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产业指互联网上延伸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与网络的所有上下游厂商相联系时所衍生的产业集群,即为网络文化产业。包括网络游戏、网吧、网络动漫、在线点播、网络视频、网络培训、网络教育等诸多方面内容。近年以来,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日趋优化,文化经济政策、管理机制、市场格局等服务保障明显加强,浙江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具有非常扎实的发展基础。
一、浙江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从我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来看,多呈无序、自发的发展状态,产业定位不明确,网络文化产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地方特色的特征不够明显,缺少具有代表性、拥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产业链不够清晰。政府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第一推动手”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投入力度不够大。
2.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政策有待完善。目前,我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政府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管理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互联网的内容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吧安全管理、网络基础建设呈现多头管理的体制,尚未形成合力,很容易形成“缺位”和“越位”,造成漏洞。管理方法不当、管理滞后和管理经验不足制约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尚未形成体系,对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税收、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的引导,尚缺乏鼓励、扶持网络文化产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具体政策与举措,出现目前网络文化产业融资难、出口退税难等现象。
3.各地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网络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经过多年培育,我省网络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但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现。杭州、宁波等地的网络文化产业集聚较为明显,而舟山、衢州、丽水总体相对落后。网络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表现在:一是网民有偿消费网络文化产品的意愿不强烈。以付费音频与付费视频为例,在线调查显示,仅1/5弱(18.44%)的网民愿意为下载网络音频付费,1/4强(26.2%)的网民愿意为网上视频付费;二是公共文化事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过程较短,网络化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播力不强;三是提供互联网文化服务的水平还很低。省内已经建立的社会公共性网站,亲和力不够,覆盖面影响力不大。
4.网络文化创意和经营人才总量不足,网络文化产业原创能力不强。根据浙江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网络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创新人才的缺乏,己经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现在我省网络文化产业,无论内容上还是在科技方面,自主创新的东西还不多,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文化精品更少。比如,省内大部分的网络游戏均脱胎于韩国或欧美网络游戏,在情节设置和人物设定上,与这些国家的网络游戏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二、浙江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我省提出要建立文化强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产业理应成为浙江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
1.统筹各地产业规划,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准确把握文化强省的战略定位,是发展全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关键。要从基础建设抓起,大力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培育网络文化产业市场,真正实现文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要根据网民的文化需求,通过提供适合当地网络消费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按照工业产品一样特定规格规模化生产网络文化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网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2.以多样化为特点,打造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区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网络文化产业模式的多样性。要借鉴已有成功的区域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种优势资源,探寻适合我省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全省各地的本土文化,都具有自身地域和历史文化发展的烙印。例如宁波的海洋、侨乡、藏书文化,温州、义乌的商贸文化,衢州、丽水的民俗文化等,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是网络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建议启动、整合、包装这些文化资源,并向全国推广,使本土文化成为大众文化,并进入大众文化消费产业链。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网络文化产业,并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培养引进复合型、应用型网络文化产业人才
把网络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全省及各地人才工作总体规划。一是创新引进政策,打造网络文化产业人才集聚地。把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全省相关人才培养、引进的整体工作之中,重点引进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高级策划、经营和管理等我省不能培养的紧缺型人才和文化创意团队来浙发展,用市场活跃的要素资源吸引全世界的文化创意人才落户浙江;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把高等院校打造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人才培养的最佳孵化器,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批网络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训基地;三是加强载体建设,构筑人才发展平台。加快文化产业园建设,搞好筑巢引凤工作,办好大学生实训基地,鼓励兴办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服务。
4.打造产业簇群,构建服务体系
从产业架构上看,网络文化产业涉及制造、运营和服务三个层面,上游网络文化(包括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制造,中下游网络文化产品的接入、支撑和服务,以及周边以网络文化产品为核心延伸出来的产业(如网吧等),各环节既互相辅助,又整体有机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产业链。
全省各地宜根据自身特点架构产业链,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环节作为重点,准确切入网络文化产业。从资源开发、加工整合、中介营销,到创造知识产权各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强化产业链上各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信息的有效畅通,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浙江地域文化元素的网络文化产品,实现网络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5.完善立法政策,扶持和保护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及文化形态,在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对该产业进行规范时,浙江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可以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切实可行的适合浙江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等网络文化产业主体探索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浙江特色文化资源的模式,使浙江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法律和政策保障。
6.引导市场发展,建立有效的市场发展机制
一是拓宽网络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积极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有效拓宽企业贷款渠道。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企业上市服务、扶持和引导三大体系,对企业上市进行奖金激励。
二是定期普查网络文化企业。网络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不像其他成熟的产业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建议在全省开展网络文化产业基本情况普查,摸清全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底数,全面详实掌握网络文化企业的生产规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同时,还要细化工作,配合统计部门做好网络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发挥网络文化产业统计在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中的信息、咨询功能。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以市场为基础,加快网络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用高新技术培育、壮大网络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克服网络文化产业中存在的规模小、资源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建立起覆盖全省、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并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网络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