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西湖水是死水还是活水?

谭启晓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西湖水是从钱塘江引过来的,是活水。但在24年前,当西湖引钱塘水工程尚未竣工时,西湖水又是死水还是活水呢?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的导游经历。

1982321,在上海铁道学院讲学的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微型电子计算机专家——树下行三要来杭州游览西湖,组织上安排我去为他介绍西湖。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为外宾做导游,责任重大,所以我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是日上午,我们从六公园码头乘上了事先预订好的手划游船,泛舟游览西湖。我为树下教授朗诵了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同时还给他讲解了苏东坡在上任杭州通判(即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市长)时在西湖船上作诗的情景。游船划至孤山附近时,我又向他介绍了孤山的叫“西湖天下景”景点,告诉他在那里有一副叠字楹联写得很有意思:“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意思是说,西湖的景色天下第一,不论是山还是水,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会有不同的风光。虽然我竭尽全力在绘声绘色地介绍西湖风光,可他似乎一点都不感兴趣,只是眉头紧皱地盯着西湖水。原来是那时颜色发黑还散发着阵阵臭气的西湖水影响了树下教授游览的心情。

为了能激发他对西湖的好感,我接着给他朗诵了一首明代日本国使者赞美西湖的诗:“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功夫。”可能因为诗的作者是日本人,他的脸上慢慢露出了一丝笑容。一直沉默的他也终于开口了:“先生,请问西湖水是死水还是活水?”这个问题来得有点突然,我稍作思考,回答他:“西湖的水,历来是活水。过去是活水,现在也是活水,今后的水将更活。”教授进一步问道:“那西湖的水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提供西湖水的是三条溪流,一条叫金沙港,发源于天竺山,流经灵隐冷水泉、洪春桥、盖叫天故居旁、过流金桥至西里湖;另一条叫龙泓涧,发源于龙井,流经过溪亭、茅家埠、过郭庄旁边的卧龙桥也至西里湖;还有一条叫玉皇涧,又叫长桥溪,发源于玉皇山,经过玉皇山路阔石板,过长桥至西湖。西湖流出去的水主要通过两个闸门,一个叫圣塘闸,流经古星河至京杭大运河;另一个闸门叫涌金闸,闸门一开,西湖的水就通过地下管道流至浣纱河、中河、东河,最终也汇入京杭大运河。虽然这三条溪水的各自的流量都比较小,可它们的汇水面积达25平方公里。杭州属于亚热带气候,雨量比较充沛,每年的降水量达1100多毫米。所以也可以说,西湖之水天上来。”树下教授又问我:“西湖的蓄水量是多少?”“1000万立方米。”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对这个看似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的数字有些怀疑,于是我解释道:“我是一个马拉松运动爱好者,曾经在西湖跑过一次全程马拉松,那时绕着西湖的白堤和苏堤跑了近五圈。因为马拉松的全程为42公里195米,所以可以推算出西湖一圈接近10公里。而西湖的水域面积为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8米。由此便可以计算出西湖的蓄水量了。”听完我的话,只见教授点了点头,脸上泛起了更多的笑意,对我的讲解表示满意。接下来,这位日本友人终于能一扫方才阴霾的心情,开开心心地听我描述西湖的美景了。尤其当我讲到西湖的人文景观时,树下教授更是频频点头,声称这次西湖没有白来。

在我们游完西湖去灵隐的路上,树下教授向我提出了两个请求:一是希望将我准备的介绍西湖的讲稿送给他作纪念;二是想跟我合个影。我毫不犹豫地满足了他的请求。他回国后很快给我寄来了合影,这也足以说明他对我的尊重和认可,这次“涉外导游”经历也成了我人生中一段极其珍贵的回忆。

其实,当年西湖如此差的水质,杭州市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地方政府当然更清楚“西湖美,美在西湖水”,不解决西湖的水质问题,要推动城市发展便无从谈起。而要彻底改变西湖水质,光靠三条流量不大的溪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随着当时经济的发展,西湖周围的宾馆、工厂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很多都往西湖排放,这也是西湖水质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就酝酿要建立污水处理站,截西湖周围污水引入污水站处理,然后引临安青山湖或钱塘江水进入西湖。

1984年,杭州市的四大市政工程相继开工:在钱塘江边的四堡建造一座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让污水经过处理后的再排入钱塘江;引钱塘江水入西湖;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让西湖排出的水冲刷中东河,水质得以改善后的中东河再流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沟通钱塘江工程也相继上马。从而开始实现“一水多用、以水治水、死水变活”的良性循环。

西湖引水工程自198521日开工,于1986930日竣工,取水口设在闸口钱塘江边,引入管渠全长3194.5米,总投资1169万,每天可向西湖输水30万立方米。这意味着1个月的输水量就可彻底更换一次全西湖的水。如今西湖水碧波荡漾、清澈喜人,真正变成了活水,昔日那种水质变质发臭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我从1975年至今一直在测量西湖水的透明度(数据附后),从我测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1982321日是透明度最差的一次,而那一天也正是我陪日本专家游西湖的一天。自从西湖引进钱塘江水后,水质越来越好,越来越清澈了。现在如果我再陪友人游西湖的话,我一定要声情并茂地朗诵:“十里湖光一镜开,玉壶天地小蓬莱。丹青难写莺花景,山水真成锦绣堆。”

 

  附西湖水透明度测量数据:

197516210mm

1976715225mm

19791020190mm

1982321126mm

198451202mm

1987101330mm

19991024456mm

20031130550mm

2008810680mm

2010121740mm

2011513700mm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