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木
2013年2月2日16时30分,原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黄继鲁与世长辞,享年97岁。噩耗传来,深感怀念。
黄继鲁,男,1917年3月11日出生于重庆市江北区,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从1949年起先后任杭州初级中学(现杭四中)数学教师、副教导主任,杭州师范学校数学教研组长,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1987年5月退休。
黄继鲁一生致力于小学数学改革,特别是三算结合与珠算式心算伴随他度过几十年风风雨雨,记载着他为了祖国的小学数学改革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挫折,记载着一个民进会员的默默奉献!
黄继鲁一生所追求并为之奋斗不懈的事迹至今历历在目。
1956年,黄继鲁所负责的杭州师范学校数学教研组,接下了“小学算术教学法”的课程。当时开设算术教学法课程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为此,他翻阅了图书馆里仅有的几本苏联教学法译本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资料,领来两套小学算术课本,按计算、量的计量、几何知识、应用题四大类进行仔细研究,与此同时,参阅有关杂志、书籍,做了几万字的分类活页卡片。他经常深入附小听课,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指导学生实习。经过几年摸索、实践、积累,终于编写出几万字的《小学算术教学法讲义》。还在《小学教育通讯》、《浙江教育》等杂志发表十几万字的有关小学算术教育方面的论文。他设计的小学算术教具十几套,由浙江省教育厅制作并分发给全省各地小学使用。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黄继鲁除了担负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经常应邀到杭州市区各地讲学,演讲厅常常座无虚席,有时连走廊里也站满了听课的人,由于他在浙江师范界声誉雀起,当时省教育厅有这样一种说法:浙江的师范老师在教学上能较好联系小学教学实际的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黄继鲁!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继鲁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牛棚”。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为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下一代,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呕心沥血,钻研业务有什么错?!能让那些多年积累的教学改革资料及经验就此付诸东流了吗?不行啊!他想,虽然我被关进“牛棚”,但毕竟人还在,头脑还可以思考,手还能写,于是,他白天与大家一起劳动,晚上便一个人躲在昏暗的灯下继续思考小学数学的改革,研究珠算、口算、笔算三算之间的互相关系,寻找三算结合的方法。
1969年,上海崇明县首先开始了三算结合教学实验。随后,黄继鲁指导杭州市上城区的老师们开展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时间三算结合教育的实验成果和教材印发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粉碎“四人帮”后,黄继鲁联络教改积极分子把“三算结合”的教改实验推向一个新阶段。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新的实验班由开始时的40个发展到2万多个,几乎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有80余万名师生参加。从城市到农村,从单式班到复式班,从点到面,其发展之快、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实属小学教学单科改革之冠。
1979年4月28日,在黄继鲁的倡导与组织下,浙江省珠算协会率先成立,黄教授当选副理事长。5月1日在杭州接待了由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联盟会会长荒木勋为团长的第四次日中友好珠算使节团一行44人,并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日珠算学术交流会,黄教授宣读了《三算结合的基本作法》论文,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重视。荒木勋团长听了三算课后赞不绝口地说:“这真是把三算融合在一起了。我们要与中国联合起来,把这样好的教学方法向全世界介绍。”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给正在蓬勃发展的三算结合教学带来了麻烦,一些人为了赶时髦公然议论“算盘要被淘汰”、“三算”不是发展方向……,一时间祸起萧墙,使得一个时期无人敢说“三算结合”。不少眷念三算教学的老师居然做起了“地下”工作,上面有人来听课检查,让学生把算盘藏在抽屉里,待人走后,再取出算盘继续讲课。这段时间,黄教授的眉头紧皱起来。“三算结合”教学实验的功过是有目共睹的,它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小学教学,能促进提高民族素质,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何罪之有?
1979年10月,黄教授趁赶北京参加民进中央全会之际,与南京师大胡颜立教授、北师大胡梦玉教授及华师大沈百英教授一起,找到了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同志,向他汇报了“三算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的发展过程以及目前所处的困境,得到董老的理解和支持。当他得知黄教授等人花了很大心血编写的“三算结合”教学教材无出版社肯印刷出版的情况,又亲笔批示,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并从中央教科所的经费中拿出4000元作为印刷费用。由于黄教授与同行们的奔走宣传,渐渐地冰消冻解,社会上重新开始重现“三算结合”教学实验的作用。三算教学改革终于走出了低谷。
1984年底,黄教授又通过民进中央,给教育部与中共中央书记处写信,陈述了“三算结合”教改实验的作用与成果,强调这是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此信非常重视,教育部立即派专人对“三算结合”教改实验进行了调查,肯定了实验成果。1985年12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听了黄教授的汇报后,作了三点指示:一要坚持实验;二要扩大实验面;三要以示范的方式加以推广。
黄教授退休时已是七十高龄,依然忙碌着,他的日常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成倍增加。除了努力推广三算和珠心算教学外,还兼任了20多个社会职务,包括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中国珠算协会常务理事、顾问,全国三算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问等职。一年365天,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就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直不停地耕耘着。
1998年,黄教授年逾八旬,但身体健朗,仍不辞艰辛,奔走于全国各地,并先后应邀去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开会、讲学、交流经验,还为马来西亚ALOHA儿童心理学院编写教材、培训师资。
几十年来,黄教授在国内外发表了100多篇文章,100余万字。黄继鲁教授的名字和业绩已载入《中国小学数学教改名人》、《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中国专家》和《中国专家大辞典》等书。
黄教授的一生,为教育界,珠算界留下宝贵财富。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为总结和宣传一批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三算结合与珠算式心算方面研究的专家、教授、学者的事迹,以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振奋精神,坚忍不拔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曾于1990年整理、编辑、出版了黄继鲁著作的《小学算术及三算结合教学论文选》。八年后的1998年10月,浙江省小学数学珠心算课堂教学观摩会上,时任省教委主任侯靖方在讲话中强调:“珠心算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前景光明。”“珠心算教学的效果很好,它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到现在,在三算与珠心算教学方面,涌现了不少既有理论水平又注重实践的专家,黄继鲁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由此,我们又编辑出版一集《黄继鲁文选集》,对普及和推广三算结合与珠心算教学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黄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建树非凡,在政治操守,为人处事、治学态度、以俭养德等方面都是我们的楷模。他的道德文章,高风亮节塑造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他的行为在社会上所起的巨大影响和感召力正是我们事业的凝聚剂和向心力。他的身上体现了民进的骄傲,推动我们投入各项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力量。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新挑战,开创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