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跟上

王旭烽

时间开始了,这是五十年代初胡风先生对新中国的诗意坐标。而今六十年一个甲子过去,我们说:又一种时间开始了……

这时间属于六中全会后的诗意中国,这时间属于中国文化。我们的国家经历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改革之后,终于意识到文化缺失意味着什么。一个文化的时代,终于就要到来了。

我从来就不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以为人类对文化的觉醒,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的。我以为恰恰是文化,构成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差别。当大自然电闪雷鸣之际,丛林间只见狼奔犬突,而恐惧的人类却面对划破夜空的银剪,从灵魂深处升华思想的困惑,宗教从此诞生。当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来到,河姆渡的小船上有几位上古的先民正在渔猎,他们的木浆上握掌的部位刻划着几条美丽的波纹,那是劳动的印记,也是美的开始。当1918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苏联人民开始了最为艰辛的新经济政策时期,莫斯科的工人与士兵们一天吃不到一块面包,但他们并不放过大剧院的舞剧,穿着破旧的棉大衣,他们挤在零下十几度的剧场,饿着肚子,他们为芭蕾舞《天鹅湖》狂热叫好。

是的,是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这才构成了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

早就应该十分十分地重视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国度的文化现状与未来了,因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馈乏之际,实际上也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面临危机之时。那么,有什么道理只重视人们身体的温饱,而不注重人们精神的饥渴呢。须知,历史上一些王朝的灭亡,比如古罗马帝国的崩溃,并非物质的匮乏,恰恰在于精神与物质的严重错位。生命倾斜的结果,是一个民族的倒下,一种文明的消亡。

正因为如此,党的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强国之精神,贯穿在我们本期的文稿当中,构成了我们这个党派对文化的深切视野。

是该稳中求进了,放慢一下我们的脚步,只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跟上。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