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一颗“童心”  终守成德——记民进儿童医院支部副主任  童美琴

民进儿童医院支部

提及现如今的民进儿院支部,不单单在儿院内部,甚至在整个省直基层支部也称得上是楷模,拥有硕果累累的成绩以及响当当的社会口碑。而这支队伍从九十年代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的“不容小觑”,甚至党外人士排队想加入的状态,并非是循序渐进历史演变的结果,而是有“人为”的因素在其中起到莫大的化学作用,而这所谓的“人为”中,绝对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她就是现民进儿院支部副主任,也即原支部主任童美琴。

童美琴,“2007-2011年度民进浙江省委优秀会员”、“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第一次见到童美琴主任,原以为她会像对待治病救人的工作一样不苟言笑,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当她谈起有关民进的一切细节时,她竟兴奋激动的像个孩子,或者说,她已经把对民进儿院支部这个大家庭的这份二十年的感情呵护的像个孩子,只要触及,满满的喜爱、关切便会溢于言表。

沉着接棒,十五年发展出

一支有口皆碑的队伍

九十年代,民进儿院支部还是一支人数不多的小队伍,1997年,第四届支委换届选举,童美琴被推荐为支部副主任,当时的支部主任老前辈叶瑞云曾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支部工作要有奉献精神”,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犹如烙印一般深深的刻在童美琴的脑海里,所以当她点头应允时,就意味着她接下的不只是一个头衔,还有一副担子以及这句话的深刻精神传承。一年以后,当童美琴被正式选举为支部主任时,她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或许她没想过,在她的带领下,支部十几年之后能取得今天这样显赫的成绩,但当时的她,的确只想要带着自己的支部会员,为孤残贫困儿童、为社会踏踏实实做点小事情,只是这些小事情在我们今天搜罗整理看来,着实都不算小。

首先不得不提及的是,民进儿院支部十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儿童医卫服务工作。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童美琴都亲自带着队伍开展儿童免费诊疗和健康咨询活动,足迹遍布市少年宫广场、武林广场及各街道、工厂、幼儿园等杭城的各个角落。其中最为让人感动的是,在她的坚持下,支部连续14年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起初,支部只是在省医委会的组织下,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对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开展体检、义诊、捐助及献爱心等活动,但随着服务项目及频次的增加,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对民进支部这个集体产生了极大的信赖,应他们的需求,支部配备了相关专科的专家,重点对患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神经、生殖系统疾病及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髋脱位、唇腭裂、肢体畸形)的患儿进行诊治及会诊,并将一些患儿带回医院治疗、手术,这即解决了福利院专门上医院看病花费时间多和找不准专科专家的困难,也解决了长期随访、随诊的难题。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这部分孩子减免治疗费用,童美琴还亲自找院领导进行协商,并最终为所有福利院患儿争取到住院费按90%、手术费按85%收取的福利,这对那些原本就缺少爱和关心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祉。14年间,有数百名孤残儿童从中受益,获得康复,部分甚至最终被领养。而童美琴主任的这份心力,不仅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赢得了所有同仁的一致赞赏。

此外,支部还为福利院的每位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动态了解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状况。当这些孩子有突发情况时,比如麻疹水痘等高发季节来临或是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不管童主任及她的会员们有多忙,总能随叫随到,对这些孩子永远不离不弃。为了给福利院的保育员们增加一些医学常识,方便照顾孩子,童主任更是定时安排支部的医护人员给这些保育员开展讲课,普及知识。

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医疗服务是一项繁重而又琐碎的工作,且利用的大部分是私人时间,这项工作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十几年,并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完善,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浙江省副省长、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盛昌黎在和支部共同看望福利院孤残儿童的一次活动时对民进儿院支部这项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评价。

除了开展福利院的医疗服务外,童主任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带领支部积极配合省医委会组织的各项支困扶贫工作,并且总是排除万难,尽可能的身体力行,曾经多次风雨兼程赶赴诸如武义、开化、岱山、磐安等较边远的贫困地区进行讲学及下乡义诊等活动。这些活动在为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带去健康的同时,也让当地的医生了解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或许也会有人说,为儿童的医卫服务工作及扶贫义诊是民进儿院支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非典”、地震等国难当头的突发事件中,这支队伍同样以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2003年,当“非典”爆发流行时,童主任率先带领全体会员积极报名参加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工作,并发出了《民进省儿童医院支部抗‘非’斗争请战书》,向医院党委表明民进支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态度,响亮地提出:“作为医生,救死扶伤,责无旁贷。在困难与危险面前,将以自己平凡的身躯为祖国的少年儿童筑建起坚强的健康堤防”,并积极付诸行动。民进支部的勇敢和坚毅,也给院党委及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典”结束后,民进儿院支部被省委统战部评为防治、抗击“非典”先进支部,童主任在内的15名同志被民进省委会评为抗击“非典”模范会员和先进会员。2008年,当汶川地震发生时,童主任再度立即组织会员报名参加灾区医疗救援工作,并组织全体会员捐款,最终累计捐款超过1万元。而留在医院工作的其他会员们均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积极投入到救治灾区送来的患儿的紧张工作中。当得知为灾区患儿成立的爱心病房缺少饮水机时,童主任与支委们商议后立即用支部的活动经费为爱心病房送去了2台饮水机,并对这些灾区的孩子们在生活上提供尽可能多的照顾……

所有这些长年累月以及在非常时期所表现出的高尚职业道德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正是童主任领导下的民进队伍,在这些年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并赢得如此良好的社会口碑的最大原因。虽然她总习惯谦虚地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支部取得的成绩是全体支委和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带领大家一起努力是我最大的荣幸。”但正所谓“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她这名“车头”,才是真正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童主任任职期间,支部共10次被浙江民进省委评为“省级先进集体”,获得1次全国先进提名以及荣获1次“民进浙江省社会服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甘之如饴,构建支部和谐大家庭

院党委书记曾颇有曾惋惜地对童主任说:“医院的优秀人才都跑到你们支部去了”。虽说是一句玩笑话,但却道出了事实,很多党外人士排起了长队要求加入民进儿院支部,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极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十多年的付出与经营,童主任已经把支部打造成了一个亲密无间的温馨大家庭,这个家庭不仅在工作上务实进取,有强大的组织性、纪律性及凝聚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拥有非常丰富的组织生活,且彼此间非常团结、友爱。

童主任说:“工作的时候我们非常严谨,有章有法,但又很民主,有事随时开会,重大问题先讨论、共同决策、分头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参政议政,通过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医院改革建设进言献策,起到民主管理的作用。”

工作之余,为了能缓解支部会员经常连轴转的工作压力,童主任崇尚寓教于乐,经常组织支部开展文艺欣赏等活动。比如组织支部下乡村“掏羊锅”,也曾与下城区民盟联合举办音乐欣赏会、与医学院支部、邵逸夫医院支部联合请王旭峰作家解读《走读西湖》,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来欣赏西湖美景,陶冶会员的艺术、文学情操等等。这些活动均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热烈欢迎,同时在活动中也进一步增进了支部的凝聚力。

这个大家庭更温馨的地方还体现在,当支部会员有生活上的难处时,例如会员生病或生育,童主任都会带领支部排开工作上门探望,送上一份小礼品,带去组织的问候,让会员们倍感温暖。当有人遇到工作上的难题时,大家也会共同出谋划策,集思广益为其解决。甚至有会员遇上住房困难时,童主任也会帮忙向领导反映他们的特殊困难,向医院申请给予必要的照顾。其实在她内心深处,早已把支部的每一位会员当成手足,给予关怀正是她所谓的“天性”使然。而对于支部的老前辈,童主任也始终践行着饮水不忘思源的精神,每年给支部的老前辈拜年,甚至在老主任80华诞时,支部还为她举办了庆祝会。童主任的一腔热忱随处可见,哪怕是兄弟支部的孩子来看病,到了儿童医院只要说一声“民进”的,她也会热心接待,安排住院等,有时还会亲自送上一束鲜花以表关爱。这些细节的温暖,看在党外人士的眼里,会想要成为其中一员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鞠躬尽瘁,

只为一颗童心传承一种精神

当好一天的领导容易,要做十几年的好领导却实属不易。民进儿院支部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会员绝大部分都是医院相关科室的骨干人才,但历经这一路的成长也非易事。从老前辈手中接过这个担子,童主任就深知“奉献”这两个字的分量,也深谙“在其位谋其职”的道理。童主任任职期间,院领导及党委对民进支部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与她每次活动及决议前与上级领导的良好沟通密不可分。而作为支部负责人,童主任在每次活动前都要反复确认准备工作,如咨询场地的联系、合作单位和活动经费的落实,福利院会诊专家的安排,甚至需要时还要邀请非支部内的专家参与等等,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家人也常抱怨说:“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在忙些什么”,有时候她连自己都说不清楚这一天都完成了哪些工作,但就是这些工作,却件件蕴含着她十几年的心血。

童主任回忆说,有时候要下乡义诊,第二天又要赶回早上的专家门诊,常常都是冒着风雨连夜驱车赶路,但她不觉得苦,她说:“人生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都不觉得苦。”

作为支部的带头人,童主任在慈善事业方面更是起到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医院里不管大小的各种捐款,诸如“为白血病儿童献爱心”等等都有她的一份。而她在16年前去武义扶贫医疗时参加的“春蕾工程”,与当地的一位畲族小姑娘结对至今,一直资助她从小学一年级到上大学,平时还总不忘给她送钱、送衣服、送书包及学习用品等,并经常写信、电话关心她的学习与生活,为她的成长指点方向。童主任欣慰地说:“现在她在嘉兴一所大学读书,2年前她高考后的暑假,我还邀请了她和她的姐姐来杭州玩了一趟。”她让我看了当时三人在西湖游船上的照片,坦白说,如果不是她告诉我,我会以为那是母女三人。当然,走之前,童主任还是不忘再给她们一笔费用。

说起这些事,童主任总显得特别有精神,或许正如她自己说的一样,“从20年前能参加新会员学习班学习,到成为民进一员,都深感自豪,更为能为儿院民进支部、儿童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而感到欣慰。是医学专业知识给了我为儿童医疗服务的本领,更是儿院民进支部给了我施展这项本领的平台,这些年,我一直心怀感恩”。虽说因为年龄的关系,童主任已将这个担子交给了现任李建华主任,但采得百花成蜜后,她依旧觉得关于那“奉献”二字的精神传承没有结束,只要她的一颗“童心”还在,她还将一直与民进儿院支部同心同德,哪怕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愿这份精神之香,如故。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