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晓
我是一个地图收藏爱好者,几十年来收藏的古今中外地图有近千份,尤其对“中国地图”的收藏情有独钟。
2003年,我在杭州收藏品市场买到了一本国民党政府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一月由亚光舆地学社出版的“中国新地图”。这本地图的“全国政区图”和“蒙古地方图”上均用红色宋体字标注了“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五日我政府通知库伦蒙古政府承认其独立详细边界待勘定”的字样,从这小小的一行文字中,我弄清楚了外蒙古的独立是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但这之后国民党政府出版的“中国全图”或“中华民国地图”又把外蒙古划入了中国版图,原因是前苏联违背了1945年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于是国民党政府也不再承认外蒙古独立,在地图上又把外蒙古划入了中国版图。
2009年11月,我随团去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游览考察,在临行前我准备了由48个问题组成的一份调查提纲,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台湾买一张“中华民国地图”,看看如今的台湾马英九当局对“九二共识”是何种态度。几经周折,终于托一位热心的台湾朋友在正规书局里给我买回了“中华民国地图”。
翻开这张地图,我首先感到的是惊讶!这张由台湾当局行政院新闻局核准出版的2009年最新版的全国地图中,“中华民国”字样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两字。再往细看,台湾当局正视历史、尊重现实,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把“外蒙古”划出了中国版图。此外,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划分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行政图相同,它不仅改变了过去在地图上沿用1949年时的地名称呼,如将“北平市”改为“北京市”、“东北九省”改为“东北三省”,而且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重庆直辖市、海南省的设置也予以认可,更敏感的台湾地区,也明确地标注为“台湾省”,同时还毫不含糊地反映了南海诸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在这张中国地图的背面还印有北京、上海的中心街道图和地铁图、北京的奥运场馆图以及大陆主要城市现状介绍等内容。时代在前进,看来我的一些陈旧僵化的思想也要改改了,我原先以为由于两岸还未统一,政治立场存在分歧,台湾出版的“全国地图”上肯定对大陆的情况会有所歪曲。可这份地图却实实在在地说明,现在的台湾当局在“九二共识”的原则下,起码在地图上是表示出了诚意的。
回到大陆后,再翻翻我所收藏的近几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地图”,却觉得有点跟不上形势,有些方面确实有待改进。首先在行政区划的标注上,我们没有像台湾出版的地图那样使用完整的名称,如浙江省只标注为“浙江”,台湾省也只标注为“台湾”,似乎有些考虑不周,不禁让我想起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竟然主动把台湾遗漏了!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我们切不可以忘记。其次,我们大陆的“全国地图”在传递的信息量方面需要更多一些,除了陆地的区划划分外,对我们的领海也要有更丰富的信息说明,可以向台湾的同行们学习,将我们地形图上才有的海洋等深色块也标注到行政图上,这也是一种进步,可以给读者增加不少知识。在台湾之行后,我曾经想过,建议大陆的地图出版社与台湾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让我们出版的“中国地图”更加受读者的欢迎。
我所盼望的这一天竟然很快就来到了!2010年10月的一天,我在新华书店偶然看到2010年1月由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这份地图中有多处都借鉴了台湾当局2009年出版的“中国地图”的画法,形式上几乎与他们绘制的地图如出一辙:如地图的全名也称“中国地图”,各省级行政区均使用了全称,并在沿海部分增加了海洋等深色块……,这些小小的改进让我们的“中国地图”呈现出了与时俱进的全新姿态。海峡两岸“中国地图”的细微变化,其实不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现实写照吗?我在心里暗暗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