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关于筹建黄宾虹美术馆的建议
浙江省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奋斗目标,省会杭州市也响亮地提出要创文化名城,这都是符合浙江、杭州实际的正确决策。实现文化大省、文化名城的目标,十分关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浙江、杭州所拥有的文化资源,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充实本地区的文化内涵。我们经过研究,建议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充分认识黄宾虹这位现代中国美术大师对于浙江和杭州的巨大文化意义,利用他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而又珍贵的艺术遗产,结合目前浙江省、杭州市标志性文化设施不足的现状,早日筹建一座以黄宾虹命名的美术馆,为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杭州创文化名城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黄宾虹先生是浙江的骄傲,是浙江珍贵的文化财富。黄宾虹(1865-1955),生于浙江金华,85岁后居杭州西湖栖霞岭。他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学者型的中国画大师名世。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绘画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造,为中国绘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崇高的里程碑。同时,他的创造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质朴而伟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在时代激流中执着、智慧的一生。“画品之高,根于人品”,黄宾虹一生勤劳谦虚,诲人不倦。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五十年代初当他九十寿辰之际,华东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的称号。宾虹大师逝世之时嘱其家属,将其收藏的古今名画2283件,铜器、瓷器、玉器及黄宾虹先生本人的五千余件作品全部赠给国家,由浙江博物馆收藏。这在中国画坛是空前的事,足见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黄宾虹先生在现代中国画家中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并列为开创一代风气的大师,学术界公认此四人为近百年来画坛“四大家”。值得我们浙江人骄傲的是四位大师中,浙江占了三位,这是浙江之幸。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如何充分利用象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这样文化巨匠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来充实文化大省的内涵,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无庸讳言,这个课题做得还不够充分,尤其是黄宾虹这位晚年在西湖边焕发了最耀眼的艺术光华,达到了艺术最高峰的一代宗师,他对于杭州这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比起潘天寿纪念馆,比起吴昌硕在上海和安吉、杭州三地的纪念性设施,栖霞岭下简陋的黄宾虹故居实在与先生的文化地位不能相称,如果再比之于北京出资上亿建设齐白石美术馆,更显得我们冷落了这一笔文化财富。
  杭州缺乏大型美术馆的现状也呼唤黄宾虹美术馆的早日建设。浙江在中国美术史和当代美术领域有着优越的地位,在中国美术史的各个重要环节上,都有浙江人书下的浓墨重彩的篇章,在当代艺坛,浙江更是人才辈出,成绩卓然。但对于这块珍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浙江省的开发利用得还很不够。光就美术馆的建设一块来看,除了新建不久,但空间局促,规模和规格都与浙江美术大省的地位不能相称的西湖美术馆,浙江省、杭州市还没有一个称得上标志性设施的美术馆。杭州至少应有二座以上大型美术馆才能改变无法举行国际性和全国性大型美展的状况。我们且不与北京、上海相比,就是那个不久前还被人称作“文化沙漠”的深圳,目前也已拥有一万平方米以上的美术馆四座。这确实令能出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这样大师,且在全国美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浙江省汗颜。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尽早在杭州筹建黄宾虹美术馆:
一、在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杭州市创建文化名城的良好氛围下,浙江省和杭州市应把筹建黄宾虹美术馆提上议事日程。对于艺术大师的尊崇,对于珍贵艺术遗产的高度重视,是世界上每个文化发达的地区、每个文化名城的一致经验和高度共识,如果维也那失去了莫扎特,如果巴黎失去了卢浮宫,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想象的。有黄宾虹这样的艺术大师生于浙江,栖居于西子湖畔,并给我们留下了那么丰富的艺术遗产,这是浙江之福,是杭州之幸。我们应该万分珍惜,并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开发,把艺术大师熔铸成浙江文化的金字招牌。
二、美术馆的定位。我们建议,黄宾虹美术馆应定位于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应成为浙江省与杭州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这个以黄宾虹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应成为珍藏、展示黄宾虹先生艺术成果的场所,成为国际与国内黄宾虹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中心,成为中国画的研究中心。同时,它也应该成为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大型展览、开展公共艺术活动的良好场所。因此,美术馆应具有一定规模,其建筑面积不能小于一万平方米,建筑的标准应适度超前,建筑形式应充分体现中国艺术天人合一的理念,使这个美术馆既具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实用功能,又成为与西湖风景区环境高度协调,为杭州湖山添美的建筑艺术精品。
三、黄宾虹美术馆的选址及经费等问题。黄宾虹先生晚年栖居西子湖畔,与西湖的山山水水和谐相映。我们建议,黄宾虹美术馆应选址在西湖周边,应自然地融汇于西湖的水光山色之中。如找不到其他更为合适的地方,我们认为可选址在先生故居附近沿山一带。事实上,栖霞岭下,岳庙以北,还存有一处颇具规模的居民区,此处房屋破败,设施简陋,于居住者而言生活不便,于西湖景区而言则有碍观瞻,如能迁走此处居民而兴建黄宾虹美术馆,在岳庙边又添一处西湖之重要的文化景观,也是可考虑之选。
在黄宾虹美术馆的建设上,文化部门应与中国美术学院密切合作,中国美术学院拥有对黄宾虹先生的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能为美术馆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持。
至于黄宾虹美术馆的经费,首先,作为一个大型的公共文化建筑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政府投资兴建应是责无旁贷,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应把它作为一个共同的文化设施,省市应统筹规划,合力共成这一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文化建设大手笔。省政府要早下决心,尽快立项,为筹建黄宾虹美术馆作好财政支出上的积极准备,保证美术馆项目的启动和基本建设的投入。同时,除政府投入的主渠道外,亦可由政府部门或有关社会组织牵头,发动社会,吸引民间资金参与这一盛事。以黄宾虹先生崇高的文化地位,相信企业界、文化艺术界和社会各界都会给予真诚的支持和实际的资助。
四、以筹建黄宾虹美术馆为契机,充分利用浙江省、杭州市拥有的丰富的艺术遗产、众多的艺术名人资源及当前在国内美术领域领先的文化优势,突出浙江杭州“文化之都”与“艺术之都”的形象。我们浙江有悠久的艺术历史,有优秀的艺术传统,涌现了灿若繁星的艺术大家,现代四位最知名的中国画大师中,浙江就占了三位,名震世界的西泠印社、全国一流的中国美术学院就座落在西子湖畔。这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杭州创建文化名城的极其重要,极其难得的资源。筹建黄宾虹美术馆应成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在杭州,建设一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黄宾虹美术馆(或黄宾虹艺术中心),和西湖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浙江博物馆、林风眠故居一起,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经过妥善的宣传、经营,完全有可能成为浙江、杭州文化形象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浙江与杭州应该会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艺术重心,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