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由我倡导的“同心·彩虹行动”——公仆型参政党成员流动实践基地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一行5人,来到贵州金沙县箐门苗族彝族仡佬族乡中心完小,开展为时两个月的支教扶贫工作。旨在通过这一活动, 践行“同心”思想,创设西部支教扶贫新模式,唤起当地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使“同心·彩虹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一、实践的背景与目的
1、背景:2009年9月,民进中央“彩虹行动”紧紧抓住教育这个“突破口”,充分发动民进上下各级组织及会员力量,分别与金沙县319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至今“彩虹行动”已成为民进社会服务的崭新品牌。而箐门苗族彝族仡佬族乡是贵州地区一级贫困乡,共有8个行政村,47个村民组,1919户人家,总人口6829人。由于最贫困、最边远,因此在三年的“彩虹行动”中许多扶贫工作组都不愿意去,成为帮扶“真空”乡。本工作组就选此乡支教扶贫,并在中心完小“定居”了2个月,与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
2、目的:通过对该乡中心完小的蹲点调研,意在了解全乡教育概况及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摸清底细,有效工作;进一步扩大“彩虹行动”的影响力,唤起当地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此项活动;探索新时期参政党社会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二、实践的步骤与方式
1、蹲点调研,摸清“家”底。重点开展以下调研工作:5月19日、20日、24日,工作组驱车40余公里、步行10余公里先后走访了三锅村、朝阳村、庆丰村和红河村,慰问4户特困学生家庭,并送上大米、食油和困难补助金。5月20日、25日,工作组先后考察了大寨学校、庆祝学校、青山学校、红梓学校、新寨爱心小学、大山小学和1所教学点,调查考察办学情况。
2、制订方案,真做实干。为使工作有序展开,工作组详细制订了《“同心·彩虹行动”——公仆型参政党流动实践基地”活动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出发前,工作组着手做了二件事:一是在绍兴为该校学生量身定做了两套校服和一双鞋子,并在“六一节”前发放到位。二是联络了兄弟地市的基层组织——民进浙江省建德市总支,共同参与“基地”建设的活动。在蹲点调研过程中,工作组一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改善乡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条件。其中,民进建德市总支向箐门中心完小捐赠了7万元现金和价值32500元的物资,我以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名义向箐门乡捐赠51500元教育金33000元物资,又以民进绍兴市委员会名义向箐门中心完小捐赠折合人民币41600元物资,先后向贫困师生、特困村民发放10500元慰问现金和慰问品。在上述238600元捐资款中,其中要求用于改造学校厕所为10.5万元,用于安装学生宿舍纱窗和电扇16500元,日前均已实施完毕。为增加学生的营养,工作组出资建设了一个豆腐房,买来了500斤黄豆,给学生制作豆腐、豆芽、豆浆等食物。“六一”节那天,我还出资5000余元购买了2头大肥猪和10箱苹果,给全校师生改善了伙食。另一方面,工作组着手落实帮扶、升学措施,先后在绍兴、建德为全乡10位特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与江西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取得了联系,该校同意部分女生进行免费教育,还为全乡326位贫困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并借助绍兴主流媒体,以得到更多爱心人士的倾力支持。再则,工作组紧紧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多次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沟通、磋商,精神感动了“上帝”,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和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箐门乡的教育发展,决定先期投入3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重新规划全乡学校的网点布局,包括箐门中心完小的扩建等,预计三年后,箐门乡的整体教学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3、立足教学,尽心支教。工作组的
王佐书副主席在箐门乡教育考察调研期间,不顾旅途劳累,在百忙之中还挤出时间为箐门乡的中小学教师作了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专题讲座,给学校领导
4、创设载体,以“节”促教。工作组紧紧抓住“六一”节这一契机,举办了民进中央“同心·彩虹行动”“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暨公仆型参政党成员流动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邀请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民进贵州省委会、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中共金沙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等重量级领导。在活动仪式上,王佐书副主席亲自为“公仆型参政党成员流动实践基地”授牌,民进多位爱心人士进行了现场捐赠,当地党政领导作了表态发言。
参加活动的领导对箐门乡的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期间,慰问了全校师生,召开了现场分析会,落实了相关政策,与师生们同桌共餐,气氛热烈,感人至深,收到了以“节”促教的成效。
三、实践的成效与思考
7月20日,工作组按《活动实施方案》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工作,怀着复杂的心情撤离了箐门乡。回顾此次支教扶贫实践,我们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值得总结的地方:
1、创设了“公仆型参政党成员流动实践基地”这一社会服务形式。
第一,从我们在箐门乡实践情况看,这无疑是一种党派社会服务的新模式。从扶贫的角度来说,它比任何一种扶贫形式都更注重实际效果,更有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素质;从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这方面来说,它是对民进长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拓展与深化。以前党派也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够深也不够细,只被当作一般的善举义行,积累不了多少经验。通过“流动实践基地”这种形式,可以将社会服务的“种子”一粒一粒埋下,然后“浇水、施肥、耕耘”,种一棵活一棵,到“秋后”必能结出丰收的果实。
第二,这种形式能为我们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提供了实践依据。任何优秀的理论,有针对性的谏言,必然来自于实践,党派通过社会服务来深化参政议政工作,这是早已得到证明的。通过“流动实践基地”,民主党派成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更细致地“解剖麻雀”,对流动实践基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本身就是极好的参政议政材料。作为参政党,参政议政的最大愿景就是造福国家,造福人民,只有贴近人民,才能够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真正做好执政党的参谋和助手。
第三,这种形式对扩大参政党的政治影响、提高参政党的美誉度大有好处。箐门乡一个偏僻村的小学生,也能清楚地知道“中国民主促进会”这个响亮的名字,知道了他们都是“好人”。在金沙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更是对民进中央给予极大的尊重,并寄予很高期望。“流动实践基地”活动,使“民主党派”这一形象走进了老百姓的家里,深深地刻在老百姓的心里。工作组在箐门乡期间,附近的百姓拎着自家的鸡蛋,摘下地里的豆子,来送给“民进中央”的“好人”,工作组的人如能到谁家吃一顿饭,就会认为是极大的荣耀。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人民群众就是这样来支持共产党打天下的。到如今,老百姓那种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的纯朴之心依然没有变。千碑万碑,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民心比任何媒体都重要,好口碑比任何宣传都有效。
2、切实解决了箐门乡中心完小的一些急需帮扶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以行动带动。箐门乡中心完小目前的环境及条件,比起东部地区来,差距极大。工作组到了学校以后,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生活所需,都无法满足最低限度的需求。当时,箐门乡政府也考虑让工作组的人员住到离学校三里地左右的敬老院去,但是工作组不同意, 坚持要和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在刚到的一星期里,组员中出现了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等种种身体不适现象,但大家仍然坚持工作。作为组长,我每天起五更落半夜,到处察看水源,研究改善学校设施的种种办法,甚至累得生病,去医院挂了盐水后又急急赶回。看到学校环境比较脏乱,工作组成员亲自动手,疏通阴沟,清除积垢,帮助学生宿舍穿好挂衣索,支教的两位女教师,更是以自身的行动为年轻教师做出榜样,这种身体力行,立足实干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全校师生,学校广播电台、国旗下讲话,学生作文中都提到这些“身边的感动”,激励着同学们更加刻苦地学习。教师们也对工作组的到来由漠然到欢迎、由观望到支持,他们说,民进的工作组与别的“上面下来的人”完全不同,你们确实是真心真意来帮助我们的。
二是以信心鼓动。工作组在调研过程中,总发现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悲观的情绪,认为箐门乡是最落后的山区,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基础差,很难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在这里工作的教师,不但生活艰苦,待遇差,走到外面也会低人一头,一些地方的教师甚至不愿意与箐门乡的老师同桌吃饭……。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多次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谈心交心活动,从发展的角度千方百计为师生鼓劲打气。另一方面,工作组从眼前着手,寻找工作着落点:积极联系江西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浙江省的一些职业中专,为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寻找就学机会,通过热心人士,与贫困学生建立帮扶对子,为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而奔走呼吁,在多方努力下,一年之内建成40套教工宿舍的计划基本落实,积极向中央扶贫办争取资金,用于改善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
三是以真情感动。工作组到达箐门乡后的第二天,就着手开展访贫问苦、调查贫困学生家庭情况。整个箐门乡被一条油沙河隔开,在河那一边最远的村子,步行需七八个小时,一条简易公路路状极差,工作组克服重重困难,对全乡各小学进行走访调查,期间还走访了六七户贫困家庭。正是由于这样的真情付出,才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全力配合。
3、有力促进了金沙县党委政府加快箐门乡教育发展的步伐,充分体现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目前,箐门乡中心学校的扩建规划正在实施中,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师生食堂、浴室卫生间等一一都在新建扩建计划之中,学校门口那条高低不平的道路将进行浇固,关于箐门乡中心完小供水困难的问题,县政府也提出了从油沙河往上提水的初步方案,油沙河大桥的建设也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实践后,我们有几点思考:
一是关于扶贫的态度问题。西部扶贫属于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参与扶贫,对发达地区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惜福感恩。所以扶贫工作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更不是舍我其谁的傲视。检验贫困、富裕的标准不只在物质,更应在精神。我们为什么要扶贫?说到底就是为更多的人谋幸福,但如果认为给了钱、然后就有资格去“教育”贫困人群应该如何如何?这样的扶贫并不能为自己、为别人带去幸福的感觉,反而会强化不平等的心理暗示。这是特别需要引起警惕的问题。
二是关于局限性问题。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实施本项目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公仆型参政党成员流动实践基地”这一形式也有它的局限性,这就是样本不容易复制。试想一下,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本身数量就不多,而且大都是本职岗位上的能手,如果要抽出较长时间来从事扶贫工作,在主客观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而作为民主党派本身,也没有能力像执政党那样,给予参与扶贫工作人员以优厚待遇和政治奖赏。所以估计很难招募到更多的志原者,没有人,也就做不成任何事。
三是关于认识上问题。一要重新认识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关系。社会服务是参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参政党一般都是把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放在党派工作的第一系列,而把社会服务工作作为第二系列。社会服务与政参议政、民主监督的关系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认同。我们认为,有必要在理论上对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以厘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础,参政议政是社会服务的提升。从广义上来说,参政议政最终也是服务于社会的,而民主监督的许多内容也应该来自于社会服务,民主监督的落脚点也是服务人民。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理论,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是任何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基本轨迹。本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说明,我们不但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了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而且我们也在这一活动中,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问题、民主监督问题、自身建设问题等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对中国的乡村建设、西部扶贫等问题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思考上升到理论,为执政党提供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社会服务工作就转化成了参政议政。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中央领导亲临金沙县箐门乡,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不足之处也坦诚地提出了不同看法,这些行动本身就体现了民主监督的精神在里面。而在执政党方面,对于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因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强,所以能够认真听取,对好的意见能够予以采纳,并马上赋予行动;而在民主党派方面,对于意见的是否落实,又可以随时跟进。因此,重新认识社会服务工作在民主党派工作中的地位,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是新时期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二要不断探索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这项工作,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民主党派建设中提出来的一项党派工作新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中。以民进组织为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开展零星地支教、义诊、咨询等活动,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较大规模的社会服务项目,一直到“同心·彩虹行动”的发起,中国民主促进会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其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在贵州省金沙县,民进中央对金沙县26个乡镇进行对口教育扶贫,现已经覆盖到19个乡镇。像这样有计划大规模的社会服务工作是过去所没有的。金沙县政府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同心·彩虹行动”联络办公室,选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会中央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借助“同心·彩虹行动”这一活动载体,民进的教育扶贫又出现了一个新模式——“公仆型参政党流动实践基地”,这是民进在社会服务实践中进行模式创新的又一新举措,它虽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与所有新事物一样,它们总是在实践中总结,在探索中发展的。我们希望,这样的模式不是孤本,而是种子,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后,就会有更多的种子产生出来,通过流动实践基地的形式,将金沙县的教育对口扶贫,将其他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下去。当然,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还有更多其它的新方法、新途径有待探索和研究,有待实践的检验。三要以社会服务来树立公仆型参政党的形象。在金沙县的这两个月,工作组感到,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活动,对民主党派形象的影响力会如此之大,对民进会员的触动会如此之深。当得知工作组将在箐门乡蹲点扶贫时,民进浙江省建德市总支坐不住了,他们主动要求亲自来箐门,捐赠物资,考察项目;当工作组把工作开展过程中录制的纪录短片进行放映时,金沙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流泪了,民进绍兴市社会服务研讨会上的同志们流泪了;因为感动,金沙县卢宏县长亲自主持召开协调会议,解决箐门乡教育难题;因为感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同意将一百万元的扶贫项目落实到箐门乡;因为感动,绍兴市的新闻媒体为这一项目连续进行深度报道,并在报纸上公开征集社会力量予以支持。我们同样有理由认为,这样的活动,对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也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建议,民进中央在提升民主党派自身素质、培养党派干部方面,将社会服务这一块更加予以重视。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干部在进行培养提拔推荐时,必须要有社会服务工作这一“必备”的资历,并有意识地组织党派后备干部参与这种项目式的社会服务工作,争取把“公仆型参政党流动实践基地”这一项目形式作为培养民主党派干部的“基地”,在广大会员中树立起“公仆精神”,发扬光大“公仆形象”。
(作者:民进绍兴市委会 曹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