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凝心民情民生  集智参政议政——民进省委会提交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集萃

    整理

关于推进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

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粮食问题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10年,中共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到2018年全省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目前第一轮粮食功能区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开始。这是一项投入巨大、涉及面广、复杂性高、系统性强的艰巨任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认识仍有欠缺,导致发展思路不明,一是规划不够完善,二是资金投入不足;②建设质量不高,且缺乏有效管护;③种粮效益偏低,致使非粮化倾向严重。

建议:①从厘清思路努力,摸透工作重点;②从统筹各方入手,凝聚发展合力;③从规范程序考量,强化项目监管;④从科技创新着眼,提升种粮效益。

关于治理我省交通拥堵

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问题,其中又以省会杭州最为严重,高达84.74%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拥堵已经降低了日常的生活品质,治理我省交通拥堵问题势在必行,顺应民意。

建议:(一)推进体制改革,由省交通厅对全省城乡交通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制定科学规划:①尽早制定综合性规划;②尽早规划杭州第二条绕城高速。(三)完善城市交通体系:①市区交通与市外交通并重;②平面交通与立体交通并行;③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并举;④水上交通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补充。(四)推动公交优先:①适度超前,加强协调;②优化配置,细化接驳。(五)加强交通管理:①提升政府部门交通管理能力;②严厉查处“两非车辆”;③立法整治超标、违章电动自行车;④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对公交部门监督审计和绩效考核。(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①优化高峰时段公交服务,吸引公众放弃私家车;②政府及所属事业单位要率先垂范;③进公共自行车服务;④提高交通参与人的文明素质。

关于集约利用海岛土地

资源的建议

2011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和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这给舟山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但也对本已匮乏的海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处理好海岛地区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迫在眉睫。

当前海岛地区土地资源基本状况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耕地总体质量较差产出率低;二是基础设施及特殊用地比重高;三是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而海岛地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①建设用地规模不符合土地利用实际;②耕地和基本农田资源限制了海岛地区建设发展空间;③粗放低效利用土地和闲置土地现象大量存在;④农村浪费闲置土地现象不同程度存在;⑤临港工业用地容积率低。

建议:①积极争取新区土地政策,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和总体布局;②先行先试,多途径实施耕地占补平衡;③深入内部挖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工业集聚,探索工业用地退出机制;④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宅基地分配制度;⑤适度提高用地“双控指标”,严格控制工业土地用量。

关于提升发展弱势小城镇

统筹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长期以来,块状经济发达的中心镇一直是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关注的焦点,它们所创造的GDP、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占整个小城镇系统的80%以上。但若以县域为观察单元,除去这几个强镇,其余大部分为区位条件差、人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农业比重大的一般小城镇,约有500个,其中位于58个地方县市的有400个,多为县域经济弱镇或农业型小城镇。我们认为,对于浙江而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关键是发展弱势小城镇,而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实现绿色、低碳城镇化的重点是振兴农业现代化。

当前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制约瓶颈有:①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要素支撑体系尚未形成;②农地资源的荒废现象还普遍存在;③农地经营的规模化整合仍未形成有效的机制;④农村人力资源的兼业化和老龄化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发展弱势小城镇,振兴农业现代化政策建议包括:(一)统筹规划布点,分类建设县域农业经济专业镇,包括综合性的农业经济重镇、专业化的农业经济强镇和规模化的农产品基地镇。(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逐步下放政府事权:①建立差别化基层政府考核机制;②研究并推行立足农业现代化、面向农业优势镇的扩权改革;③完善农地管理体制,加快农业资源整合和适度规模化经营。(三)鼓励地方实行大农业区建设,扶持一批农业经济重镇。(四)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防止农业人力资源的贫瘠化。

关于推进我省山区

转型发展的若干建议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无论从经济地域单元数量,还是从国土空间所孕育的发展潜力看,推动山区的发展都事关我省发展全局,事关5400多万浙江老百姓的民生福祉,意义重大。目前从基础实力看,我省山区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这也是制约山区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从公共政策看,我省山区发展政策倾斜丰富有力,但总体合力不足,效力受限;从生态环境看,我省山区非常适宜发展现代农业。

我们认为,未来五年,是推动我省山区的转型发展,实现“两富目标”的关键五年,建议如下:①树立基础先行意识,着力发展五大基础网络,包括交通网络建设、能源网络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山区信息网络建设和山区教育设施网络;②树立政策合力意识,着力集成扶持政策,从根源上强化市场机制建设,突出县(市、区)政府集成统筹功能,加强各类项目整合;③树立新经济意识,着力发展现代产业,如现代化农业,生态制造业,服务业等。

关于促进快递业

转型升级的建议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作为孪生兄弟的快递业也成为当今急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2011年,我省快递业务达到49660.8万元,同比增长了99.5%,快递业从业人员达到5万多人。然而目前我省快递业的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急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①快递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②快递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政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③现行行业评价体系有偏重,评价标准有待完善;④快递企业用地不足,仓储基地急需政府规划;⑤快递市场城乡失衡,农村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建议:①设立快递业发展专项基金,政企共建快递信息公共平台;②完善行业评价体系,加大政府监管力度;③规划快递仓储用地,建设大型快递仓储分拣基地;④撬动农村消费,引导和鼓励快递业向农村市场延伸;⑤推动校企合作,加大快递、物联网、物流信息化等方面的人才储备。

立足历史遗迹保护

建设农村新文化

历史遗迹既能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有效结合,又有利于彰显农村区域特色文化。因此,应充分认识我省农村历史文化遗迹的价值,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保护,使其在农村新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社会价值。当前历史文化遗迹面临大量消失的困境及原因主要是:①管理不力;①②随意拆除;③偷盗成风;④错误开发;⑤修缮不及。

建议立足历史遗迹保护,开创我省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①转变观念,营造特色,驱除“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价值取向,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经济与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持原有农村文化的历史特色;②修订规划,强化考核;③制定法律,细化规则;④增加投入,吸引民资;⑤强化教育,提升意识;⑥健全机构,培养人才。

关于进一步提升

浙江省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

截至2011年末,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7.3%,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5年前后,浙江将会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当前养老服务的浙江经验与问题主要有:①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但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问题依旧突出;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但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供不适求;③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较为明确,但养老服务市场今后如何管理和运营尚待明确的思路仍旧不清晰。

建议:(一)探索老年人社会管理新机制:①加强对老年人问题的研究;②重视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管理与服务问题。(二)深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①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兜底”;②快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省域内衔接。(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①继续扩大养老供给总量;②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养老服务分层体系;③培育一支稳定的养老服务队伍。(四)培育养老产业:①深入研究和借鉴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经验;②营造养老产业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五)制定养老服务法规体系:①制定一部适合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方性社会养老服务法规;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护理保险法》。

关于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当前,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的背后,固然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尤其在金融环境方面,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投融资渠道单一、“歧视”等现象。在行业间巨大比较利益吸引下,众多实业企业抽离资金,纷纷进入“来钱快”、“钱好赚”的房地产行业、矿产资源以及投机炒作等领域,导致社会资源过度流入虚拟经济领域,引发资产价格泡沫。

现代市场经济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适应、相协调的经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只有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确保我们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是虚拟经济的重要领域,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议:一是强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二是落实专项政策,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三是推进金融创新,拓宽实业企业投融资渠道;四是加强信贷调控,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五是优化金融服务,协力营造支持实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