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发明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作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解读。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相连。作为一名民进最基层的会员,关于中国,我也有的三个“梦”:中国声音,分量够沉;中华文化,影响够远;中国人民,生活够美。我相信,我的梦,和所有民进会员一样,和全国人民的梦一样,那都是关于中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一个梦:中国声音,份量够沉
一群毫不相干的自然人,因缘聚会,生活在一个所有人都陌生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自然而然产生一到两个卓越者,起着领袖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少数羸弱者,需要他人的呵护、同情和救济;更多的人则表现平平,居于中位。
在这三类人中,卓越者的声音会越来越有份量,直至最后众望所归,产生一个领袖,虽然终生平等,众说纷纭,但众人的声音却常常被一个人的声音所淹没。因为他的声音够沉,够重,够有份量。一百个普通市民手捧鲜花向心中的女神求爱,齐喊一声响彻云霄的“我爱你”,至多在报纸的边角刊登一条小新闻;一个国家的第一领导人如果对着第一夫人说一声“我爱你”,哪怕是轻轻的,也将引起全国民众的轰动。
这说明什么?同样的声音,出自不同的口,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不一样的原因,是声音发出者在整个群体中的实力、地位、影响力的不同。
国家也一样。在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虽然疆域、气候、资源、文化各不相同,但国家和地区之间经过长期的磨合,也会产生少数卓越者,这些卓越者,在世界上发出的声音,份量够沉,够重,影响力够大。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数十年来它充当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到处指手划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够份量。前几年,国内就流传着一个鼓舞人心的声音:“中国可以说不。”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中国已经具备说“不”的实力;第二层,这只是中国对其它强国发声的回应,而非中国主动发出声音。
我先来理解第一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很多重要的工农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对外贸易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核科技、核工业体系建设完备,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此,中国具备了说“不”的基础实力。
除了综合国力,还有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我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也成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百年来饱尝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中国是十分珍惜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反对霸权,主持正义,倡导和平,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具备了说“不”的实力。
第二层理解是,大国之间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非常激烈,中国面临的考验非常严峻。能主动发出份量够沉、够重的声音(而不仅仅是被动回应),这是我对中国在世界上所取得地位的第一个梦。
但我们周围强国林立。美国尽管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又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但它并没有沾沾自喜,它不断调整、改革其财政政策、社会保障、能源、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战略,为它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的目标,是维持其“一超”的地位,能够继续发出够沉、够重、够有份量的声音。
欧洲着力实施“电子欧洲”计划,为自己大发展时期的到来做好铺垫,不断朝着超级国家联盟发展,期盼成为未来“具支配地位”的超级大国,向着能够发出够沉、够重、够有份量声音的未来迈进。
日本提出面向经济结构改革的紧急建议,重点且快速地推行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实行转向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产业结构的政策,虎视眈眈地要创建“领导21世纪”的新市场。它的梦想也是能够发出够沉、够重、够有份量声音。
印度也不甘示弱,加快实施跨越性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已经取得重大成果的市场化改革,成为“经济起飞”的新地区。它的梦想也是能够发出够沉、够重、够有份量声音。
……
面对强手环峙,在大国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能够主动发出份量够沉的声音的强国,这是我的第一个中国梦——强国梦。
第二个梦:中华文化,影响够远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跨国域、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异常剧烈,呈现除军事侵略、经济侵略之外的一种更为可怕的侵略——文化入侵。中华文化的独立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伦理、社会关系等方面,正在被逐渐“西化”,并且这种“西化”的趋势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先进性”所致,而中华文化则被扣以“落后”的帽子。具体有以下表现:
从思维方式看,中国人正渐渐抛弃直观、整体、经验的方式,而全盘接受西方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实证剖析的方式。理性主义将一切物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断被异化;科学主义导致唯科学主义,人类逐渐异化自我为物类。
从价值取向看,中国人正渐渐抛弃对群体、社会、和谐的注重,而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追逐个人利益,人与人之间成为无情的竞争关系。个人高于社会整体,表现自我个性、获取个人利益成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从伦理道德看,中国人正渐渐抛弃谦虚谨慎、不偏不倚的传统,而更加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表现自我,张扬荣誉。崇尚个人奋斗,绝不掩饰自己的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爱表现自己,甚至标新立异,不择手段。家庭观念淡漠,亲属关系疏远。
从行为规范看,中国人正渐渐抛弃“重情”、“重义”的传统,而全盘接受西方的“重法”、“重利”。强调个人权利,以追求私利为目标,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依靠法律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社会关系看,中国人正渐渐抛弃传统的等级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而更注重平等意识和个人主义。
中华文化和美国文化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中华文化并不代表“落后”,美国文化并不代表“先进”。落后与先进,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想当然的理解。
东西方文化发源于不同地域,形成于不同环境,历史渊源值得追溯。最早的西方人类生活在海岸线,没有大片的土地,资源匮乏,连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他们必须通过不断的越洋迁徙,不断的“殖民”或商业“交换”,才能获得生存和延续。所以第一,他们更加现实,以物质为追求目标;第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第三,他们崇尚个人奋斗,崇尚自我表现,崇尚个性张扬;第四,他们不怕冒险,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敢做前人未做之事,爱好创新;第五,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他们以信用为原则,以法律为保障。
中华民族生活在大陆上,土地资源、生活资料丰富,日子过得稳定,用不着四处颠沛流离。因此,第一,他们不用经常迁徙,过着稳定的生活,家庭稳固,所以有“求稳”的心理;第二,同宗族之人生活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村落,导致等级制度产生,也导致个人对集体的依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由“家”的结构推演为“国”,家、国结构是相同的;第三,他们过惯了群体生活,因此人和人之间不讲竞争,而讲和谐;不重法治,而重人情。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差异,但不是有差距;有不同,但不是对立,而是相互兼容,融合。这一点,中华文化更有优势,因为中华文化本身就具备兼容并蓄的特点。因此,百十年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认为仍然是适用的。中华文化应当不能忘记自身的“体”,在此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为我所“用”。扬弃传统思维方式,把直观性、整体性、感悟性与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相结合,提高思维的创新力;扬弃传统的价值取向,把集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对外竞争相结合,提高市场竞争力;扬弃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把重创新和谦虚谨慎相结合,提高独立自主的思想人格;扬弃传统的行为规范,破除等级观念,把“重法”与“重德”、“重情”结合起来,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准;扬弃传统的义利观念,把追求物质的丰富与追求精神的丰富结合起来,使中华文明达到新的高度。只有这样,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才会够深够远。这是我,一个民进会员的文化梦。
第三个梦:中国人民,生活够美
我把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生存,第二种是生活。所谓“生存”,就是不自由的生命存在,被迫被动的生命生存。比如一个人,他不去拼死拼活地工作,就会吃不饱,会饿死,这样的生命存在方式就是“生存”,即为了“维持生存”而存在。当今世界上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某些人,尚不能充饥果腹,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存活,这就是“生存”。还有一些地区,国家动荡,战火连天,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炮火夺去生命,人们整天活在惊恐和担忧之下,这也是“生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存需要,然后是安全需要,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就谈不上生活,更谈不上美好的生活。
但是,即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虽然算得上“生活”,但这样的生活也算不得“美好”。比如,要买一幢普通的住房,却要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三十年甚至更多年,这谈不上“美好的生活”,只能算“艰难的生活”;想让孩子得到较好的教育,却进不了一所质量过硬的学校,这也谈不上“美好的生活”,只能算“艰难的生活”;生病了,却进不了好的医院,进了好的医院却付不出昂贵的医疗费用,付得出昂贵的医疗费用却弄得倾家荡产债台高筑,这更谈不上“美好的生活”,只能算“艰难的生活”。
所谓“美好的生活”,最大的特点是自由的生命存在和自在的生命存在。所谓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所谓自在,就是自我的独立存在,而不需要依附他人。具体来讲,当你双休日想出去旅游而能自由地去旅游,每天八小时工作之外想休闲就能自由地去休闲,而你的正常工作足以支撑你的自由行为时,这才谈得上生活的美好。即使工作,你也是在实现自我的价值,创造人类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不是对金钱、对他人的依附,这就是前总理温家宝说的“有尊严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我愿全国人民都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社会环境,期盼大家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更自由,更有尊严。这样的生活,才算得上“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金华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