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 彬禾
潘秋梅,浙江省建德市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当过代课教师,办过幼儿园,开过餐馆,但真正让她走上致富之路的还要从那原本土得掉渣的倒笃菜说起。短短8年间,她把浙江建德农村家家户户农余腌制的倒笃菜打造成为东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秋梅”品牌;她把一个最初只有几名雇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她把带领家乡父老共同富裕的重任扛在双肩,携手5000多农户走上康庄路,成果惠及8万农民。
创业艰辛不言弃
万事开头难。潘秋梅创业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当年,她参加了建德市妇联组织的赴余姚和萧山的参观考察活动,有机会了解到当地企业家们的致富经验,看到了农业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潘秋梅把目光锁定在自己餐馆里年供应需求量达
2001年春,潘秋梅以高于市场价一角钱的价格发动乡亲为她种植了70多亩芥菜,并获得了丰收,但还没来得及享受丰收的喜悦,她就被一场持续4天的雨水浇得心灰意冷,由于当时工艺技术及经验不足,加上天气原因,花老本收购来的鲜菜还没入坛就烂掉了大半。尽管如此,生意还得做下去,潘秋梅只得雇人把剩下的芥菜腌制起来。然而事情在这时出现转机,两位上海客户听说潘秋梅有基地,亲自看过后就与她签了订单,收购了所有还未腌好的倒笃菜,这使潘秋梅重新看到了希望。等菜腌制好了,客户派车来运,打开菜坛后,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潘秋梅发现腌菜里有沙子,原来由于时间匆忙,她委托别人腌制,没能严格把关,菜没有洗干净。“这样的腌菜怎么能卖?说什么也不能给别人留下秋梅腌菜有沙子的印象,钱可以先不赚,但质量信誉绝不能丢!”她打落牙齿和血咽,忍痛把腌菜全部倒掉,直接经济损失约19万元,这个损失对于生意刚起步的她来说十分惨重,一年的辛苦都付之东流。有人说潘秋梅在倒笃菜上摔了个大跟头,也有人说秋梅干脆别干了,做什么生意不好,何必偏偏去做腌菜?那时候的潘秋梅真正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泪不轻弹的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在被子里默默流泪。“我秋梅就这样认输了吗?”她翻来覆去认真思考了一个多月,骨子里的那种敢想敢做和坚强好胜的禀性让她作出了从头做起的决定。
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潘秋梅狠抓产品的质量关,严把每一道制作工序。她从腌制技术上入手,找食品加工专家指导,请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帮忙,在腌制过程中,沿用倒笃菜的千年古法精髓——倒笃,同时结合现代科学厌氧生物技术进行腌制,让废液自然流出,有效控制发酵过程,除加入盐外,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让其自然发酵。这样生产出来的“倒笃菜”,既保证了传统工艺,又保证了卫生和质量。2001年8月,潘秋梅的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初步具备了农工商贸一体的雏形,从而迈向了稳步发展的阶段。
科技助力促发展
致力于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潘秋梅,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在随团考察韩国期间,潘秋梅亲眼目睹了韩国泡菜(Kimchi)的现代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同时看到了不同档次的韩国泡菜的变身,几十克一包的泡菜可卖到三四百元韩元,最贵的可以卖到三四千韩元。
回国后,潘秋梅启动了新产品研发计划,她从龙井茶的嫩芽中得到启悟。取自上好嫩芽的龙井茶,不管是价格还是口味都能更上一个台阶,而腌制倒笃菜的九头芥,却从没有这样细分,往往采用的都是根部。她坚信“茶叶的嫩芽可以,倒笃菜也能行!”经过反复研发,以九头芥菜嫩芽为主要原料的精品倒笃菜上市了。潘秋梅为了提高它的附加值,还对其进行了精细包装,配制了精美的陶瓷罐子。这样一来,一包
潘秋梅说,她的公司主打“两张特色牌”:一个是“科技牌”,另一个是“绿色牌”。“科技牌”就是在浙江大学专家的帮助下革新了传统的倒笃菜加工工艺,建立了国内首条机械化倒笃菜加工生产线,改变了传统手工劳动和池腌为主的加工方式,采用分切—清洗—压榨脱水—揉制—盐渍—离心脱水—厌氧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改变传统工艺清洗不彻底、产品品质不稳定、耗费大量人工的缺点,处理原料量达
“绿色牌”就是根据消费市场趋向生态绿色这一主流,倡导实施“绿色标准、绿色基地、绿色企业、绿色市场、绿色品牌”的五绿工程。着重在选材上下功夫,结合当地天然的环境资源优势,在选用土壤、种植、施肥、生产等各个环节均按有机生产标准化来管理。她在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传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办法制作,使“倒笃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经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设备加工,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产品在加工、检测、研发、配送、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按照HACCP管理标准操作。从而确保产品的品质独特,提升了产品的品味和价值。
时至今日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食品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秋梅“倒笃菜”荣获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浙江农博会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杭州七宝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年荣获浙江省农产品展览会金奖,“秋梅”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畅销浙江、江苏、上海等地1000余家超市、酒店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主要合作伙伴包括康师傅集团、华润万家、沃尔玛、世纪联华、太太乐、金华酥饼、姚生记、九佰碗老汤面等知名企业及多家航空公司。
从小作坊走向大工厂,从落后的手工土法到现代化的工艺流程。潘秋梅的企业凭借现代科技的发动机,采用“公司+农户”的双引擎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使企业很快步入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经营之路,探索出“以贸促工、以工哺农”的经营理念,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现已成长为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政企平台助飞越
办幼儿园、开餐馆的经历,让潘秋梅在产品营销方面有着大量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意识,所以从企业成立之初,潘秋梅尤其注重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她明白单有优质的产品、没有恰当的营销策略是不行的。
2003年,潘秋梅在杭州市区拥有了一家属于她的农副产品直销店,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她开始为农副产品的宣传做起了文章。潘秋梅企业生产的农副产品都是渗透着建德深厚文化底蕴,就说这倒笃菜,在当地也是有悠久的历史传说的。相传,东汉末年,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生活贫困。睦州(今建德)百姓都用大瓦缸腌制九头芥作为日常菜肴,但腌制时无法避免菜烂在缸里,往往辛苦腌好的菜要倒掉大半。孙权的母亲吴国太聪慧勤俭,体恤百姓疾苦。她虽然居住城中,却也自己动手腌制九头芥。她的方法却比一般人巧妙,为了把菜多腌点在坛子里,她就用一根圆头棍子把切好的菜用力“笃”进去,结结实实地装紧一大坛。为了防止菜在腌制过程中口感变味,她又巧妙地将腌菜坛子倒过来摆放,使腌制时的废液自然沥出,这样一来,她家腌制的菜就再没有变味。这个方法被梅城百姓们形象地称为“倒笃”,“倒笃菜”就这样在吴国太的巧手下诞生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不正是宣传企业产品的最好资源吗?于是,潘秋梅着手从文化上找突破,继续挖掘整理了“严州干菜鸭”、“方腊酱”等产品的历史传说,做成各种精美的宣传小册子,让顾客走进直销店里,看到得不仅只是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更看到这些产品背后的文化积淀,以这些历史故事来抓住顾客的眼球,并且真正打动顾客的心,让他们不仅因为产品本身而购买,还因为产品所传递的历史文化而掏腰包。这种把食品文化融入营销宣传的销售模式,让潘秋梅在杭州的直销门店一下就红红火火地开了起来。
通过自己的实践,让潘秋梅对产品销售打得这张“文化牌”有了坚定的信心,可在她对周边市场的考察中,却发现采用这一模式的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非常少,尤其在各类大型超市中,和那些大工业产品相比,农副产品的销售平台显得如此得狭小,这让潘秋梅十分痛心,因为在她的家乡建德就有着大量优质的农副产品,“要为这些产品搭建一个大平台”,这个想法在潘秋梅脑海中清晰起来。于是,她马上回建德,把她看到的问题,亲身的经历以及可行的方案跟当地政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2008年11月,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德市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成。这对于潘秋梅来说是一次理念革新的实践,该中心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进行运作,建德市政府为企业搭建平台,并授牌给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运作,由其负责中心的日常经营。此展销中心的设立,进一步将建德的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真正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理念。
作为一名优秀的的妇女代表,潘秋梅在省妇联的各种活动中经常接触到省内各地与她一样的生产农副产品的女性企业家,在交流中,产品的销售难是她们每次都会提及的话题。既然自己已经有了同类产品的成功营销模式,潘秋梅当然不会就这么袖手旁观。为了帮助这些妇女企业家们解决销售难,潘秋梅又开始为她们搭建产品销售平台,2008年年底,潘秋梅的公司又多了块沉甸甸的牌子——浙江省妇字号龙头企业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中心。中心不只销售秋梅的倒笃菜系列产品,还成为全省妇女创业、创新的平台,先后与浙江省248家妇字号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从事高生态农业的妇女企业展示交流、商务洽谈、批发团购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作为农副产品的生产企业,参加农博会当然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潘秋梅的企业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都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占得了一席之地。短短一周之内,人们如潮水般涌进展会场馆,那番热闹的景象让参展的企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优质的农产品的巨大市场。可是农博会毕竟只有几天时间而已,很多逛农博的消费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是在平时就能买到这么多优质的农副产品那该有多好啊!”消费者的心声触动了潘秋梅的心,“企业需要更通畅的销售途径,而消费者也需要更方便的购买渠道,一年一次为期一周的农博会还不能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能让这个农博会常态化就好了,也许我能来挑头做点事。”潘秋梅随即便向农博会的主办单位——浙江省农业厅反映了自己的这一想法,并得到了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2009年,一个更大的平台——浙江省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就这样诞生了,这是潘秋梅经营的第三个政府扶持的销售平台,被形象地称为“永不落幕的农博会”。这种方式创新了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加工业发展调节农业的产销平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利润,同时带动了浙江省优质农产品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变宽、变长,可以带动更多人致富。
这些年来,潘秋梅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17300亩,着重培育种植大户,带动浙江省8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5万农户合作双赢,每年为农户增收4480万元,解决了3500名老弱病残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些都是她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奔小康、农业新发展的新成果,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三农”之路健康稳定发展的生动体现。
建言反哺馈社会
潘秋梅成功了,她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而她心里装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除了企业之外,潘秋梅更是时刻关注着各种社会热点,始终不忘回报社会。
自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大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全社会的一个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各地政府不断努力寻找出路,潘秋梅想,这不正是我为社会出一份力的时候吗?在当地政府开展的“春风行动”中,潘秋梅的公司先后吸纳了150多名下岗职工,此举不但解决了这些人的生活工作困难,也给当地社会减轻了不小的压力,目前潘秋梅的公司里70%的职工都是曾经的下岗女工。
随着上世纪末高校的扩招,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原本的天之骄子也在就业和创业的道路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障碍,潘秋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开始尽她最大的能力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这样200多名大学毕业生陆续地走进了潘秋梅的企业里,并且已经在企业职工中占到了20%的比例。这次采访中,潘秋梅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由她主导,浙江省民进、杭州市民进、建德市民进联合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基金将于今年6月启动,初期投入60万元,他们还与一部分民进会员企业达成协议,给寻求实习机会的大学生提供岗位,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除了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潘秋梅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捐款救灾,资助贫困学生复学,慰问孤寡老人,奉献爱心。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当即安排大卡车送了15万袋的倒笃菜到红十字会。建德的农民群众对她赞不绝口,称她为新时期的女性代表,是妇女创业创新的先进典型。
作为杭州市政协委员,潘秋梅积极履行自己的参政议政职责。2007年,她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关于要求加大对山区市(县)农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等提案。2010年,在杭州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她又提出《关于加强对工程车辆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大农产品销售扶持力度的建议》。这些提案均引起了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
回望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潘秋梅感慨万千,“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些年来赚了一些钱,做了一些事,但这些都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尤其要感谢民进这个大家庭。我自2005年加入民进以来,每当遇到困难时,组织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我,我热爱民进、感恩民进”。俗话说“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潘秋梅身边也有一位得力帮手,她就是同为民进会员的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
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潘秋梅还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她打算坚持“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计划建立禽蛋制品加工生产线,继续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她要继续推广政企合作模式,建立农企商贸联盟合作模式;她还想建立倒笃菜文化园和乡土食品论坛,进一步扩大企业影响……
潘秋梅的创业史,正是我国农业发展由产量最大化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化的一个缩影,希望她和她的企业能继续扬帆远航,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