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坎坷人生 磨灭不了那颗金子般的爱心——记民进老会员吴家炎工程师

朱仲茂   蔡惠泉

一位走过坎坷不平人生道路的耄耋老人,一位早年因工伤而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浙大老校友,近年来多次向灾区人民捐款,彰显了一名民进会员金子般的爱心。

记得去年中秋节的前夕,初秋的阳光和煦饱满,在萧山商会大厦的党派机关会议室里,民进退休支部正在举行组织生活,八旬老人吴家炎又一次捐款,这次慷慨解囊,是向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甘肃舟曲苦难同胞奉献爱心。当老人郑重地将善款1000元递交给民进萧山区委会专职副主委手中时,一股爱的暖流顿时流淌在我们二十多位支部成员的心田。我发现吴老那饱经风霜的古铜色脸庞显得慈祥、踏实和欣慰。在接受组织赠送的“爱心无限”横匾时,吴老尽管拄着拐杖,但他那羸弱的身躯却显得高大、挺拔!

回忆吴老的善举,这并不是首次。最近几年,我国接连遭受多次特大自然灾害。吴老面对受苦的苍生黎民,总是抱着一种信仰和情怀,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救灾活动。四川汶川大地震,蜀地美丽的山河破碎,百姓遭殃。当噩耗传到正因中风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吴老耳际时,他万分痛苦和焦虑,多次打电话给民进萧山区委办公室。在医院的病床上,吴老用他那双微微颤抖的、曾经遭受化学品腐蚀和锯床割据而不完整的、普通劳动者的手,向组织捐款1000元。

他的高风亮节早已成为我们民进退休支部的佳话了。

2009年,特大地震又一次撕裂着祖国母亲的胸膛,青海玉树这个有着诗一般优雅名字的地区,刹那间变成人间地狱。吴老再次用自己绵薄的力量,转变成一点阳光般的能源去温暖灾区人民的心。他向自己的退休单位江寺小学、向民进组织各捐款1000元。吴家炎老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已经总共向灾区人民捐献了4000元人民币。

确实,“爱心无限”是给予他最贴切、最及时的评价。吴老一向为人低调、平和厚道。他在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路上,不为名、不为利、不作秀、不傲人,把无限的爱心体现在具体助人为乐的行动上,是热爱人民群众的真情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是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境界的自发表现。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拂去岁月的尘埃,打开历史的天窗。吴老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走过了近80个年头,坎坷曲折的经历却磨灭不了他那颗金子般的心。

1933年,吴家炎出生在福建泉州一个三代船民的家庭,父亲是位印尼人,家境十分贫困,是新中国的成立,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才使吴家炎有机会继续念书。19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省最高学府——浙江大学,进机械系深造。他立志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人才奇缺,仅仅读了两年大学的吴家炎被提前分配到杭州发电设备厂前身——萧山农机厂。血气方刚的他决心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贡献给祖国的农机制造事业,把对祖国的爱化为空前的劳动热情。

然而好景不长。当年中国的政治气候变幻莫测,各项政治运动接踵而来。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鉴于吴家炎具有中国、印尼双重国籍,他被打成国际间谍,戴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帽子。从此长达20几年的政治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数不清的痛苦和折磨,挨不完的批斗和改造,写不完的检查和汇报,流不干的眼泪和汗水……然而这种极其恶劣的生活、工作环境,却没有动摇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任劳任怨为厂里安装、修理大批的机器,并带学徒培养人才,后来他又被下放到萧山县河上人民公社插队落户当农民。在农村劳动期间,老百姓纯朴真诚的炽热胸怀,渐渐慰藉了吴家炎凄凉的心灵,凭借他的技术很快在农村扎根。由于他当时年轻,体魄强健,又拥有机械制造、修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拖拉机、打稻机、碾米机、抽水机、柴油机和汽油灯等所有的农机具都会安装和修理,得心应手,并且不收报酬,随叫随到。吴家炎的人品和手上的功夫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当地政府还同意让他母亲和弟弟的户口,从福建泉州乡下迁入他劳动的所在地,同时帮助解决住房和粮食上的困难。而且派专人到当时的中共萧山县委替他鸣不平,向有关领导大胆地责问:“像吴家炎这样的好同志,难道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我们农民群众不相信!”

第二故乡的乡亲们这种深明大义的朴实情怀,让他一直以来感激涕零,铭刻在心,这也是他到如今虽年老体弱应当安享晚年之时,仍频频捐款的力量源泉之一。

两年后,吴家炎从河上农村回到厂里,虽摘去了右派帽子,但厄运仍然笼罩在他的头上,在极“左”思潮的泛滥下,他再次被安置到没有安全措施、没有劳保用品的热处理车间。有一次,他独自一人在给水轮机去锈时不慎摔倒在盛满氢氧化钠溶液的槽罐里,瞬间高浓度的腐蚀溶剂灼伤了吴家炎的身体,尤其是右手大面积地被化学溶剂侵蚀。虽然及时抢救,小手臂和右手却永远地留下残疾并变形而不堪入目。祸不单行,手臂致残不久,在车间锯床上操作时,又被电锯条截断了右手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手指也严重受损。

肉体的创伤并没有熄灭吴老生命的火焰。他无法继续在工厂车间工作的几年里,去了厂子弟学校担任钳工班班主任。这时他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妻子又没有工作。家庭负担重,是全厂有名的困难户。他咬紧牙关,坚强地活下去,节衣缩食勉强地维持生计。但是当发现班级里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时,他还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奖励以表示鼓励。这是多么纯朴、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难能可贵的爱才惜才爱心的真实体现!

“历尽了风刀霜剑,迎来了万山红遍。”粉碎了“四人邦”以后,改革开放的春天到了。已近五十而知天命的吴家炎终于结束了悲情的苦难生活,踏上了人生的黄金时代。他抓住机遇,及时办了工伤病退手续,背上了背包,拿起了简单的行装,只身离家直奔改革开放的前沿——温州,并继而落脚在龙港这块沃土上,吴老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龙港重型机械厂,老板慧眼识金,拥有精湛技能的吴家炎,深得厂家的器重,月薪3000元。这和他病退后的月工资不到40元相比,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从此,多少年来压抑在心底的劳动热情和人生理想如火山般迸发出来。在那里他一干就是十多年。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不但为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且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这既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也为后来时时向困难的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奠定了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吴家炎工程师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给知识分子尤其是像他那样受极“左”路线迫害的知识分子带来的头口“福”水。

饮水思源。吴家炎明白:这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他带来的新生和幸福。他发自肺腑地热爱以邓小平、胡锦涛为领头人的中国共产党。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一员,他与党同心同德,荣辱与共。他知恩图报,尽自己所能随时奉献爱心。除了救灾捐款外,他还多次对贫寒学子伸出援助之手。他曾为泉州老家一名贫苦学生捐助4000元助学金,为一位工友的女儿考入外语学校赞助500元,解决他们求学的燃眉之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始终以为给予比获得更能使自己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当我们采访了吴家炎的优秀事迹后,联想当前社会上物欲横流、私欲膨胀的怪现象。一部分人价值观、人生观的迷失和道德、伦理的沦丧,当金钱、房子等物化对象取代传统的一切信仰追求而成为核心信仰追求时,吴家炎的一言一行更显得高尚和伟大,像和煦的秋阳驱散迷雾,像清冽的春水荡涤污泥,像洁白的冬雪装点江山,像珍贵的夏雨消褪酷暑,给人以亲切、温暖、眷恋和力量。吴家炎老人在有生之年,在大爱的道路上,将继续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勇往直前,发扬光大!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