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用“心”铸就无悔的教学生涯

陈春玲

第二届“感动甬城学子十大优秀教师”评选揭晓,我会会员、效实中学正教授级高级教师张弛老师名列其中。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老师,并要求采访她时,老师平静地说:“教师工作很平凡,很多人做得比我好。”

作为一名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优秀班主任,老师临近退休,她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从教经历,朴实地说:“我只是用心在铸就我的事业。”

用“心”挚爱每个学生

老师十分欣赏孟子的一句话:“君子有三乐: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老师以育人为乐,教书为乐。

1981年,带薪读书的张弛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宁波师院毕业,原本分配到宁波市教育局工作,但她选择了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从教以来,她先后两次谢绝宁波高校任教的邀请,多次放弃任市教研室教研员、去报社和大公司任职的机会。面临退休,她又先后谢绝兄弟学校的高薪兼职邀请,全心全意带好本校学生。她公平地对待学生,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骄傲,她更加关爱在经济上或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有一次,班上寄宿生小陆病了,不想吃饭。中午,她特意回家为他做了一碗鳝丝面。送到学生寝室时,还没到上课时间,其他住校生都还在寝室,他们放下手中正在干的事情,静静地看着老师,看得老师有点不好意思。半年后,与小陆同寝室的男孩小周从大学给老师寄来了一封长达十多页的信。他说:“老师,你还记得那天为小陆送面条的事吗?你不知道这一碗面条给我们带来多少感动,我们寝室整整议论了好几天呢。我们本以为这样的事情只有电影、小说中才有,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让我们看到了。”

周立(化名)周军(化名)是一对单亲双胞胎,家庭生活很困难。高一、高二时,弟弟周军在老师班上。高三,周军选读理科,离开了老师班,他哥哥周立成了他班上的学生。老效实食堂只为用膳学生提供蒸饭服务,菜得学生自己带。吃饭时,八个固定的学生围着一张八仙桌,站成一圈。高中孩子正在长身体,他母亲为两个双胞胎提供的最好食物就是鸡蛋。老师暗暗嘱咐同餐桌的其他七位同学,尽可能多带些好菜,吃饭时,先把他带来的菜抢吃掉,然后让他“心安理得”分享同学的营养菜。整整三年,两兄弟的午餐基本就是这种模式。高一寒假,患有严重鼻窦炎的两兄弟必须去医院进行手术,数额不小的医疗费难住了两兄弟的母亲。老师发动学生献爱心,师生共同帮助凑足了医疗费。2001年周立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外资会计事务所工作。2006年,在美国攻读医学博士后的周军给宁波市人民政府写了一封信,他真诚地感谢母校老师和宁波市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寒窗基金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表示学成之后要回乡服务社会。老师从学生身上真切感受到师爱的价值。

她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学生有事喜欢找她商量,有苦恼也喜欢找她谈心。运动会期间,有的学生没地方吃饭,老师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中;班上学生经济困难,她为他们付书费、订报刊、买衣服;学生升学考试途中突遇大雨,她赶紧回家找出所有衣服,让学生换上;学生与家长闹矛盾,她冒雨赶去,帮助调解,直至问题妥善解决;学生视力不好,她事先替他们在复印机上放大学习资料。近几年,她虽然不再担任班主任,但依然一如既往地关注每个学生。

用“心”承担教师责任

从教以来,强烈的责任心促使老师把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追求奇迹。

高考结束后,学生小俞觉得自己考砸了,没按要求来校估分和填报志愿。这是一个农村孩子,查看档案,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地址,没有电话号码。老师想亲自去找他,但她实在脱不开身。她忽然想起他的铺盖,到寝室一看,果然还在。她知道,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不会轻易丢弃这么一床被褥的。于是,老师在铺盖上给小俞留了一封信,告诉他,根据她对他的了解,希望完全存在。十二年寒窗苦读不容易,农村孩子改变命运就在这一搏,不要辜负了父母的企盼和培养。更何况,不填志愿,肯定无法录取。举手之劳,何必放弃?第三天下午,他父亲果然来校,小俞看到信赶到学校填好表,在截止日期前上交了表格,最后被第三军医大学录取。

从教几十年,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1995年和2010年,她先后两次骨折,但都没有耽误过学生的语文课。她母亲患癌症期间,六次住院,两次大手术,她是独女,担子很重,但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如既往地以出色成绩带出了这届学生。2000年,她女儿突患阑尾炎,那天刚好是她的学生参加高考体检,老师还是先把学生送到体检站,然后才将女儿送到医院。

老师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她任教的班级,语文高考成绩常常名列全大市第一。她任班主任的班级,常常被评为宁波市优秀班集体和宁波市优秀团支部。她的学生在全国作文大赛中频频获奖。许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不少人成了著名的教授、作家、律师和专家。看到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老师内心满是愉悦。

用“心”体验探究的幸福

老师重视语文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之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激趣、求美、冶情”的教学风格。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她独立撰写了近四十万字的理论专著《语文教育人文论》(浙江教育出版社),被学术界誉为“填补了语文独立设课百年来的一个空白”。她的学术论文频频获得全国一等奖,有的还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她努力为宁波的教育,为宁波的年轻教师成长,贡献一份力量。她受邀为宁波市天一大讲堂作专题讲座,先后为电视台、东方网网校主持高考语文专题讲座,为报社开设高考辅导专栏,为本校每届高三毕业生和兄弟学校高三学生作高考专题讲座,为宁波、绍兴、舟山和台州地区的高三语文教师上高考语文复习示范课……。对于校内外的年轻教师,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只要有求于她,她都当作自己的事情,尽全力帮助。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