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晓
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列为世界三大盛事之一的世界博览会,于
参观世博会的人每天以数十万计,每人的收获和体会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中国自己举办的世博会不可不看,否则将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2天的世博行程并不算很长,不过由于事先的充分准备,我共参观了21个展馆,收获是丰硕的,怀着兴奋而去,载着满意而归。2天的参观,除了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之外,还发生了些小故事,给我的行程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点点手指买车票
去上海之前,我就从报纸上得悉一个好消息,在世博会的中国铁路馆里可以买到上海至全国各地的火车票。所以,第一天我们一进入世博园就直奔中国铁路馆而去,并计划将上海回杭州的火车票买好。在我的想象中,铁路馆内应该设有一个售票窗口,谁知在铁路馆找了一整圈都没见到,一打听,原来馆内是设置了几台自动售票机。我在铁路单位工作了40多年,也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新鲜事,所以对着这机器还真不会使用,只得请志愿者帮忙。在志愿者的介绍下,我很快就弄懂了自动售票机的使用方法,按着机器上的指示,点点手指,很快我们就买到了回杭州的动车组车票,这自动售票机的高效和便捷让我这个老铁路高兴了好一阵子!这么方便快捷的买票方式如果能在全国各大火车站和售票点推广,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多好的事儿啊!
亲制“世博首日封” 取代“世博护照”
这次上海世博会上有卖一种“世博护照”的纪念品,参观者每参观一个国家展馆,就可以盖上该国的纪念图章,就如同“周游列国”一样,为自己的参观行程留下纪念,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历史见证和收藏品。参观者通过在“护照”上收集各国的印章,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参与乐趣,体验到各国的文化特色,而且盖章的过程也给自己的世博记忆留下一个特殊的回忆。
一到上海,我就想去买一本“世博护照”,谁知这护照卖得不是一般得火,已经脱销了,当时有点小小的遗憾。可一进世博园,我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买不到“世博护照”,那我就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世博首日封”好了,在上面盖上五颜六色并各具特色的各馆纪念章不是一样很有意义吗,而且首日封上还可以加上纪念邮票、世博园的当日邮戳以及有关人员的亲笔签名,从收藏的角度来看,不是更有价值?
于是我就带着我亲自制作的首日封开始辗转于各个场馆,那些手持“世博护照”的参观者反而开始羡慕起我来了,连工作人员给我盖章时都显得特别小心翼翼呢!
成为杭州案例馆宣传部门采访对象
作为一个杭州人,杭州馆当然是此次世博之行的必到之处。
走进杭州案例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00张与水有关的笑脸,好客的杭州在这里笑迎天下客。再往里走,“四眼井”中放映的反映杭州风景和变化的“电影”、描述一户普通人家从古至今不断演变的雕塑、越剧表演,以及可以亲自品茗的清香扑鼻的龙井茶都在静静地等候着参观者的到来。每位参观者在离开杭州馆之前还能得到一瓶设计别致的纯净水和价值400元的“世博杭州之旅”旅游消费券,周到的考虑和精心的安排让参观者无不感受到休闲旅游名城——杭州的亲切和温暖。
离开前,我照例去服务台盖纪念邮戳,与众不同的“世博首日封”和我带去的一大本“参观上海世博会准备资料”引起了馆内工作人员的极大兴趣,他们翻看了我准备的资料,还不停地向我提问,尤其对我手绘的那张“参观上海世博会的交通线路平面图”感到好奇?听说这些资料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准备的,他们不仅惊奇,更多的还是佩服。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当即就拨通了杭州馆宣传部长和常务馆长的电话,让他们一定要来认识并采访我这位家乡的热心观众。成为家乡场馆的采访对象,我当然也很是自豪,我把2002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至今各个阶段的筹备情况、世博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的情况等都用剪报的方式装帧成册,还特地绘制了一张有比例的“参观上海世博会的交通线路平面图”,这些资料都让我的世博行效率特别高,收获也特别大。他们听了我的介绍,都夸我是个有心人,为家乡有这么一位热心观众而骄傲:“你收集的资料连我们搞专业的都比不上啊,真是了不起!”我也慷慨地同意他们翻拍了我收集的资料。
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馆当了回“明星”
世博会高涨的人气让排队进馆成了世博的必修课,但这次上海世博会上也有不少有人性化的措施,如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让7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残疾人优先入场。参观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馆时,我们就体验了一回绿色通道的便捷。
进馆后,我正饶有兴致地了解这个对我来说还有些陌生的国度,忽然有一位工作人员走到我跟前,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彬彬有礼地请我在他们馆的留言簿上留言。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该写些什么好呢?我想作为东道主的一员,应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来传播友谊,扩大影响,于是我写下了:“中吉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就在我写留言时,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他们可能以为我是什么名人,纷纷让我签名。其中有一位青年,拿着一件刚从世博园里买到的白T恤请我题字签名。说实在的,以前我在制作一些重大活动的签名首日封时也这样恳求过别人给我签名,今天我当然也应该以礼相待。和这位青年的交谈中,我得知他从深圳来,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而中国能有实力举办世博会也正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于是,我在他的纪念衫上写了“中国万岁!”没想到参观上海世博会还能当一回“明星”给人家签名,真是没预料到呢!
圆了50年的“原始圆号”情结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就在北京市职工艺术团担任圆号演奏员,至今已经与圆号结下了足足50年的不解之缘。
记得1961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学习吹圆号时,老师曾告诉我,几百年前的原始“圆号”是一根总长达
这次去世博园的瑞士国家馆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里竟然有原始“圆号”的演奏表演,独奏、二重奏以及原始“圆号”与手风琴的合奏,那美妙动听的声音让我这个圆号迷完全陶醉了,这看似简单的原始“圆号”表演,对我来说胜过任何国外著名乐团的演出。因为我半个世纪的原始圆号情结终于在世博行中圆了!
到世博会看什么?看中华、看世界、看科技、看文化、看艺术、看建筑、看国宝、看未来……只要你有备而去,那么总会有不小的收获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