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杰灵 蔡惠泉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几位民进会员相约驱车赴靖江镇义南村考察,亲眼目睹了义南村的今天,有幸拜读了王永强为义南村倾力编写的村志。“拿什么来奉献给你,我们巨变的时代?”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永强主编的《义南村志》,以钱塘江南岸萧山沙地区一个普通村庄——靖江义南村60年抑或30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迁,回答了这个问题。
编撰村志是一件功德无量却很辛苦的差事,尤其是像义南村的村民都是梁生宝(柳青小说《创业史》中的主人主)式的人物,像主编王永强这样的下派到农村来锻炼的工作指导员,下派期间要熟悉这沙地的一草一木,熟悉勤劳智慧的沙地人。王永强被义南人“奔竟不息,永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感动了,义南的村民们从“三天无雨一片白,一天大雨白洋洋”、“饿煞张神殿,渥煞(淹死)龙图殿”的苦难生活,发展到2011年全村实现农业产值2000多万元,工业产值5亿5千多元,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6万元的小康生活水平,名列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萧山区“十大和美之地”,从经济上完成了祖祖辈辈的义南人企盼的历史性跨越。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以志育人,继往开来。躬逢由贫穷到富裕的巨变时代,修志已成新风,《义南村志》的付梓,是2300位义南人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前无古人的大喜事。就像神话传说中的“息壤”能遇风而长一样,沙地区的棉农、麻农生活正是喜遇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发生了巨变。大约就是在四十年前,一个沙地区的姑娘有幸嫁到了“里坂”(南片水稻地区),就被认为是有福气,因为从此以后,新媳妇就能够住上瓦房,吃上大米饭了。当年的沙地区,民居几乎是清一色的草舍,为防失火殃及池鱼,同村的农宅之间相隔甚远。你若去问路,热情的沙地人会用手指着方向告诉你:在“舍”东头。听了这句话,你还得走上半天。
然而今天走进义南村,乍一看,满眼成群、高大宽敞、装潢漂亮的居民小洋楼,令你犹如步入一处欧美小镇,目不暇接。从草舍到豪宅的巨变,《义南村志》做了最好的注脚。村志的扉页上有一个显目的函数坐标图象,标示着的30年来村民的人均收入一目了然。在1970年至1980年之间,对应的纵坐标上的人均收入,近乎为零。从1990年代始,人均收入的函数曲线开始逐渐上升,最后跃至2005年的12000多元。年轻人也许会问,当时的人均收入怎么会是“0”呢?历史的真相是当年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年终到生产队结算时,不仅是零,而且是负数,也就是通称的“倒挂户”。脸朝沙土背朝天,含辛茹苦,一年下来,除了平时按人口和劳动力工分值分摊到户的一大堆蕃薯、萝卜,几麻袋的麦子和几大捆棉花杆、络麻杆等之外,还倒欠生产队里的乡亲们若干工分值,当时全中国的农民在生产队出工都以工分记值。
在村志扉页函数图象的下方,隽秀的小楷书写出六行字:“义南村志的编写目的,在于用解剖麻雀的方式,通过义南村这个视窗,展示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事实胜于雄辩,时代的巨变有目共睹。我们曾经指责那些遗忘历史,抛弃祖宗的人是数典忘祖。人类的文明,离不开对自己演变历史的认识和今后发展道路的预测,但在草舍里是很难想到“档案资料”这个概念的。《义南村志》总共83页,其中还有整幅的彩页,以示章节的始末,村规民约,以存村民自治由来。所以说,这是一项完全创新的工作。
沙地区是由钱塘江江道演变和人力围垦而来,300多年前的一段江塘旧址就在今天的主城区从俞家潭到长山一线,北面即是滩涂和江面。相对于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遗址来说,沙地确实是新生代。《义南村志·自然环境和人文古迹》一章,3个页码文字不足2千,地图还占去了一页。“包公殿”、“张神殿”和“存德亭”是书中全部的人文古迹。可惜原貌均毁于人手,只有由14位港、台胞在1986年重建的“包公殿”,还在告诉后人义南村200多年前的历史故事信息。
就在我们心潮起伏重读《义南村志》的时候,王永强让大家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谈谈对这本村志的看法,大家有一致的评价。对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达28年之久的王永强,当然熟识中国历史典籍中采用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皮里阳秋的表达方式应该在《义南村志》中找得到对应的范例,所以如果要概括这部村志在文字表达上的特色,那首先是“简约”。
王永强的老家就在萧山的东片,因此对沙地也就有特殊的感情,就像村志的后记中写道“王永强将成为义南村的常客,将继续谱写更加辉煌的村史续篇。”其实在我这个无名小辈看来,将来,义南村村志的主编应该是义南人的后代了,王永强可以作为主审或顾问的身份出现。同时,村志中应该有几个章节来展示义南村的“沙地文化”:反映义南人300年生活的民歌、民谣丰富完整;当年正值花样年华的43位插队落户在义南的知识青年要有下文;恢复高考制度后义南人的后代受教育情况总揽一表;目前年工业产值已达5亿多的义南村企业应该有多彩的企业文化奉献等等。
翻阅《义南村志》,我们似乎看到里面还夹着一张张白纸,是的,今后勤劳的义南村人可以在这一张张白纸上没有牵制地全新设计,全盘规划,纵横驰骋。合上《义南村志》,我们为萧山沙地区这个普通的村庄击节叫好,并情不自禁、大胆豪气地下了一个定论: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和只有200多年立国历史的美国相比,谁在地球村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只要看一看曾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风暴和萧山沙地人30年来的变化,即可知一二了!所以,王永强的《义南村志》是为建党9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它用中国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一个事实:党领导的中国,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