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书法圣地的守望者——记民进绍兴文艺支部主任喻革良

杨晔城

在绍兴西南13公里处,有一个风景优美、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它,就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兰亭,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的诞生地,它的作者是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一千六百年以来,兰亭因为王羲之而出名,也因为秀丽的山水蕴育了中国艺术史上“兰亭集序”的千古佳话而使每一个心仪兰亭的人都会对这个地方产生一种莫名的向往。改革开放后的兰亭更以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兰亭书法节”而名声远播,兰亭书法文化已经成为绍兴闻名中国,乃至走向世界的一张烫金名片。

在兰亭,有这样一个人,二十年来,他用笔书写兰亭,用心思考兰亭,用爱传播兰亭,结出了累累硕果,他就是民进绍兴文艺支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法博物馆馆长、兰亭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兰亭文物保管所副所长喻革良。1989年喻革良作为书法人才调入兰亭文物保管所工作。乍临书法胜地,对一直爱好书法的他是一种欣慰,但同时内心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喻革良希望自己能在书法圣地做一些相关的研究,于是开始收集与王羲之相关的资料,终于在1998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专著《漫话兰亭》,这是喻革良为自己在兰亭工作10年献上的一份大礼。《漫话兰亭》对兰亭的历史、景点、碑刻、题匾、逸话等作了全新的辑录和简注,堪称兰亭导游的巨幅讲解词。继《漫话兰亭》之后,喻革良开始着手规划未来10年的学术之路——他要出一本深层次地思考兰亭、审视兰亭的图书。“我不断在思考一些问题,王羲之成为书圣,跟历代帝王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这样做利弊互存。王字成为学书者的正脉,对书法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隐匿其间的负面作用也不得不提。我们应该学王羲之的精神,而不仅是对他的书法一笔一画的简单临摹。”喻革良认为,许多人虽然苦练王字,但只知亦步亦趋,导致书艺走向僵化,就是这种负面影响下的牺牲品。2007年,喻革良把这些想法汇集成洋洋十多万字的《王羲之与兰亭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书者树立“学王字,学的是王羲之精神”的理性姿态。如果说《漫话兰亭》更多的是资料的汇集,那么《王羲之与兰亭序》已经适度体现了喻革良书法研究的思想内涵。除了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外,《王羲之与兰亭序》还以简约、流畅,注重回归图书的本体功能,彰显国际性与民族性,而受到各方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好评,在2008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全国仅20种图书获此殊荣,《王羲之与兰亭序》作为获奖作品代表中国参加了2009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同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上被评为最佳设计,有图书入选全国美展,在绍兴尚属首次。

在书法艺术创作上能自觉地探索书风是一种境界,这种探索不是停留在思想上,而是通过笔法、结体及章法融入到作品里,形成了一种新的自我艺术风貌,就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喻革良就是这样一个艺术着并思想着的人。他不仅拒绝附庸风雅,而且敢于质疑学问。这在他写的《寻找艺术的真相》一文中可见一斑。如艺术自有它的真相,但它的表面常常被某些东西蒙罩着,使你看不到真相。我们常常把非真相当作真相(以头衔、官位、知名度来判断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很少有人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去寻找真相,包括某些作者自己和欣赏者;又譬如古代称赞书法之妙常常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说,似乎很有道理,但喻革良以为运笔透不透纸背、透几层纸背,与真正意义上的笔力无关,与墨的饱涨程度有关,与运笔的轻重快慢有关;再比如郑板桥的书法,许多人把他说得神乎其神,而事实的真相呢?喻革良认为郑板桥只是知名度高而已,他的所谓“六分半书”,刻意拼凑,人为做作痕迹比较严重,连自然都做得不够,并没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等等。喻革良的这些颇为“另类”的学术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这种思考、辨析和质问学术的批判态度、批评精神却值得肯定。

喻革良的书道精在何处?我们从著名书法家、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对他作品的评价中或许可以管窥一二。沈老言:书艺在于悟性。君入手晋唐,朔汉魏斯籀,乃至简鼎盘盂,孜孜者二十余年,得文字源流之理,篇章意蕴之妙,落笔温雅,气度雍容;转益多师,深得旨趣,流作幅轴,瘦硬有神;加之据兰亭书法圣地之高,与当代名家耆宿,师从往来,长处昆岗丽水,尽得探囊;并采拮兰亭书会盛事,同垂不朽;又其生性恬淡,日临唐经,禅意润泽,故其书风冲和悠远;除醉心文字外,亦浸沁文学,坟典诗词,多贮腹笥,流泻缣帛,珠玑琳琅。概言之,悟性、勤勉、机遇,一一备焉。沈老说得好,喻革良确实是“悟性、勤勉、机遇,一一备焉”才换来书法创作上硕果累累,在书法理论上时有感悟,以他务实而低调的作风,坚守兰亭,默默地为书法艺术和兰亭发展做出贡献。二十余年来,他的作品参加了数十次国内外展览,并多次获奖,其艺术成果被《中国书画》、《书法报》、《美术报》、《艺术世界》、《书法导报》等报刊专题介绍。他经抄千卷、扇写万把,出版《喻革良扇面书法作品集》,被人誉为“书坛双绝”。他将《手抄心经扇子》转赠日本书坛巨匠宇野雪村,宇野先生回信称赞:“书风典雅超脱而不拘泥,颇有风致,心底里佩服您的书法功底”,并回赠自己珍藏的王羲之《黄庭经》拓片复制品。喻革良致力于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工作,参与策划了近二十届中国兰亭书法节活动及中日兰亭笔会,中韩书法交流展,中日兰亭曲水挥毫会,新加坡书法邀请展等国际书法交流活动,长期主持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瑞士等国书法学员的兰亭书法讲座培训活动。为完善兰亭景区,他用心思考,创意策划了许多内容,如策划设计“临池十八缸”景点,广受专家游客好评,并被《人民日报》发文称赞;又如选定历代名家临《兰亭序》十种,翻刻陈列于王右军祠,丰富了兰亭的内涵。

今年416日,由第二十六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组委会主办,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书法研究所承办的“《心仪兰亭》、《喻革良书法作品集》首发式暨创作座谈会”在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喻革良新作《喻革良书法集》、《心仪兰亭》再次展示了一位注重学术积累的书家风采。座谈会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雁君主持,国内几十位书法名家、理论家、专业报刊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首发式暨创作座谈会,现场60个位置座无虚席,另有几十个人自始至终站立旁听,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对喻革良的新作给予很高评价,对他摒绝世俗浮躁、一心探索书法艺术的精神更是不啬褒词。尤其是《心仪兰亭》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收录了他“驻守”兰亭的所见所闻,也有对兰亭历史文化的梳理、研究与思考,以及对书法的理解与探求。“这是我兰亭工作二十年的小结。”喻革良谦逊地说。他正在酝酿写一本暂名为《有趣的汉字和奇妙的书法》的书,这是一本专门讲给外国书法爱好者听的书,喻革良要在推进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