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杭州城蕴藏着大量江南古都风貌,然而随着历史变迁,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古韵正在消失。
她们有些被遗忘了,有些在现代审美的打造下,焕发新颜,却再也找不回历史的厚重感。很多建言表示,这份古色古香的韵味是古都杭州最大的魅力所在,更是这座城市里不可或缺的珍贵记忆。
民进会员、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许也平,联合萧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王建欢发来建言表示,地处钱塘江南岸的萧山腹地,有一条上千年的古海塘叫北海塘,钱塘江变迁的“塘文化”沉淀其中,眼下,古塘正亟待保护。
根据调查显示,进入新千年后,古北海塘旁的村镇大兴土木,建造民房和厂房,在古塘堤铺设柏油路。一些珍贵文物因此遭来灭顶之灾,像许多“镇塘石兽、文字碑”被填埋、毁坏或被村民撬走,挪作他用。滨江区是北海塘的源头,因城市化的建设,目前只剩西兴中学门口的两边各露出
为此他们提出几点保护建议:一是,古海塘在绍兴境内
在杭州城北,三墩,一座既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水乡古镇,它孕育了让人千年传颂的良渚文化,还有静卧在密集的水网中三个具有美丽传说的著名土墩——文星墩、灯彩墩和水月墩。
民进会员陈渊文、王藻表示,从1958年考察后至今,五里塘河和宦塘河及老街风貌还存,三墩古龙文化俱乐部和卸紫桥一带观瞻仍能体会旧貌旧情,他们强烈建议要留住三墩这珍贵的原生态风貌。
眼下,面临城市建设的热潮,他们认为三墩千万不能整旧如新,一不留意就会失去历史。他们表示,面对历史古迹,全新改造不是好的选择,我们不能低估现代人的欣赏水平,他们到古镇来参观,感受的就是这份难得的古韵,对于古镇的开发和保护,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的风貌,体现对前人劳动和智慧的一份厚意。
来源:民进杭州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