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耀
在我一生中遇到过不少好人,包括学生时代的良师和并不相识的名人,其中
先
抗战胜利以后,我随暨南大学从闽北一个小山城建阳迁回上海,在上海求读两年,这对我一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因为那期间我有幸遇到了不少良师,如钱钟书、李健吾、曹未风、周煦良等等,也听过不少名人的演讲,如茅盾、马叙伦、章伯钧等等,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时校园的文娱活动中,我对京剧情有独钟,而那时的上海京剧舞台也是名角如云,百花争艳,我有幸观看过梅兰芳大师的两场演出:“樊江关”和“奇双会”,他俊美的扮相,甜润的唱腔,使我如痴如醉。尤其令我满意的是,梅大师的舞台表演干净,没有其他人员的干扰。那时很多名角演出往往有一些陋习,如演员唱完一段精彩唱腔以后,舞台上会突然出现一个人,手拿一把精致的小茶壶给演员送水解渴;有时演员跪地演唱时,会有人及时在他面前放下一块垫子;有时演员要坐下时,会有人马上给他放好椅子;甚至有时演员头上冒汗时,还有人及时拿毛巾替他吸汗。这些陋习由来已久,演员们习以为常,观众也习惯了,不以为意。可是梅兰芳在舞台上却从不让闲杂人员干扰他演唱和表演,这让我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一篇小文:《平剧(京剧)舞台上一些容易改革的毛病》,并斗胆投寄给执教于厦门大学的戏剧专
再来说说
在上海的四年大学学习生活让我感触很深,觉得象牙塔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于是我写了一篇题为《大学和大学生》的小论文,阐述了我对当时大学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的粗浅看法,如课程设计、发放贷学金问题,特别是学生毕业论文的问题。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递交一篇毕业论文,如果导师不给通过就不得毕业。因此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心病”。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大学生都没有能力写出原创的有质量的论文,为了一张毕业文凭,大家只好东拼西凑写一篇大杂烩的抄袭之作,有的学生无法可想只好找人代写。我在论文中提出要改变写毕业论文的现状,不妨从实际出发,让大学生写一篇有实际心得的读书报告。此文完成后,我直接投寄给
建国以后我长期在大学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工作中我时常回想起这两位从未谋面的名人对我的教育和鼓励。环顾当今的现实世界,虽然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不正之风依然存在。有的“名人”好摆架子,有的“名教授”造假、抄袭别人的论文,有的教授甚至窃取研究生、博士生的科研成果,败坏了高校的学术风气。有的报刊讲关系,漠视无名作者的稿件,更看重名气、地位、关系、职称等等,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以质取稿”。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我时时以洪深
悠悠岁月,年华易逝。如今我已是一位耄耋老人,来日无多,行将就木。我一生无怨无悔,也将愉快地走完最后的一站。书写至此,我不禁要高呼:让我们大家追随先贤哲人们的足迹,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世界的未来,属于后来者,这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