恩中学民进支部及王老师的学生、老同事纷纷赞助捐赠图书,王老师省吃俭用,每月花200多元购买书刊,使图书室的藏书由原来450册增加到现在的1400多册。她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图书管理经验,贴书签,做登记,制作借书卡,把图书室整理得井然有序。

图书室开放后,共发放了200多只借书证免费提供给社区的居民们,爱读书的人工作之余可以在家门口轻轻松松地借一本书回家读;孩子们在节假日可以到图书室安安静静地学习。一年多来,王老师的图书室已成为人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舒畅身心、消除疲劳的好去处;更成为青少年汲取精神食粮,塑造美好心灵的求知乐园。

王老师总结了一年来自费创办社区图书室的经验,撰写了题为《社区图书馆是老百姓终身学习的平台一一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和实践》论文,并赴湖北神农架参加第三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

奔走忙碌 繁荣社区文化

王老师的图书室并不仅仅只有图书借阅的单一功能,更是繁荣社区文化的阵地。为了让图书室丰富的资料更好地发挥作用,王老师经常在图书室举办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前年,她利用图书馆中的资料图片,制成一套由62幅图片组成的《世纪回眸三巨人》图片展。图片展分三个部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国现代化总设计师———邓小平。从准备、设计、制作花了两个月时间。图片形象直观,具体生动,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激发起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去年3月,图书室又展出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图片,宣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让社区民众又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5、6月份间,正值非典时期,王老师又组织了“告别陋习,远离非典———五月端阳香袋展”,展出形式各异、制作精巧的各色香袋60只,宣传科学卫生,展示民族手工工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在社区这个全新而富有活力的舞台上,王老师又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奔走忙碌,她乐此不疲。

助学扶贫 奉献一片爱心

退休后,王老师离开了她钟爱的课堂和学生,但现在,她又在社区拥有了更多的学生。凡到图书室来学习的孩子,她都热心给予辅导。由于过去从事语文教学,她深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个重要因素是扩大阅读面,并有机会得到课外阅读指导。因此,她的图书室中有许多书在配合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科方面作了缜密、细致的挑选。爱国主义教育书籍、人文历史、自然科学、文学名著等种类齐全。为了达到读写共长目的,王老师吸收了部分小读者参与“春苗读写兴趣小组”,开辟了“春苗园地”,刊登学生优秀习作,开展“好书伴我过暑假”读书活动。自己出资买奖品,奖励读书积极分子。

王老师爱孩子,1997至今,她每年出钱资助家境贫困孩子复学读书,少则200元,多则800元。在1997年、2000年、2001年,王老师分别为河北省定州市特困女生解曼,甘肃省西峰市初二贫困生米来仁,浙江省龙泉市孤女蒋春娥各寄去300元现金和冬衣;1998年邮寄给北京青少年基金200元,1999年资助本市解放南路小学女生800元,去年又资助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女生简云300元。王老师历年来乐于奉献,爱心助学,慷慨解囊,感人肺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个年已古稀的老教师,放弃在家享清福,自费购买图书,热心社区图书室工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无偿奉献,捐资助学。正如她自己所说的:“积财予儿孙不如积德予儿孙,我将用我微薄之力为社会献上爱心,以遂我积德予广大儿孙之心愿。”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