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 理论研究
保持“进步性”与加强“价值引导”

    【摘要】保持“进步性”是参政党共同致力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优秀品质和政治传统。当前,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变化,参政党要保持“进步性”,必须狠抓思想建设,特别是要注意自身角色扮演中的“价值引导”。加强“价值引导”,参政党要自觉发挥组织自身及其领导成员的引导者、服务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作用,利用民主党派成员的社会价值冲突,应用团队辅导的原理和技术,抓好组织思想建设,唤醒参政党成员的公共知识分子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达成对基本政治制度及其实践的高度认同。

    【关键词】参政党;进步性;思想建设;价值引导;团队辅导

 

 

参政党的“进步性”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形成的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面貌。笔者认为,保持参政党组织的进步性,是中国各民主党派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是他们自身建设和发展应有的成功经验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一是要保持参政党组织纲领的进步性,其核心是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共同的发展目标不偏离;二是要保持参政党各组织领导和骨干成员的进步性,其关键是能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群众利益的切实维护者、社会和谐的有效促进者;三是要保持参政党广大成员的进步性,其标准是能遵守组织章程,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公共知识分子精神,在各自所联系或所从事的领域中发挥模范或引领作用。

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虽然一直是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政治本色和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的任务要求,但是随着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多元并存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利益严重分化、思想日益浮躁的社会背景下,面对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各民主党派成员及其各级组织领导结构的变化,特别是1970年后、1980年后成员新鲜血液的输入,脱离群众、精神懈怠、信念缺失、政治淡漠、思想异化、作风官僚、生活腐化、组织松散等等现象渐渐“浮出水面”。可见,民主党派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过程中,其进步性的表现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说明,作为体现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可能正在出现每况愈下的趋势,“以政治交接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思想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成效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利益表达,服务社会,自我教育”等职能的过程中,其价值引导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一定的事物(或人)喜欢不喜欢、关心不关心、追求不追求、看好或看坏、褒扬或贬抑等等的前提和依据,是隐藏于具体追求和平直背后的深层态度或潜态度。”就是说,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判断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参政党的“价值引导”,指的是各民主党派共同体成员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理念要求,包括社会核心价值观、政党观、政权观等等。人的行为是思想的产物、观念的产物,因而精神是第一位的。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一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价值引导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庸》也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教育的根本旨趣,那就是教化育心,它的终极目标显然在于价值引导。不管是是参政议政能建设,还是民主监督能力建设;不管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队伍建设,参政党要保持进步性,提升自身的生存地位,增强自身的发展优势,必须解决主流政治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问题,必须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加强“价值引导”始终不渝。

 

“民主党派思想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通过理论宣传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对全体成员进行系统的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和基本路线教育、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合作的优良传统教育、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全党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形成正确的政党意识,锻炼优良品质,保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代表性,正确发挥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残障当作用。”笔者认为,这实质上说明了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核心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价值引导”----通过价值引导,做好“政治引导”和“培育优良品质”,从而保持其进步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保持参政党进步性的正向“价值引导”的长期工作,直接影响着各民主党派共同体成员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伟大事业。因此,必须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更高的标准要求,加强“价值引导”,进一步加强组织的自身建设,切实搞好政治交接,才能顺当地跟着中国共产党一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人民谋幸福。那么,如何加强“价值引导”,特别是思想建设中的“价值引导”呢?首先要理清“价值引导”从教育角度上看的实质。这里的“价值引导”,实际上政治思想的团队教育,包含着参政党组织保持进步性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在内的引导活动。因此,需要运用团队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借助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笔者认为,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做好思想建设,切实加强“价值引导”的充分认识并实践以下几个观点。

一、“价值引导”的核心目标是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认同基本政治制度。“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在报效国家中展现爱国为民、追求进步的忠诚情怀,在履职尽责中发挥求真务实、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在学习生活中树立严于律已,止于至善的高尚风范。这些优秀的思想道德,是统一战线成员的立身处世之基、人格塑造之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统一战线成员,成为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认同基本政治制度,这是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和文化传承,这也是坚持中国共产领导的对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要求和政治原则,这更是各民主党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和历史选择。从民主党派的团队建设和辅导角度讲,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的直接目的是与中国共产党在求同存异,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践过程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这是“价值引导”必须构建和生成的目标定位。

二、“价值引导”的主要任务是抓好组织思想建设工作,唤醒公共知识分子精神。“价值引导”对于参政党来说,必须有政党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各民主党派成员来说,必须有政治使命和公共知识分子精神。在新时期之所以产生违背“进步性”要求的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责任意识还不够强,使命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制度层面,道德层面的责任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价值引导”必须唤醒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尤其是精神感召和责任唤醒,自觉担当履行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才能与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在公共知识分子精神唤醒的团队教育和辅导活动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摒弃世俗功利性价值观。即要必须要大力倡导追求真理、一丝不苟的研究风气;倡导甘于寂寞、学术至上的学人品格;倡导光明磊落、善良诚实的为人之德,倡导刚正不阿,善为诤友的政治原则等等,以超功利的状态,成就时代精神和政治理想。

三、“价值引导”的重要契机是正视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落实价值观灌输探究。科尔伯格在《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一文中指出,“道德的发展源自社会冲突情境中的社会性互相作用。道德既非给定的文化价值的内化,也非自然本能和情感的展开”。强调的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是学生道德培养的前提。同样的,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说团队的教育辅导和行为矫正,“价值引导”也应当建立在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冲突的具体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改造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强制的“价值灌输”和民主的“价值探究”各有所长,要兼收并蓄,合理应用,不可偏废。在“价值引导”的旗帜下,团队教育辅导可以面谈讲授,征文比赛、辩论会、主题论坛、个别访谈、反思剖析和角色体验等等,有效地解决问题背后的价值冲突问题。还要注意不滥用“价值中立”,而要在政治认同的范畴内,尊重多元价值不放纵,注重自主、探究、拓展而不放任自流。

四、“价值引导”的主体角色是引导者服务者和领导者,实践价值需要正向引导。团队教育和辅导是通过团队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双方相互作用和影响来达成辅导目标的,促进双方共同成长的。“作为育人者,我们需要学会反向思考,学会更多地从学生‘不需要什么’入手,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来面对教育的困境,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以宽容、平等、尊重的态度面对学生,善待学生的成长”。同理,作为各民主党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还是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专业思考和教育经验的成年人,更是如此。要尽可能从一厢情愿的价值引导,从无动于衷的价值中立,转变为积极正向的价值对话。由于参政党保持进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价值引导要立足“组织”的正向需要,兼顾“对象”的“需要”与“需要”。所以,在解决和处理组织及其成员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政治认知、思想认知、心理认知、道德认知、组织认知等方面的冲突问题和过程中,正向的价值引导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服务者和教育者、领导者。

五、“价值引导”的活动设计是运用团队辅导的教育原理和方法,设计具体活动。“团队的教育辅导要依赖于四个条件:一是成员要认同团队目标;而是要有称职的领导者;三是成员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四是适宜的团体活动内容。在这四个基本条件中,领导者是决定团队辅导成败的关键要素。”因此,民主党派组织领导在“价值引导”上的活动设计实际上也是一种动机导向行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课程实践,需要应用团队辅导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常用技术来统筹、来创新具体活动和实际工作。一是各级组织的团队教育和辅导活动的团体组建,可以是全体成员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是班子成员的活动形式,还可以是骨干成员的活动形式,或者是其他类型某一特定对象群体的活动形式。二是各级组织的团队教育和辅导活动的阶段设计,可以将暖身定向、冲突表达、问题解决、巩固总结四个阶段活动分别设计,系统安排,也可以因材施教,选择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阶段的活动。这样,将民主党派履职的活动和自身建设的活动,都以团队教育和辅导的角度来组织策划并予以实施,能够更好地实现民主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的“价值引导”。

 

注释:

      庄永敏:以价值冲突为契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3:5.

      顾晓文等: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208.

③杜青林: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J].求是,20127:7.

④程显龙:有种“需要”叫“不需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6:1.

⑤刘文令,刘衍玲,胡世艳.班级团体辅导领导者的角色、特征及任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6:4.转引自刘勇:团队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民进温州市委会 陈国胜)

 

编辑: admin