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以笔立言  服务社会

杨晔城

20059月我有幸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两年后,被任命为民进绍兴市委会社会服务处副处长,会内热衷公益事业的曹兴强同志是我的“顶头上司”——社会服务处处长。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困难与压力并存,责任与荣誉同在,好在对于社会服务,我并不陌生,“秉笔立言镌人生”,我与社会服务早就有着某种不解之缘。

把社会服务与从事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从19991月调入绍兴鲁迅纪念馆以来,我一直从事单位外宣工作,不过我自己认为更像是在替鲁迅先生做“吹鼓手”,于我心有戚戚焉。在我心目中,鲁迅纪念馆更像是鲁迅文学院,这实在是一份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从爱好写作到文字立业,从心仪鲁迅到走近鲁迅,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通过搭建鲁迅纪念馆外宣平台,传播鲁迅文化、弘扬鲁迅精神,让鲁迅纪念馆这张“城市名片”更加熠熠闪光,做好“份内工作”成为我早期自发的社会服务的原动力。多年来,我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专业文章,有新闻报道、鲁迅研究、馆区组稿、总结材料、展评书评、言论观点、博苑人物等等。如首创馆区组稿,全景式展示了鲁迅纪念馆深厚的人文内涵,为鲁迅故里品牌培育和免费开放学术营销作出贡献;理论联系实际,在全国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解读鲁迅祖父周福清签发的一份“红头文件”》、《文学圣地,印迹之美——漫谈鲁迅故里版画》、《浅淡鲁迅的教师观及其现实意义》、《有感于“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等多篇论文,从述廉、人文、教育、立思等视角,发挥鲁迅研究对于当下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深化免费开放,先后发表《绍兴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实践与思考》、《传播先进文化  打造精神家园——绍兴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回顾》、《发展红色旅游  深化免费开放——绍兴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三周年工作综述》等调研报告,对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分析、系统梳理和总结提升,在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中树立范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术成果,没有一项受之于领导的“政治指派”,全系个人公余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把社会服务与体现自我价值结合起来。如果说本职工作是我不自觉地融入社会服务工作,那么直接从事企业文化策划是我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我概括为“1X模式”,即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前提下,利用自身特长,服务社会,成人利己,从馆区走向馆外,实现自身价值。几年来,我从担任绍兴日报《名牌背后的故事》、《越商传奇》栏目策划起步,用新闻体裁,报告文学的形式,推介当地知名企业核心人物和大型品牌成长发展的历程,积累实践经验。先后参与浙江天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绍兴沈园堂健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绍兴市丁大兴食品有限公司、绍兴县排水有限公司、绍兴市足疗保健行业协会、绍兴市温州商会等单位企业文化策划,以及江苏邳州房地产项目——宏大·财富名座、福建安溪日照园茶业等品牌营销,助推百年老字号“丁大兴”年糕成为“浙江老字号”、绍兴博物馆首次申报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2006年度感动绍兴新闻人物——绍兴市夕阳红环保骑游宣传队撰写长篇通讯,采写多位行业精英……原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绍兴市温州商会会长季章拉指名要我撰写商会规范化建设材料,结果获得全市五A级商会最高分。尤其是作为绍兴足疗“代言人”,不仅被聘为会长单位、全省知名足疗品牌“沈园堂”的文化顾问,在该品牌的培育、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更从“激活文化资源  创新城市营销”的高度对绍兴足疗的服务和规范进行了系统化总结提升,为“绍兴足疗”打造城市名片贡献力量。在与企业、与精英、与社会不断的对话和互动中,我所得到的远非有限的金钱回报,更是一场场暴风骤雨般的头脑风暴,这些都对我受益匪浅。

把社会服务与提高参政能力结合起来。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基础和关键。从05年加入民进以来,我几乎每年都参与相关课题调研工作,初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后期多是全面调研和实际执笔人,内容涉及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营造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商会建设、市区文化旅游产业思考与探析、城市化背景下的老字号生存模式等,其中课题《营造优质环境,促进我市中小民营企业稳健发展》还获得民进绍兴市委会“2008年度参政议政优秀成果二等奖”,为金融危机期间地方中小企业平稳过度作出了一定贡献。可以说,通过跨行业的课题调研,促使我去了解多方面的社情民意和政策法规,从中学习到不少新知识,最终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从因命而为到主动关注,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年至少参与一项课题调研,现在开展课题调研已经成为我提高政治素质的一所特殊学校。在建言献策方面,我主要是立足岗位、对接社会,为政府有关部门出谋划策。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要担当的不仅是做一名合格的专技人员,更应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坚定守望者。尤其是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应该从社会大场景中放射性思考更多问题,才能不辱使命、名符其实。多年来,我在文物保护、旅游开发、营销策划等方面发表了大量言论观点,也发表了一些诸如捍卫鲁迅形象、反映鲁迅立人教育的社会热点文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如《重读小学一年级》、《请少些“善意”的提醒》、《景区“野导”亟待联合依法整治》、《让鲁迅继续吸烟又何妨》等。其中如《吕府,有待开发的绍兴故宫》获绍兴市旅游局、绍兴日报“发展绍兴旅游金点子奖”;《经营好历史街区》收入推进绍兴率先发展“金点子”集纳;《纪念馆也应有休闲性》获“政府十五规划奖”。今年7月初,绍兴市作家协会主席朱振国老师亲自给我来信,邀我加入新筹建的绍兴市杂文学会,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相信杂文、言论和课题调研都是反映社情民意的良好途径。

把社会服务与弘扬时代正气结合起来。近年来,通过专访会内外老领导、老专家和文物、文化界知名人士,报道会内外先进人物,弘扬时代正气。我先后采写了本会著名书法家钱小良、著名书法家喻革良、著名艺术家刘建杨、国家一级美术师吕英澄、文物鉴定专家王佐才等会员先进事迹,先后采写了绍兴鲁迅纪念馆老馆长裘士雄、少儿书画馆馆长高南山、业余书画家瞿水泉、著名画家李继渊、国家足部按摩行业职业标准之父杨茗茗、国家卫生部人才中心高级顾问廖海涛、鲁迅独子周海婴、著名版画大师赵延年等会外知名人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撰写版画大师赵延年作品鉴赏及人物访谈,至今55篇,发表长篇通讯《海婴先生与故乡绍兴——纪念周海婴先生》等,在名家访谈和创作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滋润了自己的心灵。近年来,累计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鲁研成果、人物专访、独立书评、重要展评、随笔散文、新闻通讯、长篇报道、言论观点、企业软文近30万字。可以说,这是一件与众不同的“提案”。

把社会服务与投身社会活动结合起来。20055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出台后,经过社会公开考核,我被越城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任期五年的“首届人民陪审员”。在浙江法官学院接受封闭式专业培训后,分配到越城区人民法院协助法官参与民间经济纠纷案件审理工作。坐在庄严的法官席上,让我切身体会到司法工作的严肃性和震慑力。2007年我随曹兴强处长赴滇参加“民进贵州科教扶贫基地”建设协调会,并主动承担会议外宣工作,相继在《浙江日报》、《联谊报》、《都市快报》、《深圳商报》、《中国新闻》、《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和《天天商报》上发表有关报道,扩大民进的社会亲和力和影响力。鲁迅、黄酒、书法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三张名片。20081月,我参与全国500强企业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有限公司面向全省发起的世界级黄酒酒库“万金寻名活动”,最终从千个命名中胜出,荣获特等奖,2010年“扩容提升古越龙山中央酒库”再次获得第十六届中国黄酒节“绍兴黄酒发展金点子”入围奖。20108月所撰市级文物保护点云栖寺作品“文化禅寺兴云栖”收入《鉴湖行》一书,成为“鉴湖十一景”中第五景——小云栖禅寺的附文,作品《母亲的春天》被评为“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优秀征文。迄今连续9年被《绍兴日报》评为“积极/优秀通讯员”,被聘为民进浙江省委会特约通讯员和《浙江工人日报》特约记者等。

回顾几年来的社会服务工作,我以笔为媒,贴近社会、走近民生,收获的是自信,蜕却的是青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按照会中央严隽琪主席提出的“集智聚力,有思有行,顺势而为”的社会服务指导思想,和着时代的步伐,我将继续前行。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