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我和台湾文化名人的交往

近几年来,海峡两岸人员交往频繁。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几名台湾文化名人有过接触和交往,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更见证了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情谊。

 

偶遇“教授”李立群

和李立群先生的相遇纯属偶然,2003年秋季的某日,我走入湖州南浔“水乡一条街”的一家古玩店,古玩店的老板和我相识,他指着店中一位先生的背影对我说:“你认识吗?”那位先生转过身向我微笑示意,我一看似曾相识,原来是“教授”李立群先生。当时,正在热播电视电续剧《教授和他的28位保姆》,教授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所以扮演者台湾演员李立群被人们称作“教授”,他的本名在当时却少有人知。

李立群没有一些名人两眼朝天的气势,却是谦和平易,不时拿几件古玩和我探讨。那天分开临别时,我俩仿佛已是熟识多年的朋友,彼此留了手机号码。

不久,因为我担任的编辑工作需要,向李立群先生约稿,请他谈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李立群竟然一口应允,而且答应两周后交稿。当时李立群正在平湖拍摄电视剧。两周后,我赶到平湖市晋江宾馆,他正在对面的莫氏庄园参加拍摄,晚上他交给我一叠写得满满的稿纸,一数竟有8张。

李立群虽然已是蜚声两岸的著名演员,写得却是一笔不荀,字字认真。文章写得朴实真诚,很是耐读。

李立群戏演得好,演什么像什么,教子也很一套。其子李元太进小学时,对学校不感兴趣,上课经常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老师上门告状,李立群反而觉得小孩喜欢看风景,说明他热爱大自然,很不错。儿子因此转学去了一所新的学校,学校里有农夫课,学习如何播种、浇水、除虫、收获等。也有野外求生课,学习在雨林中如何取火,还学习搓绳等。学生还可以自主组织小团体,在学校的某一处,开辟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名命为“某某秘密基地”,别人是不能随意进入的。这样的学校让孩子喜欢,李元太和妹妹李元元,弟弟李元璋都在这所小学就读,受益颇多,孩子成长得很快。李立群这个好父亲自然很欣慰,因此很安心地在大陆发展,在几十部影视中但任了主要角色,不久前成功扮演了《温州一家人》的主要角色,为真实再现温州改革开放崛起的历史进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立群会演戏,也会玩古董。每次来杭州都要我带着他逛古玩店,那次我带他去青春路吴牙巷的“明宅”,在里面的古玩店里买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铜香炉,他买了后就用手绢细细地擦,还让我见识什么叫“水红铜”。他特别钟情于香炉收藏,据说在台北家中藏了几十只宣德炉。

李立群专注于炉,也钟情于香,他烧的香,不买市面上出售的,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专门到越南去做了合乎古法的“土香”,他送给我两盒“土香”,这种香焚烧时,香气似有似无,但是缕缕清香,缭绕不绝,久久难去。

 

采访“童书女皇”管家琪

和台湾作家管家琪的交往,是刻意而求之的。那年她来杭州,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推荐她的系列丛书。管家琪长期从事童书的写作和出版,已经创作和翻译了300部童书,在台湾屡屡获奖,还曾获福兰克福童书奖。

我采访了管家琪,采访儿童文学作家似乎总是那么几个问题:创作和生平,对儿童写作的建议。所以对管家琪的采访,应该算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当时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然而,当采访管家琪的文章发表后,我收到一些学校邀请管家琪前去讲座的邀请。我给管家琪打去电话,她听了便满是喜悦的答应。我表示些许的谢意,她总是说:和孩子交流,是童书作家的本分。她告诉我,凡是她收到小读者的来信,全部一一回复,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遗漏过一件。有“童书女皇”之称的著名作家,对每一个孩子的来信都能如此认真对待,实在让我尊重有加。

几年后,我和管家琪合作,在台湾出版了一本童书,她从台湾出版社给我取来稿酬,附上一大叠原始单据的复印件,还详细地写上说明。台湾的稿酬制度有些不同,只要这本书还在出售,稿酬就会每年到达作者手中。后来几年,出售量减少,稿酬也随之锐减,有时不过几百元钱了,管家琪照样还是附上单据,写上密密码码的说明,而且用挂号信给我寄来。这一切将耗费一个著名作家多少的时间呀,我再三恳求她不要如此操作了,她总是我行我素,而且说:应该的应该的。

2012年,因我的介绍,《湖州晚报》组织了小记者赴台湾,跟随管家琪开展了“我跟作家游台湾”活动。活动很成功。管家琪对两岸文化交流辛勤付出功不可没。

管家琪每次来杭州,我总是陪她游览西湖,徜徉山水间,她很少讲自己的创作,而是谈自己在台湾的经历,谈健在的老母亲,谈已在医院毕业的儿子和未来的儿媳。清风徐来,话语娓娓,完全是家人知己的贴心话了。

 

(作者罗树范,民进浙江外国语学院支部会员、省委会“三胞”联谊会会员)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