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乐
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会成为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机器人技术及产业摆在本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我国机器人生产与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点、搬运、码垛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但在基础零部件制造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造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影响了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较快,从2004年3493台的年装备量,增长到了2010年的14978台,年复合增长率达27.5%。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普通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逐渐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向普通加工制造企业延伸。
据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机器人2.34万台/5.28亿美元,进口数量比上年增长130%,进口金额比上年增长69%,贸易逆差为4.7亿美元。2011年进口机器人上升到3.8万台/8.66亿美元,进口数量又比上年增长62%,进口金额比上年又增长了64%,贸易逆差上升到7.35亿美元。可见,我国机器人需求正在高速增长,国内产品严重满足不了需要,未来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我省发展机器人产业的
紧迫性与有利条件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将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四大方向。在政策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不仅意义重大,市场空间广阔,而且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
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院所属的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已在我省临江开发区兴建了占地400亩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这是我省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有利条件。
另外,我省有众多的减速机、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及控制器的生产企业,利用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契机,通过引进技术或产学研合作研发,对他们进行转型升级,使之能生产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的机器人控制器,形成机器人产业链,将对发展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另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省传感器制造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中,传感器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对发展我省机器人产业的建议
建议将发展机器人产业放到我省科技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成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建议对工业强省“十二五”规划进行修正,即不仅要发展工业机器人,而且要发展专用服务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还要发展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的机器人控制器及传感器等机器人的配套产业。
制定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加强组织协调,鼓励企业发展机器人及机器人配套产业。
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给予该产业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技术的研发以必要的政策支持。
帮助自主创新的机器人产品突破首台(套)的市场进入门槛,制定相应政策,引导社会采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