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义
2007年6月17日,北京已入初夏,但天气并不炎热,不时吹来的阵阵凉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这天,海外“宁波帮”杰出代表“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的成功举办,更使我倍感喜悦与兴奋。因为,我在促成这次京、甬两地举行著名爱国港胞王宽诚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并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接见王宽诚后人的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在政协工作10多年、在民进中央担任联委会主任近10年中,所做的外联工作中的一件得意之作。
王宽诚先生是香港著名的“宁波帮”人士,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在家乡兴办教育事业的一个代表。早在1962年,他捐献人民币100万元,在宁波创办了东恩中学和东恩小学。1985年又捐巨资1亿美元在香港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致力发展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培育中国高级科技人才,并在宁波特别设立了“王宽诚育才奖”。他的捐资办教育之举开了现代“宁波帮”捐赠的先河。几十年来,他先后捐款支持香港及内地20余所高等院校或社团,包括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并与中科院长期合作,资助优秀人才到海外进修和开展海内外学术交流。
王明远先生是王宽诚的长子,我与他交往甚笃。他是我曾经求学过的宁波效实中学学长。以前,他每次来宁波都邀请效实中学原校长李庆坤、化学老师孙佩兰和我三人会晤。后来,我担任副市长分管引进捐赠项目,与王明远先生及其夫人孙弘斐女士的联系就更紧密了。我从市政府调任到政协工作后,他们仍旧十分看重老朋友的情意,凡欲在家乡做什么大事,总要与我商量。1998年,我又担任民进中央联委会副主任,以后又任主任。所以,我始终把做好与王宽诚家属的联系联络工作,作为一个责无旁贷的任务来对待。
2000年,在我牵头下由宁波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的《王宽诚纪念文集》出版。这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王宽诚的文集,这个册子收集了32篇文章和相关资料,包括王宽诚先生生平、纪念文章和领导讲话、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创办甬港联谊会、王宽诚星命名等五个部分,有13万多字。
为深化对“宁波帮”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市政协着手编撰“宁波帮系列丛书”。王宽诚作为“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我觉得十分有必要为他撰写一本传记。于是,我致函孙弘斐女士说:“2007年是香港‘宁波帮’的杰出代表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有意在是年编撰一本《王宽诚传》(后改名《王宽诚研究》)专著,并组织相关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先生的风范、业绩,探索‘宁波帮’的文化精神”。
不久,就收到孙弘斐女士来函。她说:“关于先父100周年纪念会之事,由中科院届时将组织有关纪念活动,拟稍后再与陈副主席讨论,卑有一个统一的安排。”信中特别提及,为纪念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将考虑向宁波市提供若干捐款,请宁波提供有关人才培养的优质项目,欢迎提出方案,包括用途、款项等。
孙弘斐女士代表王宽诚家属的来信,言辞恳切,情真意浓,充分体现了香港“宁波帮”人士深厚的赤子情怀,来信深深地感动了我。当晚,我转侧难眠,想得很多、很多。我想,我们市政协一定要把《王宽诚研究》编撰好,把王宽诚先生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对家乡的悠悠之情,永留人间。我想,宁波是王宽诚先生的家乡,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也应在家乡举行,届时如《王宽诚研究》同日首发,这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王宽诚先生生前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我们政协应该把这件大事承担起来。
第二天一上班,我立即向市政协主席王卓辉同志原原本本谈了我的想法。王主席听得很仔细,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他充分肯定了我的设想,表示全力支持这项工作,他还建议我向市委、市政府专门作一次汇报。于是,我立即又给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和市长毛光烈各写了一封信。信中简要介绍了王宽诚先生生前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他的子女继承父辈遗志的崇高精神,阐明了在宁波举行纪念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活动方案的初步设想等。毛市长当天就在我的报告上批示:“我赞成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由市政协举行活动的方案……并注意与中科院衔接,共同争取举行纪念活动。”巴音书记也在第二天做出了批示:“赞成陈副主席协调的意见,同意以市政协出面组织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并主动与孙弘斐女士联系,做好活动的安排。”
市领导的指示给了我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在以后两年多的筹备时间里,我利用一切机会,积极筹划纪念活动的各项工作。就编撰《王宽诚研究》一书,先后两次带领有关人员赴港,采访当事人并录音,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成稿后又听取王宽诚家属的意见。我还利用清明期间王宽诚家属来甬扫墓的机会,与有关部门同志,就纪念活动的事项和具体细节问题与王宽诚家属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有关人士作了多次详细商量和衔接。我的想法是,力求把这件大事办好、办满意。最后,我代表市政协提出在宁波家乡举行宽老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和书的首发仪式的建议,得到了王宽诚家属的热情赞同,并确定了在2007年6月17日和6月22日分别在北京和宁波举行纪念活动的方案。
2006年12月4日,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十一届五次全会。当天下午,召集召开了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主任会议,此时,我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王宽诚先生生前在香港的政治地位较高,社会影响很大,他去世后其子女继承遗志,全力支持祖国的人才培养工作。那么,在北京举行纪念活动的时候,是否争取请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王宽诚家属,以进一步做好王宽诚先生第二、三代的团结工作。
怎样把我的想法传递到全国政协的高层领导那里去呢?我立即想到了我的老领导、老朋友,直接主管民进中央联委会的张怀西副主席,他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5日晚上,我向他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很支持,要我专门给他写一份材料,除了介绍王宽诚先生生前突出的贡献及其后代继承遗志的崇高精神外,着重阐述了在北京纪念活动时,请贾主席出面会见的重要意义。次日,我即遵嘱写了一份材料给张副主席,特别说明:“目前中央的政策是重点做好香港的第二、三代人士工作,而王宽诚先生的第二、第三代亲人继承其遗志,全力支持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是一代代表性人士。届时是否请贾主席出面会见一下,以利整个工作的开展。拜请您向上汇报……”
会后回甬不久,我就接到了张怀西副主席的电话。他告诉我,已直接通报贾主席批文之事向贾主席书面报告了此事,建议他在百忙之中接见一下,以鼓励王宽诚先生的后辈。贾主席第二天就在报告上作了批示。按照贾主席的指示,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港澳台局立即办理了贾主席正式接见的呈批手续。
后来我才了解到,张怀西副主席在报告此事时还附了我给他写的信。因为我的信是写在宾馆的便签纸上的,他怕贾主席看不清,专门打印了一份。他在给贾主席的报告中特地强调了我是全国政协委员。因为,我2005、2006连续两年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发言,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贾主席也专门接见过我。不久,我又专门去函请张怀西副主席给《王宽诚研究》题写书名,并邀请他参加宁波的纪念活动。他欣然答应,并以邮政快递的方式把题字寄送了过来。
2007年6月17日上午10时半,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科院举办的“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刚结束,由全国政协的工作人员引导,王宽诚先生的长媳孙弘斐女士、二子王兆宏先生及夫人张颖琪女士,王宽诚先生的第三代子女王凯彦、王绛彦、王彭彦等一行六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大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已在那里迎接他们。陪同参加接见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宁波市政协主席王卓辉和我则作为家乡的领导列席了会见。这样的接见在宁波政协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贾主席高度赞扬了王宽诚先生生前对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说,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有关方面举行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感念宽诚先生爱国爱港、实业报国、为国育才的明德卓行,很有意义。他充分肯定了以孙弘斐女士为代表的王宽诚先生的下一代,继承先生遗志,爱国爱乡的精神。他希望王宽诚先生亲属要继续发扬“宽以济世、诚以育人”的宽诚精神,继续发展壮大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祖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为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贾主席和蔼可亲,谈吐幽默,接见的气氛轻松活跃。孙弘斐女士代表王宽诚家属表示一定不辜负中央领导的期望。会见后,贾庆林主席等中央领导与王宽诚先生的后代专门合影留念。第二天,《人民日报》等国内的主要报纸都刊登了贾主席接见的新闻和图片。
2007年6月22日,“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王宽诚研究》首发式”在宁波市南苑饭店隆重举行。中国科学科院和各地有关高校、浙江省和宁波市的领导以及王宽诚先生家属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负责人等250余人出席大会。全国政协张怀西副主席也应邀率港澳台侨委负责人,特地来甬参加会议,并做了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书的序言中说:“在北京、宁波隆重纪念王宽诚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适逢宁波市政协组织编撰的《王宽诚研究》出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以王宽诚先生为楷模,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奋发进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在这次纪念大会上,王宽诚家属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向宁波市捐赠了300万美元和350万港币,用于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据了解,在北京的纪念活动上向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的几所著名大学也有同样的捐助。
如今,王宽诚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已过去五年多了,但筹备这件大事中的点滴往事都仍然历历在目。我十分感谢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对我外联工作的关心支持,感谢人民政协和民进组织给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我的人生历程增添了一笔浓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