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的“老人节”。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关爱老年人的活动,拿媒体的话来说就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正成为这个节日的主题”。
九九重阳节,与“久久”同音,而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因此这一天被人们寓意为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依据风俗习惯,1998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每年这一天,各地各部门都要组织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从而放松身心、愉悦心情。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关爱老年人的必要性尤为突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成为主题,既是“老人节”的要求,也是重阳节的要义之一。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不过,敬老只是重阳节的主题之一,而不是全部。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活动内容丰富,包括登高祈福、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一提到重阳节,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记起王维“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重阳节历史悠久,据考证,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人们开始吃花糕以庆贺,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时至今日,除了敬老外,其它风俗逐渐被人们遗忘,重阳节失去了其本来面目,沦为一个简单的符号。试问,我们对于王维的诗句耳熟能详,可又有谁真正知道茱萸为何物,又有谁能在这天登高怀乡呢?更有甚者,一些年轻人竟不知道重阳节。某媒体去年重阳节作过一个随机调查,15人中只有5人知道重阳节是哪天。
原本设定九月初九为“老人节”,是基于重阳节素有尊老敬老的风俗考虑,然而现在“老人节”的风头遮过了重阳节,敬老俨然成为过节的唯一主题。我们看到,这一天老年人成为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都在为老人们献爱心、送温暖,就连媒体也在不遗余力地呼吁“回家看看父母,送上节日祝福”。
相信读者都能理解,笔者并无对老人不敬之意,只是觉得在敬老之余,重阳节还应有些别的过法。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重阳登高等习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需要,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祝愿,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这些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失传。相反,我们理应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他们一个“本真面目”。
前段时间传出的“亚洲某国抢注‘端午节’商标”一事,引发的“端午节保卫战”轰动一时。希望不要再麻烦别人来“提醒”我们保护重阳节等其它节日了。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